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子宫内膜癌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ou C  Sun J  Jin S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28-430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34例子宫内膜癌和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34例子宫内膜癌中,28例端粒酶活性阳性;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有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4.
陈亚萍  杜琼  火镇福 《肿瘤》2002,22(3):251-252
人们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 (TelomeraseActivity简称TA)作为肿瘤的新标记物和评估预后上已作了很多的探讨。另外也发现大多数人的正常体细胞不表达TA ,而来源于苗勒氏管上皮的子宫内膜能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本文就端粒酶活性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旨在提供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一、端粒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子宫内膜是一个具有独特机能的组织 ,由腺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 ,在月经周期中经历了增生期的复杂模式变化 ,它的活性表达局限在腺上皮细胞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方法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在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中的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外显子5、8的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多态性与内膜癌易感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激素依赖的cyclin G1与孕激素受体亚型PRA和PRB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cyclin G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低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cyclin G1与PRA、PRB蛋白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数,以5%作为判断标本阳性表达的标准,同时用BI 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灰度值反映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腺癌中PRA、PRB和cyclin G1表达的差异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同时分析cyclinG1表达与PRA、PRB的相关性.结果:48例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中,PRA阳性表达分别为88.2%(15/17)、79.0%(15/19)、66.7%(8/12),PR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联性(P>0.05);PRB阳性表达分别为47.1%(8/17)、15.8%(3/19)、8.3%(1/12),cyclinG1阳性表达分别为35.3%(6/17)、10.5%(2/19)、0%(0/12),PRB和cyclin 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联性(P<0.05),即随分化程度降低而明显降低;cyclin G1表达与PRB表达有关联性(P<0.05),与PRA的表达无关联性.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PRB和cyclin G1的表达具有关联性,都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子宫内膜腺癌中PRB低表达可能是导致cyclin G1低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TRAP 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雌、孕激素作用前后HHUA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及hTERT 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对HHUA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 (P <0 .0 5 ) ,而孕激素对其影响不显著。孕激素作用下 ,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S期及G2 ~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P <0 .0 5 ) ;细胞的分裂、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雌激素的作用则相反。结论 雌激素能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的表达 ,促进其分裂和增殖 ,降低凋亡细胞比例 ,孕激素的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8.
王冬  王占东  任宝红  文英  姜英雁  刘会玲 《肿瘤》2003,23(4):352-352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 ,它通过以自身为模板 ,逆转录合成端粒中重复DNA序列 ,维持端粒长度 ,以保持细胞的存活。端粒酶的激活或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倍受众多学者重视。本文就宫颈癌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标本来源于 1977~ 199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手术病人标本 (用液氮保存 )。对照组 :30例正常宫颈组织 ;实验组 :35例宫颈慢性炎症、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5 2例宫颈癌 (其中 19例淋巴结有转移 )。诊断依据《妇产科学》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16基因状态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PCR技术检测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及第一外显子异常甲基化,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的表达。结果36例癌组织中,9例发生p16基因缺失,12例发生甲基化,未发现基因缺失与甲基化同时存在的病例;29例内膜癌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0.56%。9例基因缺失标本中均有端粒酶的阳性表达,p16甲基化与否对端粒酶的表达影响无差异,但端粒酶阳性率在p16基因失活组明显高于p16基因未失活组。结论p16基因失活可以导致激活端粒酶端粒,p16基因失活的不同状态端粒酶激活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方法及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在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中的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外显子5、8的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多态性与内膜癌易感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SIA、PCR-SSCP方法对46例贲门癌组织、配对癌旁黏膜及30例手术残端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贲门癌癌灶、配对癌旁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38/46)、43.48%(20/46)、13.33%(4/30)。p53基因Exon5→8的突变率分别为39.13%(18/46)、14.35%(2/46)、0。