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治疗同一年龄组前臂双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299例前臂双骨折病人分成三个不同年龄组,1组:年龄13~18岁,2组:年龄19~55岁,年龄大于56岁为3组,每组都应用三种手术方法,双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加钢板固定,双钢板固定。对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治愈率和功能恢复上有显著差异,第1组用双钢板固定者治愈率低,但是双克氏针和克氏针加钢板固定者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第2组病人,应用双克氏针治愈率低,但其他方法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固定前臂双骨折时,儿童和青少年应用双克氏针,成人应用一钢板、一克氏针,对老年人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2.
《吉林医学》2015,(11)
目的:分析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基本观察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出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3%、10.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前臂牵引式外固定支架是针对前臂骨折的治疗中常需持续牵引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外固定支架。我们在新鲜不稳定型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这种外固定支架,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4例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9岁,平均27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46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处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Ⅰ期愈合,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腕关节及尺桡关节活动范围优18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65%.结论: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疗效确切,有助于骨折复位及其功能恢复,且操作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尺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方法众多,如钢板、髓内钉等,但双钢板并发症多,而双弹性髓内钉控制旋转稳定性不佳,因此以往多采用尺骨弹性髓内钉、桡骨钢板固定治疗。但桡骨位置较深,采用钢板治疗时常需对周围肌肉进行较多剥离,损伤大,而且上1/3骨折容易损伤桡神经深支。因此,我们将传统的固定方式改良为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6.
邱继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8):787-789
目的观察民间验方活血接骨膏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6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296例),治疗组外敷活血接骨膏,对照组口服伤科接骨片,治疗4个疗程(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骨折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骨痂形成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骨折治疗后肿胀消退、平均骨痂形成、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接骨膏外敷治疗骨折能明显加速局部肿胀消退,及早的使骨痂形成,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降低骨折后骨质疏松发生率,对四肢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讨论加压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并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对28例尺桡骨双骨折的患者,18例采用加压钢板固定,10例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后随访6-18月。结果经查体及复查X片,加压钢板固定患者中骨折愈合15例,不愈合3例,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88%;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患者中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功能恢复优良率90%。结论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较多。加压钢板、记忆合金环抱器都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有效方法,加压钢板技术成熟,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环抱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理化性能,固定牢固,且对骨的血供影响小,能更好的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Pilon骨折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27例Ruedi 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Ruedi AllgowerⅡ型15例,Ⅲ型12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4例,合并腓骨骨折21例。急诊手术19例,择期手术8例。结果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31个月(平均18.1个月)。按Mazur评分法,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48%。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皮肤坏死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结论锁定接骨板是治疗Ruedi 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尺桡骨双骨折(067000)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人民医院刘福祥1993年3月至1995年6月,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内针内固定,配合中草药外敷及小夹板固定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治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5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26例,骨折类型包括A3型骨折,B3型骨折,C1型骨折,C2型骨折,C3型骨折。应用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评分标准采用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为术后10个月,复查术后X线片所有患者桡骨骨折全部Ⅰ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8周,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无成角畸形、骨折再移位等不良情况。其中患侧肌力减弱1例。评价显示评分为优15例,评分为良8例,评分为可3例。结论: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塑形夹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塑形夹板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作用机制。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传统夹板、塑形夹板和单纯掌背侧夹板3种固定方式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时,尺桡骨受力情况。结果发现:单纯掌背侧夹板和塑形夹板对尺桡骨产生的分骨作用力均大于传统夹板(P<0.01、P<0.05),单纯掌背侧夹板大于塑形夹板,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1)。结论:塑形夹板通过对传统夹板的改良,不仅解决了夹板形状与前臂外形不符合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分骨作用力, 有利于骨折的稳定。与其它2种夹板比较,能够减少功能锻炼时骨折断端再移位,从而为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5):467-470
目的:分析应用掌侧接骨板方法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已接受掌侧接骨板治疗的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32例为对象。32例患者的die-punch骨折类型主要有三种,为纵向劈裂类型、掌侧类型、背侧类型。治疗所用的接骨板的类型为万向双柱锁定加压类型及2.4 mm T类型。患者手术后选择性进行一些功能恢复训练,如术后1个月内行手掌和指关节的活动,术后超1个月行腕关节活动训练。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相关内容有X片、DASH评分、腕部是否出现畸形、并发症情况、握力、腕关节活动情况。探究采用不同die-punch骨折类类型和不同接骨板类型患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成功随访了32例患者,经X片发现骨折愈合状况良好,且关节面也较为平整,未出现并发症和腕部畸形现象。不同die-punch骨折类型和不同接骨板类型患者DASH评分、握力、腕关节活动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掌侧接骨板方法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鲁刚 《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2005,2(12):69-70
尺桡骨双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要求对位好且快速复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12例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观察,以及采用分骨折顶法的临床应用,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儿童尺桡骨双骨折,一是要明确诊断;二是要把握好就诊时间;三要手法熟练。12例患者中有l0例是一次性复位成功,就诊时间都是在1~5小时之间,只有2例进行了2次复位,就诊时间已过3天。通过这一结果我们认为,采用分骨折硕法整复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时机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诊6~15个月,平均9个月。参照改良的Shea等[1]评定标准,优9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锁定接骨板能为骨折端提供早期的稳定性,避免对局部血供的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