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5):1088-1090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l—12月间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效药物ADR报告,对其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一般规律。结果:2015年度上报的ADR报告135份,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5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制剂。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18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84-18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卫生服务中心2004年-2006年18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我院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中药制剂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韦炳华 《中国药事》2013,(10):1103-110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大类,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累计的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坚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彭耀 《安徽医药》2009,13(9):1147-1148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47种。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中药制剂也占有一定比例。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病例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我院2013年度监测上报的药品不良进行分析。结果在2013年16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静脉给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营养类药物、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监护,减少ADR对患者的危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6):1180-118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间上报的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2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有70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95例占45.89%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96例占94.69%;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部位损害以及血管炎、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结论:通过207例ADR的分析,掌握了ADR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收集的77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及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等。结果本院ADR涉及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和循环系统用药,分别占46.31%和15.9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64.8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分别占46.00%和17.5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0.
14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诱发因素。方法:对本院2004年3月—2005年9月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ADR比例较大,药物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上报的26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264份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18大类129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菌素,老年人用药问题值得注意。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93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减少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9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7例报告中发生ADR患者男性多于女性,ADR涉及的药品多为抗微生物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的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发生ADR的几率最高。结论收集整理不良反应药物报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信息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3月收集,初步确定为ADR的184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4份ADR报告中,涉及49种药品,抗感染药物占28种。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因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和中枢、外周神经系统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邵家荣 《上海医药》2012,33(5):19-20,25
目的:了解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中心从2010年8月-2011年7月的254例ADR报告。结果:抗高血压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口服用药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应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4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璞  陈华庭  伍三兰 《医药导报》2009,28(7):950-952
目的 了解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 对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2007年44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446例ADR中,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 占81.61%;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 占总例数的50.83%; 严重的ADR占14.13%; 由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 占95.96%. 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院133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物8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0.08%),其次为中成药(16.54%);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比6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84%)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2.50%)。结论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7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关注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经常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153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陆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医院上报的15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ADR的规律及特点。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中药制剂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ADR的规律及特点,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对患者及医疗部门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院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徐萍  黄庆华 《天津药学》2011,23(4):27-2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汇总2007—2009年上报的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不良反应,50岁以上患者占52.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0.7%;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多,占90.3%,最多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5.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途径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院1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银才 《中国药业》2010,19(17):56-5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187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7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24.60%),儿童次之(13.37%);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1.28%);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06%)。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ADR发生,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