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生物学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PFGE分型特征。 方法 29株B群流脑菌株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结果 29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福平、氯霉素和阿奇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为75.86%和86.21%, 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34.48%、41.38%和96.55%;29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PFGE分型共分为22个带型,不同地区间分离株可见带型一致的情况。 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它血清群基本一致,PFGE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态性,健康人群携带者的带型与病人的带型呈现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应持续开展监测,密切关注菌株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莞市首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10年10月底东莞市发现的1例B群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标本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PCR鉴定等,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病例证实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该菌株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头孢噻吩、红霉素及四环素敏感,对磺胺类药耐药。结论:该病例是我国首例未满月婴幼儿感染B群流脑菌并死亡的病例,提示我们要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0日我院收入1例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从其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奈瑟球菌.该菌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为C群,并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证实,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了解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暴发菌株及国内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分离自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鼻咽部,包括安徽省C群流脑菌株48株,其中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选用NheI限制性内切酶,聚类分析选用BioNumerics软件。结果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共分为43个PFGE带型,命名为AH1~AH43,AH1是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的带型,占69.3%(”=147),分布于11个省市。安徽省48株C群菌株共分为3个PFGE型别(AH1、AH2、AH3),45株(93.8%)为AH1型。安徽省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的菌株中,37株(97.4%)为AH1型。全国53株流脑患者分离菌株中,AH1型菌株占67.9%(36/53);121株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中,AH1型占71.9%(87/121),38株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菌株中,AH1型占63.2%(24/38)。结论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中国目前C群流脑流行的主要克隆群,安徽省C群流脑暴发是由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已在全国呈扩散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能鉴别脑膜炎奈瑟菌(Nm)A、B、C、Y、W1355个血清群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首先PCR扩增Nm crgA基因,确定Nm感染;再通过多重PCR扩增荚膜表达基因orf-2和siaD基因,根据特异条带区分不同群Nm.结果多重PCR检测61株Nm与4株非Nm,能准确地鉴定并可将Nm分成5个血清群;检测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2例出现A群400 bp的特异条带,而细菌培养和胶乳凝集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检测18份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标本,与胶乳凝集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诊断方法能正确鉴别不同群Nm,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绵竹灾区灾民流行性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的带菌现状,提高防治水平。方法:于2008年6月份采集咽拭标本321份,现场接种于巧克力双抗平板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染色镜检、血清学鉴定、PCR鉴定分群。结果:调查的321名灾民中,分离到Nm2株,均为B群,阳性率为0.62%。结论:绵竹灾区灾民流脑带菌状况以B群为主,带菌率相对较低。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C群和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2016年湖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生化检测、血清学分群。选取其中的C群和W135群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生化和血清学确认后,选取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群菌株全部耐药,而W135群菌株的耐药率为5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06)。经PFGE分型后,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共分为5种PFGE带型,其中5株HNC-01带型和13株HNC-02带型属同一亚型;2006年湖南省第1例C群患者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为HNC-02,与2012、2013年患者以及患者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的图谱完全一致,与带型为HNC-01的2008、2010、2013年的患者分离菌株仅有一个带型的差异,均属于优势带型。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PFGE分型后共分为2个带型,其中首例患者与2013、2016年患者分离菌株的带型一致,均为HNW-01型。选取其中优势带型菌株经MLST后,结果 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4821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11型,均属于脑膜炎奈瑟菌的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湖南省C群流脑和W135群流脑自首例病例出现后,各自都成为了该群病例的优势流行克隆群,C群流脑近年有减少态势,但出现了新的流行型别;W135群自2012年起成为我省新的流脑流行株,其优势菌株与国际上侵袭性的W群分型一致,可能引起新的大流行,应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8.
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病原菌。目前有13个血清群,以往我国流行的主要是A群。近年来,由C群引起的病例和局部暴发流行时有报导,这给流脑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1月1日,我市某镇中学发生一起疑似流脑的局部暴发流行,经病原分离培养检出C群,确诊为C群菌引起的流脑。现将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Nm培养和鉴定,C群Nm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健康人群1 441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A群Nm2株,B群25株,W135群2株。从37份流脑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C群Nm19株,经PFGE分析18株为相同的脉冲场电泳型(AH1)。结论江西省2005年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上升,PFGE分析为相同的菌株型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正常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Y群的感染情况及免疫水平,为流脑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梧州市、南丹县、来宾市和全州县按年龄分层随机抽样,共调查0~82岁人群434人。对调查对象采集咽拭子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培养,采集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体IgG含量,以抗体浓度≥2μg/mL者为阳性。结果调查对象中未检出Y群带菌者。抗体阳性率为4.38%,阳性者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89μg/mL;3~4岁组已有阳性者,年龄高峰在25~34岁组(12.24%),25岁以上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8.03%)显著高于25岁以下人群(2.69%)(χ2=6.3757,P0.05);各地区、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和阳性者GMC及年龄组之间阳性者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存在Y群流脑感染,且儿童时期已经发生。人群对Y群流脑有很高的易感性,其中25岁以下是高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1.
