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空分布特征。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2010--201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3起。发病6721人,死亡21人;报告事件高峰出现在4~6月份和10~12月份。全年2月份和8月份报告事件数最少;全省事件发生地居前三位的是兰州市、定西市和天水市;事件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占事件总报告起数的97.72%。其中以小学和幼托机构最多,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的47.08%和38.91%。结论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场所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控。是减少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甘肃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9年甘肃省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甘肃省共报告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7起,传染病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98.4%;报告事件数居前3位的疾病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78.9%,主要报告地区为兰州市;4-6月和10-12月是事件高发季节,分别占全年事件报告总数的49.9%和38.3%。结论 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明显季节性,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9年间绵阳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间绵阳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发病1 242例,罹患率4.1%,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高发时间为4~6月和9月,共报告25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3.53%;事件主要发生于乡小学(15起)、乡中学(5起)和幼托机构(4起).结论 绵阳市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在农村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重点是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2004-2010年自贡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自贡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总结应对经验。方法利用2004-2010年自贡市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0年自贡市学校和幼托机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起,占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51.81%,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防控措施和免疫屏障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的乡小学。结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构成自贡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应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疾病监测及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4-2020年无锡市滨湖区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2014-2020年滨湖区报告的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0年滨湖区共报告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1起,占全区同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2.00%(41/50);报告病例1 030例,罹患率1.75%(1 030/58 994)。以呼吸道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居前三的病种为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高峰期集中在10-12月和5-6月,有明显季节分布特征;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高发场所;不同发现形式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P<0.001),学校及幼托机构主动报告事件罹患率(1.04%)最低,网络监测发现事件罹患率(1.83%)最高;事件报告时间为1~20 d(M为6 d),事件持续时间为1~52 d(M为16 d),两者呈正相关(rs=0.326,P<0.05)。结论 学校及幼托机构是滨湖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2006-2011年报告的马鞍山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通过网络直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马鞍山市2006-201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以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主,分别占47.9%,23.3%;事件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4-5月是高发期,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高发势头,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7.
龚瑞  李海军  肖彤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05-406,409
分析宁夏2006-2012年学校突发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夏2006-2012年报告的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宁夏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5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7.36%,罹患率为2.92%;报告病种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0.85%);事件报告高峰出现在5月和11月,且春夏高峰报告数高于秋冬高峰;小学为突发事件高发场所,乡小学罹患率最高(6.02%).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为40.00%;报告机构以医疗机构为主(41.36%),其次为学校报告(32.20%).结论 学校是宁夏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县乡级小学是防控重点.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甘肃省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甘肃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1起,其中以传染病事件和突发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90.95%和8.60%,4~6月份和10~12月份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学校是突发事件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事件总数的90.95%.结论 为有效地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做好常规接种和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工作,并做好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掌握周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发生的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周口市2004-2014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周口市共报告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起,报告病例1072例,死亡5例。事件以传染病疫情暴发事件为主(16起,占55.17%),病种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7起,占24.14%),高发月份为3-5月(11起,占37.93%)。学校(包括幼托机构)为事件的高发场所(18起,占62.07%),食物中毒事件后果严重(死亡5例,病死率1.09%)。结论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学校及幼托机构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8-2012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特征,提升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网络直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市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发病9 396例,死亡22例,波及人口数207.84万人。事件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全部事件的85.27%和8.93%。学校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结论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是预防控制的重点;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年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2005-2006年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6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学校突发事件共50起,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2%和10%,发生数量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水痘(22起)、食物中毒(5起)和风疹(4起),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小学,4~6月份是高发季节。结论学校突发事件呈现高发势头,主要累及县乡级中小学生,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事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24起,其中传染病事件592起(94.87%),食物中毒事件21起(3.37%)。共有21 695人发病,无死亡病例,波及1 038 005人。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发生在3-5月和11-12月(即冬春季节)。苏中地区报告较多,乡镇小学报告较多。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居多,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规模较大。结论 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乡镇小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哈尔滨市所有学校2010-2015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哈尔滨市各类学校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8起,累及71260人,发病1836例,无死亡例,罹患率为2.58%.农村小学的报告事件数最多(32起),其罹患率(4.47%)显著高于城市学校的罹患率.2010-2015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3-6月和9-12月为发病的高峰月份,报告事件数占全年报告事件总数的45.9%和43.1%.病种以流行性腮腺炎(29起)、流行性感冒(28起)和肺结核(28起)为主,共占突发传染病事件的66.41%.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主要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冬季,以农村小学居多,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7-202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湖南省2017-2020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0年湖南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25起,其中一般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重庆市万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防控现状,为学校科学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9年重庆市万州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结果:2010—2019年重庆市万州区86.63%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主要为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事件,占97.99%;小学和幼托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高于农村。结论:2010—2019年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流感发生率增长较快,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分析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陕西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陕西省共报告35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77.3% (276/357)发生在学校.276起学校事件中,以一般级别(66.7%)和未分级事件(31.2%)为主.事件类别84.8%是呼吸道传染病事件,病种以腮腺炎(31.9%)、流行性感冒(21.7%)和水痘(20.7%)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8.3%),主要是手足口病(3.3%)和其他感染性腹泻(2.9%).2010年以后事件报告较为平稳.每年3-6月(50.4%)和9-12月(43.1%)是报告高峰.小学(54.0%)是学校事件的高发场所,其次是托幼机构(13.4%).农村地区发生的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57.3%.事件信息来源中70.3%是医疗机构报告,4.0%是学校报告,而疫情人员主动发现仅占6.9%.事件2h内及时报告率为70.1%,其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事件的2h内及时报告率分别为68.1%和73.9%.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且以农村、小学多发,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学校传染病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策略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0—2020年北京市报告的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信息。  结果  2010—2020年,北京市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6起,其中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138起,发病人数4 291例,波及或暴露人数185 179人,罹患率为2.32%,年平均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46,P < 0.01)。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分别为71和66起,分别占学校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1.45%和47.83%。时间分布上,每年的3—6月和10—12月为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人群和病种分布上,托幼机构和小学阶段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多,分别为51和46起,共占学校报告事件总数的70.29%,且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水痘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中学和大学阶段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首位。  结论  传染病事件在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主导,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防控的关键。学校应加强症状监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规范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高峰期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和预案演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贵州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作参考。 方法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10—2019年贵州省学校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 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7起,报告病例14011例,死亡16例,罹患为1.58%。乙类传染病事件28起,丙类事件339起,其他传染病事件212起。呼吸道传染病事件431起,占74.44%,其中以水痘(209起,占48.49%)和流行性腮腺炎(176起,占40.84%)事件为主。肠道传染病事件报告137起,占23.40%,其中手足口病事件共118起,占86.13%。事件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分别占64.25%、23.49%。发生在5月和11月的事件较多,分别为117起(2680人)和97起(2651人)。 结论 应以幼儿园、小学为防控重点,落实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等常见疾病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