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s esoplhagitis,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1]。笔者应用云南白药联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2.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健 《中外医疗》2010,29(21):124-12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或组织损害,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受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消化内镜检查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RE。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抗反流防御屏障功能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1]。药物治疗以抑酸及促进胃动力为主。作者近年来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GERD,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ulx esophagitis,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反食、嗳气等,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同时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还包括咳嗽、哮喘及咽喉炎、咽部不适、异物感等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1.92%。该病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相似文献   

4.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ulx esophagitis,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反食、嗳气等,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同时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还包括咳嗽、哮喘及咽喉炎、咽部不适、异物感等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1.92%。该病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相似文献   

5.
宋超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41-1542
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为5.8%,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目前RE治疗药物较多,笔者应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思密达对36例RE患者进行治疗作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酸相关性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反流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等密切相关,临床单纯抑酸或单纯促动力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独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比较,对其综合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系多种原因导致胃、食管的抗反流功能障碍,使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及胃酸、胆汁酸、胃蛋白酶等反流,引起一系列症状及组织改变。因此,治疗原则是抑制胃酸分泌、增强胃肠动力等综合措施,以改善症状,促进治愈。本文回顾性分析4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总结经验,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西沙比利及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RE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在症状消失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二者合用,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酸反流特殊方式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严重程度是否关联,以及胃酸度与R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35例不同程度的RE患者和10名健康正常人均接受24h动态食管pH监测和胃液分析检查。[结果]①反流持续超过5min的次数(number of reflux lasting more than five minutes,NR5)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系数最大(P〈0.05),随着BE严重程度从Ⅰ级递增至Ⅳ级,NR,数值同步提高(P〈0.05)。②重度RE组100%有(或伴有)高酸型NR5(pH≤2,且持续时间〉5min)食管酸反流;轻中度RE组35%有(或伴有)高酸型NR5食管酸反流,而健康正常组无1例有(或伴有)高酸型NR5食管酸反流。③重度RE组的最大酸排量及高峰酸排量明显高于轻中度RE组和健康正常组。[结论]食管高酸度NR5反流模式是导致重度BE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s 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之相关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内镜检查见食管黏膜破损,我国流行病学调查,RE发病率1.92%。近年来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发病率明显升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消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思考。1中西医对反流性食管炎概念的认识西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为消化科门诊常见疾病,临床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1-2]。结合典型症状和胃镜检查确诊RE相对容易;但部分NERD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下无阳性的黏膜损伤,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阳性率性也并不理想[3]。本研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h食管pH测定阳性率与Gerd Q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褚廷广 《中原医刊》2005,32(3):30-3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对我院5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122例健康志愿者完成调查问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在单纯焦虑症状、单纯抑郁症状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反流性食管炎(A、B级)患者和反流性食管炎(C、D级)患者在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中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主观支持分降低(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比健康人群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明显多于健康志愿者;具有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降低。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酸相关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10%,我国约为8.97%。反流性食管炎(RE)是GERD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增加食管动力、治疗粘膜糜烂,还包括改善症状。研究表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与食管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治疗RE在抑制胃酸的同时,增加食管运动功能的药物可提高RE的疗效。我院应用奥美拉唑和马来酸曲美布丁组方治疗RE,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后者又名内镜下阴性反流病.GERD治疗的目的是愈合RE,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对GERD的自然病程知之甚少,但是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年若干GERD的治疗新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破损,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即RE)和内镜阴性GERD,  相似文献   

17.
李爱先  魏兆甫 《当代医学》2009,15(6):118-1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并造成食管黏膜病理性损害,是临床常见酸相关性疾病之一,抑制胃酸是治疗1GERD的关键。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起效快、抑酸效果好,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单用或联合消化道促动力药或消化道粘膜保护剂,疗效均优于其他PPI,对老年RE及儿童R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正>反流性食管炎(RE)是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后,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进而出现溃疡、糜烂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近些年随着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变化,RE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患者表现出胸痛、反酸、烧心以及嗳气等一些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目前关于RE的治疗,西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促胃动力、抑酸及保护胃黏膜等,但其综合疗效仍为达到预期,且存在复发率高等问题[2]。2013年6月—2014年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疾病,西方国家人群十分常见,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中胃食管交界异常引发反流的机制中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松弛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西药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疗程较长,治疗后复发率较高,长期疗效差,中医临床研究报道多侧重于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缺乏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理论分析,作者认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当以疏肝降逆为基本治疗大法,文章着重对疏肝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理论基础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主要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症状,偶有胸骨后烧灼痛。我们单用或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西沙比利治疗RE,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