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26岁,病历号3674,已婚,以双侧腹腔型隐睾入院。检查:营养发育良好,男性体态,有胡须,有喉结节。阴毛呈男性分布,阴茎发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4岁,双侧睾丸缺如入院。体检:阴囊及腹股沟内均未触及睾丸。诊断:双侧隐睾。1987年3月18日于硬麻下施术1左睾丸位于内环上方,1×0.5×0.5cm大小,因精索过短,不能置入阴囊,遂于鞘状突处将鞘膜与腹膜完全切断并缝合。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精索动脉,至近腹主动脉及肾静脉分出处切断,可含1%肝素平衡液(4℃)从动脉入口处灌注,至静脉流出清水,分别以小血管夹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3年开始应用显微血管外科技术施行自体睾丸移植术,现将3例报道于下。例1 男,13岁。腹内隐睾(左)伴尿道下裂。手术发现睾丸约2.5×1.8×1.5cm大小,位于骶髂关节下缘。将睾丸动、静脉分别与腹壁下动、静脉吻合,通畅试验效果良好。术后一年随访,睾丸无萎缩,硬度正常。例2 男,13岁。腹内隐睾(右)伴尿道下裂及鞘膜积液(左)。手术见睾丸2×1.5×1.5cm,位于骶髂关节部。将睾丸动、静脉分别与腹壁  相似文献   

4.
自1976年Silber宣称将腹腔睾丸移至同侧阴囊内,1980年Martin等报告应用血管吻合方法将腹腔内高位睾丸成功移置阴囊内以来,国内1982年起至今年8月止陆续共约17例26只睾丸自体移植的成功报告。我院外科于1984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施行移植1例,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患先天性双侧高位隐睾,1986年10月11日入院。男性体态正常,营养发育均佳,仅阴囊发育不良,腹股沟部未触及睾丸。B超检查双侧睾丸位于相当麦氏点处,左侧约3.5×3.0cm~2,右侧约3.2×2.5cm~2。精液常规未见精子,分别于同月28日和11月21日先左侧后右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隐睾探查术。作腹直肌旁切口经腹膜外进路,术中发现睾丸位置与大小和B超所测相符,形态正常,质略软,因精索血管短,虽经高位松解游离距外环仍有10cm以上。故决定行自体睾丸移植。手术在显微外科技术下用7-0尼龙线将精索血管分别与腹壁下血管行端端吻合,动脉缝合4针,静脉缝合6针,开放血管夹,见睾丸动脉有搏动、静脉血液充盈回流良好。然后将睾丸纳入阴囊作内固定。血管吻合:左侧50min,右侧45min完成。术中未作低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近两年来两例自体睾丸移植介绍如下: 病例例一:12岁,诊断双侧隐睾,一个月前左侧睾丸急性扭转坏死,已行睾丸切除。1983年4月14日行右侧腹部探查术,见睾丸位于腹膜后,右肾下极平面,游离精索,睾丸不能拉入阴囊内,故决定进行睾丸自体移植。将精索内动脉(口径为0.4mm)与腹壁下动脉吻合,9/0尼龙线缝合7针;精索内静脉(口径为2mm)与腹壁下静脉吻  相似文献   

7.
8.
朱伟  付杰新  陈伯川 《广西医学》2001,23(3):567-568
198 4年 7月~ 1 985年 4月 ,我院应用睾丸自体移植术治疗高位隐睾 2例 ,术后随访 1 5年 ,远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例高位隐睾患者年龄 7~ 8岁 ,平均 7.5岁。其中 1例合并对侧腹股沟型隐睾。隐睾位置 :左侧 1例 ,右侧 1例 ,体检患侧腹股沟处未扪及睾丸。B超检查 :提示腹腔型隐睾。1 .2 手术方法 :取患侧腹股沟斜切口 (根据需要延长 ) ,分层切开 ,显露腹股沟管。隐睾的寻找可按以下方法 :( 1 )根据术前的 B超检查提示 (必要时可作精索内静脉造影 )。 ( 2 )术中注意在内环口、髂窝和腹膜后肾脏下方等处寻找…  相似文献   

9.
1976年Silber首次用显微外科技术为1例9岁的腹内隐睾患儿成功地将睾丸移植入阴囊,为高位隐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81年10月为1例两侧腹内隐睾患者作了左侧睾丸自体移植术,亦获得成功,报告如下。患者,15岁,因双侧阴囊内无睾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无阴毛,阴茎发育尚可,双侧阴囊发育较差,阴囊内及下腹部均未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科于1986年12月~1987年12月为3例高位隐睾进行了自体移植,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先探查患侧腹股沟管,切开腹壁时应避免损伤腹壁浅动、静脉,如腹股沟未探及睾丸,则将切口向上延伸,腹膜内推,在膀胱外后方寻找输精管,再沿输精管寻找睾丸,并观察睾丸的形态、大小、精索血管长度及输精管动脉供血情况,如决定行睾丸自体移植则游离出腹壁下动、静脉,并切断,远端结扎,近端用小血管夹夹住,用肝素生理盐水冲  相似文献   