孙大勇  邱德山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95-1297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A、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5个县市区共采集1125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C群Nm抗体。结果调查的1125名健康人群中,A群Nm抗体阳性率22.58%(254/1125),几何平均滴度(GMP)为1:1.70;C群Nm抗体阳性率11.73%(132/1125),GMP为1:1.30;A、C群Nm抗体水平均较低,A群Nm抗体水平相对较高。A群Nm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A群或A+C群脑膜炎菌多糖疫苗有关联性,而C群抗体水平与是否接种A+C群脑膜炎菌多糖疫苗无关联性。结论及时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预防控制流脑有重要意义,应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山东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对山东省首例C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菌株分离、鉴定、血清学分群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h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 山东省首次从流脑病人脑脊液中分离到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PFGE分析为AH30型,MLST分析为ST-3200型.结论 从山东省首例C群Nm引起死亡病例的腩脊液中分离的菌株,其基因型为ST-3200型,是中国首次发现的C群ST-3200型菌株.应加强对C群Nm的监测,密切关注C群流腩的发病及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和菌株特征,为预防控制(防控)流脑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方法,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分型和耐药性方面,分析病例和菌株的特征。结果2005.-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C群流脑21例,占全部报告流脑病例的5.13%,其中2012年报告14例,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的66.67%。病例分布在6个设区市的13个县(区、市,下同),占全省县总数的7.56%。除1个县发生9例外,其余县仅发生1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3.2岁(6日龄~72.7岁),其中〈15岁儿童16例,占76.19%。男女性别比为1.33:1;学生发病15例,占71.43%。冬春为高发季节。病例均无明确的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GroupCMeningococcalVaccine,MenV.C)接种史。多数病例起病急,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高热占28.57%;〉50%病例出现颈项强直和意识障碍,〉60%病例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病例全部住院,其中2例〈1岁病例在发病2~3d死亡。对2012年5例C群流脑病例标本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Typing,MLST)分析,全部为ST.4821克隆群。对3株菌株做耐药性检测显示,对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青霉素类敏感性降低。结论河北省c群流脑病例以散发为主,但己出现局部爆发;冬春季节高发,中小学生为高危人群;流行菌株为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且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提示应加强对c群流脑的监测,特别在冬春季节,重点加强寄宿制中小学流脑防控工作,防止出现爆发疫情;加强MenV接种,提高人群抗体水平;临床上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对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湘西地区B群流脑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分离到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分型特征及其流行关系。方法对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确认为脑膜炎奈瑟菌后,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分群和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到3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均对复方磺胺甲恶唑(SXT)耐药,对青霉素(PEN)和氨苄青霉素(AMP)的药敏结果为中介度,对其他9种抗生素米诺环素(MIN)、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利福平(RIF)、阿奇霉素(AZM)、氯霉素(CHL)、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和美洛培南(MEM)均敏感,PFGE结果显示3株菌株为同一带型,MLST结果显示3株菌株均为ST-4821 complex高致病克隆群。结论该起湖南湘西地区B群流脑聚集性疫情中病人与其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在分子分型实验中呈现高度一致性,提示为同一来源。流脑菌在湖南省的菌群已经发生变迁,带致病性克隆群的B群菌株可能成为优势菌株,引起流脑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中国脑膜炎奈瑟菌(Nm)中插入序列IS1301的分布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计IS1301引物,应用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219株Nm菌株的IS1301,对IS1301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和序列比对,PCR扩增IS1301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及核酸印迹杂交,研究不同Nm菌株中IS1301的分布特征.结果 219株Nm菌株中,34株携带IS1301(15.53%),A、B、C群和不可分群的Nm菌株IS1301阳性率分别为11.11%、20.75%、6.17%和28.57%;IS1301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记编号ZA9092.1的Nm菌株序列相似度为94%~100%,进化树分析可分为两簇;C群Nm菌株与其他血清群菌株IS1301序列存在较大差别;研究的Nm菌株基因组中至少存在6~17个IS1301拷贝,相同PFGE带型Nm菌株所携带的IS1301拷贝数具有多态性特征.结论 IS1301在中国Nm菌株中的分布具有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