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房颤时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该离子通道变化在房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患者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分析两组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量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基因(Kir3.4)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在测试电位-80 mV--120 mV时,慢性房颤组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密度明显减小。其中测试电位为 -100 mV 时,慢性房颤组电流密度为(-11.665±1.027)pA/pF(n=11),窦性心律组为(-19.486±0.766) pA/pF(n=11) (P<0.01)。(2)慢性房颤组心房肌细胞Kir3.4 mRNA表达低于窦性心律组54.3%,为0.523±0.301(n=11) vs 0.239±0.102 (n=11), P<0.01。 结论: 慢性房颤时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电流密度的改变与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基因表达下调呈正相关,该通道的改变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外调节激酶及磷酸酶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房颤发生时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方法:30例接受开胸手术者(包括房颤20例、窦性心律患者10例),手术时取左心房组织约200mg,采用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心房肌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单位(calcineurinB)、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mRNA表达量,细胞外调节激酶1(ERK1)、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P-ERK1)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房颤者calcineurinB、MKP-1mRNA、P-ERK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而ERK1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外调节激酶及磷酸酶呈激活状态,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是否通过与L型钙通道共定位,调控L型钙电流,参与房颤(AF)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F和窦性心律患者心房组织中Cx43的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心房肌细胞的Cx43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全细胞膜片钳实验观察对L型钙通道mRNA表达和L型钙电流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心房肌细胞中Cx43与L型钙通道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AF患者心房组织中的Cx43表达明显低于窦性心律患者;干扰Cx43表达可明显抑制L型钙电流和L型钙通道α1c亚基的mRNA表达;且心房肌细胞中Cx43与L型钙通道存在共定位。结论:心房肌细胞中的Cx43可通过与L型钙通道形成分子复合物,调控L型钙电流,参与心房肌细胞的电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密度及Kir2.1(编码Ik1)mR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慢性AF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机制。方法: 胶原酶Ⅱ两步酶解法分离心房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离子电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心房组织Kir2.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1在超极化状态显著高于窦性心律(SR)组,在膜电位-120 mV时AF组Ik1增加34.04%(P<0.05),在-30 mV-+10 mV时其外向电流成分显著增加;(2)以GAPDH为内参标基因,AF组和SR组心房肌Kir2.1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k1密度在超极化状态显著增加是其电生理重构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AF患者心房肌Kir2.1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推测Ik1重构为转录后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对人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及心肌组织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Ⅱ)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急性分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或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进行测定,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房肌组织CaMKⅡ表达的变化。 结果: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患者[(276.38±38.12)nmol/L vs (122.28±45.63)nmol/L, P<0.0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CaMKⅡ的表达明显强于窦性心律患者(10.14±0.31 vs 6.86±0.89, P<0.05)。 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存在钙超载,Ca2+/CaMKⅡ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维持慢性房颤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时心房肌细胞2型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2通道)功能的改变及蛋白激酶A(PKA)相关途径对SK2通道电流的调节。方法:从体外循环手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改良的急性酶分离法获得人心房单个心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进行SK2通道电流记录。对比窦性心律(SR)组和AF组SK2通道电流密度及其在混合电流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观察PKA特异性抑制剂H-89对SK2通道电流的作用。采用BCA法和ELISA法检测心房组织总蛋白和PKA的含量。结果:(1)SR组和AF组的SK2通道电流均呈现内向整流特性。AF组SK2通道电流密度明显增高,且在混合电流中所占比例增加。在-130 mV钳制电压下,SR组和AF组SK2通道电流密度分别为(-2.61±0.14) pA/pF和(-6.21±0.59) pA/pF,在混合电流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1.44)%和(42.87±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89能够降低SR组和AF组SK2通道电流密度,且对AF组SK2通道电流密度的抑制更明显。在-130 mV钳制电压下,H-89对SR组和AF组SK2通道电流密度的抑制率分别为(39.27±4.08)%和(76.32±2.94)%;SK2通道电流在混合电流中比例亦下降,抑制率分别为(37.48±4.77)%和(56.40±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F使PKA含量下降。SR组和AF组PKA含量分别为(511.91±7.22) ng/L和(444.09±7.8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患者心房肌细胞SK2通道电流密度及其在混合电流中比例升高,是AF发生和维持的基础之一,电流改变参与了心房电重构过程。PKA能够通过一定途径调节SK2通道功能,且对AF心房肌细胞SK2通道的调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急性干预对分离的豚鼠单个缺血心房肌细胞钙、钠、钾电流的影响。方法:使用酶解方法获得豚鼠单个心房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记录不同浓度G-CSF急性干预对钙通道电流-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钠通道电流-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静态失活曲线,延迟整流钾通道及其快成分、慢成分电流-电压曲线的影响。结果:随G-CSF浓度的增加,缺血心房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较缺血对照组有明显增大。当G-CSF浓度超过100μg/kg后,L型钙通道电流的增强维持于同一水平。当给予G-CSF浓度为300μg/kg时最大激活电压发生改变,较前有所增加。激活曲线与失活曲线未见明显改变。不同浓度G-CSF对缺血心房肌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电流无明显影响。G-CSF干预缺血心房肌细胞膜延迟整流钾电流未见明显改变,但延迟整流钾电流快成分在G-CSF 100μg/kg干预后明显增加,而延迟整流钾电流慢成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G-CSF对于缺血心房肌细胞部分通道的作用影响基本为非电压依赖性,但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能减少缺血心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胺碘酮和心律平(普罗帕酮)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者在转复房颤,维持窦性节律及不良反应上的情况。结果:两者在心房纤颤的转复率上无明显差异,而胺碘酮在维持窦性节律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心律平。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心房纤颤,维持窦性节律比心律平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安全,值得在临床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心房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与房颤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共43例,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15例(A组),阵发性房颤8例(B组),慢性房颤20例(C组)。在手术中取左心房组织,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患者左心房肌细胞凋亡的情况,计算其凋亡指数(AI):应用电镜观察左心房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组的AI为24.6%±9.1%,与A组和B组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且AI分别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P〈0.006)。在B组和C组中,在电镜下见肌节长短不一,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大小不一,闰盘扭曲,肌浆网肿胀、破裂,以C组更为明显。结论慢性房颤时左心房肌细胞凋亡增加和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在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存在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以及基于此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定量测量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及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心脏各部分、各时相的运动速度、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11例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及14例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 房颤患者心房较窦性心律患者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等指标无明显差异。三尖瓣收缩期下移距离、右室外侧壁中段收缩期下移距离SD、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Sm、右室外侧壁近三尖瓣环处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Sm等指标,房颤患者则显著小于窦性心律患者(P〈0.01)。结论 DTI/QTVI技术操作简单,细节表现能力优异,适宜于观测心脏运动,同时从左右心舒张、收缩功能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功能更为全面、准确。合并房颤对右心功能,特别是右心收缩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