11.
<正> 1980年Martin等报道运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成功地将2例腹内高位隐睾移植于阴囊内,国内近年来也陆续有这方面的报道。我们于1984年施行了2例自体睾丸移植,现报告如下: 例1 男,25岁,病案号55451。自幼阴囊内无睾丸,结婚2年未生育,于1984年5月21日入院。检查:发育、营养良好,男性体态,有胡须,喉结明显,阴毛呈男性分布,阴茎与正常成人无异。阴囊小,未触及睾丸。精液检查无精子。诊断双侧腹腔型隐睾。于5月3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做右腹直肌外缘切口,切口上部平脐,下达耻骨连合。将腹膜推向内侧,找到睾丸,睾丸约2.5×2.0×1.5cm~3,形状正常,硬度中等。游离精索血管至第4腰椎水平。尽可能多游离腹壁下动脉及静脉至分枝处,分别予以切断并上血管夹,见动脉口径1.0mm,静脉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1989年4月~1991年1月,采用活体亲属供睾对2例医源性双侧无睾症进行同种睾丸移植术。1例其父供睾已术后二年零8个月。性功能与第二性征基本上恢复且已于今年10月1日结婚,夫妻和睦,性生活尚好,另1例1987年3月结婚、长期依赖自用雄激素,效果仍极不满意,且全身有严重不适反应停用激素已一年,性功能消失,精神极度痛苦。其胞弟供睾术后已11个月余,第二性征恢复,第3个月即开始不用雄激素,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该2例均选择腹壁、下血管与供体血管及输精管在显微外科下各作对端吻合。术后联合应用硫唑嘌啉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例1术后  相似文献   

13.
肾动脉狭窄引起高血压,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15~20%。大动脉炎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动脉狭窄较常见的原因,前者尤为多见,且病变多发生在腹主动脉,引起缩窄性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14.
腹腔型高位隐睾症,在精索血管过短,判断使用腹膜后精索松解术无法将隐睾移位于阴囊内,又因睾丸血循条件的限制不能使用“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时,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自体睾丸移植术。我院于1985年4~7月间成功地施行自体睾丸移植术8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9年1月29日成功地做了1例同种异体睾丸移植。患者系重庆市垫江县人,男性,22岁,汉族,未婚,于15年前双睾被猪咬去,致外伤性的双侧睾丸缺如。入院时检查:患者无胡须,无喉结,皮肤细腻;生殖系统:无阴毛,幼稚型阴茎,阴茎长3.0cm、周径3.1cm,双侧阴囊未发育,内无睾丸,阴茎根部有瘢痕形成。实验室检查:睾酮(T)19.8ng/dl,孕酮(PRO)1.1ng/ml,泌乳素(PRL)15.1ng/ml,雌二醇(E2)21.1pg/ml,促黄激素(LH)39.2miu/ml,促滤泡激素(FSH)36.1miu/ml,其它常规检查均正常。于1999年1月29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睾丸移植术,将供者右侧睾丸的精索动脉、内静脉分别与受者右侧的腹壁下动、静脉作端-端吻合,供体的输精管与同侧受体的 输精管行对端吻合,由于阴囊未发育,钝性分离阴囊纵膈,将移植的一只睾丸放置在整个阴囊内。术后采用环孢素A4mg/kg*d、硫唑嘌呤50mg/d、强的松60mg/d,递减至20mg/d维持,三联免疫治疗方案,同时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抗凝剂、扩血管药物。术后第7d始每天出现阴茎勃起,持续时间3min左右。复查性激素:睾酮(T)56.1ng/dl,孕酮(PRO)0.1ng/ml,泌乳素(PRL)10.1ng/ml,雌二醇(E2)1.5pg/ml,促黄激素(LH)32.6miu/ml,促滤泡激素(FSH)38.8miu/ml。作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移植的睾丸形态、大小、血流均正常,2月15日出院。   讨论 睾丸移植是否成功,与手术和术后用药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体会是:(1)取材:取睾时要尽量保留精索,最好同时标明精索的动静脉,以便灌注和移植时识别;(2)灌注:采用低压灌注,灌注液量10~20ml;(3)吻合技术:血管和输精管吻合,要在放大镜下进行,保持吻合口通畅,避免血肿形成,因血肿形成后,会压迫精索,导致移植物血供障碍;(4)术后用药:睾丸移植较其他大脏器移植,出现排斥的机会较小,发生排斥反应的程度也较轻,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较小,使用时间也可较短;(5)排斥反应观察:观察指标有体温、局部体征、移植物血流情况、血流指数及性激素水平。出现排斥反应时体温升高,移植物疼痛,睾丸肿大,移植物血流减少,血流指数升高及睾酮下降,泌乳素升高,本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18.
患者,20岁,入院前半小时,去看电影的途中,突感左侧阴囊部坠痛,逐渐加剧,并向同侧下腹部放射。即来急诊室,呕吐一次,为食物。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急性痛苦病容,腹部平坦,腹肌软,无压痛。肠鸣较活跃。两侧肾区无叩痛,腹股沟外环口不增宽,两侧睾丸位置不等,患侧较高,阴囊皮肤皱襞存在,  相似文献   

19.
睾丸的纤维瘤、间质细胞瘤、血管瘤、肌瘤、上皮样囊肿和腺癌样瘤等良性肿瘤很少见,其发病率仅为睾丸肿瘤的3.5%。睾丸纤维瘤在国内尚未见到报告,我们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6岁,社员。因左睾丸肿物15年而住院。患者于15年前无意中发现左睾丸有一小肿物,开始如黄豆粒大小,比较硬,平素无不适感,近年来肿物逐渐增大。以睾丸肿瘤收入院。  相似文献   

20.
<正> 病例:男,4岁。右侧腹股沟区包块3年,剧痛4d 以急症入院.3年前患儿母亲发现右侧腹股沟区经常隆起,平卧休息时平坦,右侧阴囊内无睾丸.自入院前4d 起,突然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排便、排气正常.体检: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右侧腹股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