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体内16种组化物质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虫体内的糖原在实质组织中最丰富;G—6—Pase在皮层、皮下层呈中等阳性反应;蛋白质、RNA和DNA以卵巢、卵黄腺或睾丸处含量最多;酚酶仅在卵黄腺和卵壳处有较强的活性;ACPase主要分布在肠上皮及皮层内;AKPase在排泄囊壁、子宫壁、卵巢及睾丸处呈阳性反应;ATPase活性以皮层、皮下层等处最显著;MAO主要分布在皮层、皮下层、实质组织及肠上皮内;SDH和MDH酶活性在肠上皮、皮层及皮下层处最强;中性脂肪以肠管和肠内容物着色反应最明显;Est在虫体的皮下层及肠壁处呈中等阳性反应;脂酶仅在皮层、皮下层等处可见少量酶颗粒存在;AChE活性在皮下层呈中等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卫氏并殖吸虫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取浙江绍兴、云和、永嘉、丽水、乐清、遂昌等县的卫氏并殖吸虫,观察幼虫及重虫期的体棘,均为单生,成熟早期(4~12月)以单生为主,少数为二分裂棘,或并指样棘。虫龄增大至2~5年以上,棘分裂,或新生小棘,出现簇生棘,数量也渐增多,尤以腹吸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卫氏并殖吸虫体内16种组化物质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糖原颗粒在虫体内的实质组织中最丰富,特别是在各脏器周围的实质组织中更为显著。蛋白质、RNA和DNA则以生殖器官和卵黄腺内含量最多。脂肪在肠壁和肠内容物中反应最明显,在卵黄腺、卵巢和卵内可见均匀分布的脂滴。MAO主要分布在皮层、皮下、实质组织及肠上皮内;  相似文献   

5.
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了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超微结构。虫体由体被、实质组织、肠腔及排泄囊所构成。体被由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皮层细胞质和基质膜。皮层表面见许多指状突起,突起有多级分枝。皮层基质内有皮棘,其根部位于基质膜,顶端突出于皮层表面但被外质膜覆盖,横切面上可见网格样结晶,基质内遍布球形、杆状两型分泌小体。皮层细胞位于肌层深部,细胞核位于其内,浆内可见两型特征性分泌小体,皮层细胞发生多条胞质小管穿过肌层及基底膜与皮层相连。结果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实验感染大鼠体内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皮层表面炎性反应的超微结构特征。其后尾蚴取自日本西部对马岛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取12只SD大鼠经口感染100或200个后尾蚴,于感染后第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属华北平原,分别与内蒙、山西、河南、山东、辽宁接壤,省内生境有山区、草原、湖泊、沿海、森林。1989年4月开展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在南部邯郸地区首次发现了卫氏并殖吸虫。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血清收集邯郸地区小学血清813份。分别来自该地区的涉县山区与磁县的半山区和水库、河流沿岸的村庄。  相似文献   

8.
最近,Miyazaki报告,所谓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i)依受精囊内有无精子而分为2型:一种是Kerbert描述的卫氏并殖吸虫,受精囊内有大量的精子;另一种是肺并殖吸虫(P.pulmonalis),其受精囊内无精子。由于在受精囊内无精子以及肺并殖吸虫染色体是三倍体的事实,故本文作者应用相差和光学显微镜对卫氏并殖吸虫和肺并殖吸虫的生殖细胞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有关肺吸虫的核型研究的最早报导是克氏并殖吸虫,其染色体数目是2n=16,n=8。近来Sakaguchi和Tada以及作者本人对6种肺吸虫的核型作了细胞学研究。这6种肺  相似文献   

10.
<正> 据报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下简称囊蚴)的比重为1.275,在清水中以6.071mm/秒的速度下沉[1]。但在实验室分离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囊蚴漂浮水面。为了掌握囊蚴漂浮的一些规律,我们进行了囊蚴漂浮现象实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并殖吸虫病是区域性分布的寄生虫病 ,多侵犯胸部。有关X线表现文献报道较多 ,B超和CT报道较少。X线、CT与B超联合检查尚未见报道。作者对近年来 47例资料完整的卫氏并殖吸虫病病例进行了影像学分析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卫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并殖吸虫病,该病病原学诊断检出率低,因而免疫学诊断方法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下列几种:(1)皮内试验(ID),(2)补体结合试验(CF),(3)琼脂双向扩散试验(AGD),(4)对流免疫电泳(CIEP),(5)间接血凝试验(IHA),(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细胞介素2活性,对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显示:CD3、CD4、CD4/CD8值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吡喹酮治疗后1个月,检测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提示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可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周述龙等对黄石市大冶进行并殖吸虫初步调查时,鉴定此地区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阐明了鄂东、鄂东南为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区。但鄂东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一直未查明。为此,1982年,我们在流行区进行了螺类调查工作,并对放逸短沟蜷中卫氏并殖吸虫的幼虫期进行了观察。 结果:1.放逸短沟蜷的感染情况:采集黄连港溪流各河段短沟蜷共4,474个(包括上游成螺1,246  相似文献   

15.
广东地区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扫描电镜的观察,尚朱见有报道。从广东省和平县热水公社捕捉的锯齿华溪蟹的肌肉中收集囊蚴,喂饲小犬获成虫,证实为卫氏并殖吸虫。将囊蚴脱囊获得尾蚴,清洗后经过戊二醛和锇酸双固定,梯度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临界点干燥,喷金,日立S-450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6.
大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肝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吸虫病对肝脏的损害,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临床和病理学工作者的重视[1、2],肺吸虫病可突出表现为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病理上亦发现,肺吸虫病肝脏可表现为嗜酸性脓肿与虫囊肿。然而宿主感染肺吸虫后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进行了大白鼠感染卫氏井殖吸虫(P  相似文献   

17.
<正> Yokogawa指出,全世界肺吸虫有43种,其中能使人致病的仅10多种,但多数为童虫移行病,临床及病理诊断均较困难。关于本病的免疫病理工作,朱金昌等已作过一些研究。本文以大白鼠作为卫氏并殖吸虫(P.W)病的动物模型,在吡喹酮治疗前后,对其外周血的EOS、TL及脾指数作动态观察,同时观察了P.W在大白鼠体内的发育情况及虫体和虫卵引起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至今,国内外尚未见寄生于家猪体内的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报道,本文对其核型进行了初步观察。 材科与方法 采用辽宁省凤城县刘家河乡伙荣沟村自然感染家猪肺中获得的3个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参照寺崎邦生生殖腺单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1977)制备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生殖细胞中期分裂相,选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东北四个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测量时发现,辽宁宽甸的囊蚴明显大于黑龙江鸡西市、伊春市和吉林桦甸县的囊蚴,前者的平均大小约为400μm,后三者的平均大小为300~350μm。为探讨上述四地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在形态上的差异,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材料与方法: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分别来自上述四地。囊蚴以0.5%胆汁脱囊,所获后尾蚴以2%胰蛋白酶液孵育30分钟并经生理盐水清冼后,先后置2.5%戊二醛液和1%锇酸液中固定,各级乙醇脱  相似文献   

20.
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广泛,是并殖吸虫主要的致病虫种,可引起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以往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也有一些问题尚末解决,如病原学方面的虫种种内分型、群体生态等。鉴于生物种群具有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及遗传特征,从种群遗传学着手研究上述问题可能比从个体形态特征研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