上述两组数值癌与非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A值癌组1.89±0.41,癌旁1.49±0.43,正常组0.54±0.45,癌与非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44.74%(17/38),未表达端粒酶活性组p53基因突变率12.50%(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及端粒酶-A值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端粒酶激活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表达组,提示p53基因突变使其抑癌功能丧失并促发端粒酶活性,导致贲门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肺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组织多肽抗原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 65例乳腺癌患者和 1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 ,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应用TRAP -ELISA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同时对其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组织多肽抗原的表达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其中 ,外周血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还与癌组织的浸润相关 (P <0 0 1)。结论 外周血端粒酶活性和组织多肽抗原的表达预示着乳腺癌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 ,联合检测其活性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口腔颌面部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 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银染TRAP法检测32例口腔颌面 部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2例癌旁组织、4例混合瘤、4例乳头状 瘤、2例造釉细胞瘤、5例正常口腔粘膜的端粒酶活性。[结 果]32例口腔颌面部癌组织中,有3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93.7%。32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 性,其阳性率为6.3%。4例乳头状瘤、4例混合瘤、2例造釉 细胞瘤、5例正常口腔粘膜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口腔颌面 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 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 活性表达,而口腔良性肿瘤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较少表达,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癌的肿瘤标志物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化提示有少量肿瘤细胞,应随访以证 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 ,及其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以评价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 -PCR -ELISA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了 2 3例胰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 3例胰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 87.0 % ,10例癌周组织阳性率为 10 .0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3例胰腺癌组织中 19例 (82 .6% )hTR表达阳性 ,10例癌周组织中 1例 (10 .0 % )hTR表达阳性。胰腺癌组织中hTR表达阳性率与癌周组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端粒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果还显示端粒酶活性与hTR基因表达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恶性淋巴瘤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 PCRELISA检测方法 ,对 3 0例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 ,同期取淋巴结良性病变 2 2例作对照 ,恶性淋巴瘤均取病理活检证实。结果 良性淋巴结病变端粒酶活性为 0 .0 3 4± 0 .0 2 6,恶性淋巴瘤端粒酶活性为 0 .3 49± 0 .14 3 ,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检测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恶性淋巴瘤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靶点。以端粒酶为靶的反义核酸研究进展迅速并且抑癌效果明显 ,与 2 5A (5′ phosphorylated 2′ - 5′ linkedoligoadenylate)的连接更使其具有了特异性诱导凋亡的作用。作为一项刚起步的研究 ,它也面临挑战和困难。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的反义核酸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 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砷及其化合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 ,为砷及其化合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用TRAP_ELISA和TRAP_PAGE银染法测定A375 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As2O3 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 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As2O3 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 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DN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DNA含量的变化.方法取肝癌手术标本30例,每例均取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外侧切缘肝组织.采用PCR-ELISA法检测其端粒酶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DNA含量,DNA倍体及细胞分期.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76.7%(23/30),癌旁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16.7%(5/30),外侧切缘肝组织无阳性(0/30),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外侧切缘肝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癌旁组织与外侧切缘肝组织端粒酶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P《0.05).肝癌组织与外侧切缘肝组织DNA异倍体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阳性及阴性组间DNA异倍体率、DNA指数(DI)、S期细胞比率(SPF),细胞增殖指数(PI)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端粒酶与肿瘤的恶性行为存在一定的密切关系,其作为肝癌诊断的分子标志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检测DNA倍体类型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_PCRELISA检测方法,对76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同期取淋巴结良性病变2 2例作对照。结果 良性淋巴结病变端粒酶活性为0 0 3 4±0 0 2 6,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端粒酶活性为0 3 5 2±0 14 1,两组之间端粒酶活性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 ;而且发现不同细胞学类型的淋巴结转移癌端粒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 >0 0 5 ) ;不同原发灶肿瘤转移淋巴结端粒酶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 >0 0 5 ) ;说明端粒酶活性与病变良恶性有关,与细胞学类型和原发灶的部位无关。结论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