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起搏后心房起搏观察及程控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起搏治疗的质量 ,术后起搏器随访进行起搏程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不同类型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起搏状况及起搏程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1 资料与方法选择安装不同系列及类型双腔起搏器患者 66例 ,均为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9月本院住院的患者 ,年龄 60 7±15 2 (2 7~ 81)岁 ,术后当天、1周及 3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心电图 (ECG) ,以后6个月~ 1年复查 1次ECG ,了解心房、心室起搏及感知工作情况 ,若为自身心律予磁铁频率起搏观察 ,若心房起搏不明确用相应起搏程控器予心房感知心房起搏按需型起搏方式 (AAI)起搏观…  相似文献   

2.
起搏频率是指1min内起搏器发放脉冲的次数,又称为基础起搏频率(Base Rate)。根据需要可通过程控仪调整、设定起搏频率。非频率适应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恒定,频率适应型起搏器随着患者运动量的增加,起搏频率相应增快。单腔起搏器(AAI/VVI)如无自主心搏出现,依据程控的起搏频率发放脉冲。双腔起搏器随自主心房率的变化,可在多种起搏模式之间进行自动转换,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引发心室起搏频率过快的潜在因素。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出现与发展,使起搏频率的变化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心脏起搏已广泛用于治疗缓慢型和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目前起搏器种类有单腔、双腔、程控多功能、频率反应性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因此,学会分析起搏心电图已成为临床和心电图医师的新课题。分析起搏心电图,目的在于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方式、功能状况及起搏效果。及时发现起搏系统故障,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的程控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石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25)多功能可程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大心排血量、达到最佳起搏效果、降低电能消耗、延长起搏器使用寿限。1起搏器的主要程控参数体外程控仪系统通常具...  相似文献   

5.
心室按需起搏(VVI)和全自动起搏(DDD)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显示,起搏频率达72、85次/分时,心搏量较心率过缓时明显增加,而同样频率VVI改为DDD后心搏量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国内现阶段宜首先研制和推广多功能(可程控)心室按需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心室按需抑制型起搏器(VVI)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脏起搏器。正确识别已安装VVI起搏器的心电图对判断心律失常、起搏器功能和处理有重要意义。 1 VVI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VVI型起搏器是一种按需式的心室起搏器,即当无自身心律或自律过于缓慢时,起搏器便以固定频率发出刺激起搏心室,因此VVI起搏器产生的心律是一种逸搏心律。当自身心律快于设定的起搏频率时,VVI起搏器即能感知并抑制其发放脉冲。要正确识别安装VVI起搏器病人的心电图,首先要熟悉VVI起搏心电图的特点。 1.1 起搏心电图:VVI起搏器足右室心尖部起搏,故其心电图应是左束支阻滞型ORS-T波型,伴额面电轴显著左偏,  相似文献   

7.
起搏方式选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8年首次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人工心脏起搏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现今起搏器技术水平已相当完满,起搏器结构精密,功能复杂和精巧,起搏方式也有多种。但是要让起搏治疗达到最大效果,除了与起搏器本身及参数设定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临床医生要具体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最佳的起搏方式。起搏方式有单腔起搏、双腔起搏及频率适应性起搏。单腔起搏有AAI和VVI,双腔起搏包括DVI、VAT、VDD、DDI及DDD。起搏方式又可分为非生理性起搏和生理性起搏,前者大多数为VVI,后者包括:①心房起搏;②双腔起搏;③频率适应性单腔…  相似文献   

8.
移动电话对植入人体的永久性起搏器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i-Hong Chen等对Motorola GSM MI(数字型)、Philips 88 SP(模拟型)和Unitacs18S(模拟型),最大输出功率为0.6W到2W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移动电话对植入人体的永久性起搏器的干扰作用进行了观察研究。他们选择了29例植入单腔或双腔双极频率应答式永久性起搏器的病人,并将其起搏器的起搏类型分别程控为如下8种不同类型进行演习观察:DDDR,DDD,VDDR,VDD,AAIR,AAI,  相似文献   

9.
生理性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3例,双腔起搏器VVIR[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十(1抑制)(感知后反应方式);R频率调整(程控功能)]22例。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0.42±0.13)V/0.5ms,阻抗(560±130)Ω,R波振幅(9.8±2.2)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89±0.27)V/0.5ms,阻抗(670±180)Ω,P波振幅(2.8±1.2)mV,P波感知灵敏度(0.48±0.3)mV。A—V间期程控在140-160ms,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增益取低档值,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次/min,上限频率程控于110-130次/min,感知阈值取中档,频率适应档次取4~5。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有适应证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VVI起搏室房逆传诱发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与起搏心律共同构成,自主心律时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器以“按需”方式工作的单腔或双腔起搏器产生的心律,都将与逸搏或逸搏心律相似。也就是说起搏心律类似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伴室房传导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可在起搏心律中发生。  相似文献   

11.
窦缓致获得性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起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起搏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疗效。方法 :对 7例确诊病窦伴有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 (症状发作时经体表心电图或Holter证实存在尖端扭转型室速 (torsadedepoints,TDP)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 2例安装单腔 (AAI)永久起搏器 ,5例安装双腔 (DDD)永久起搏器治疗 ,并随访其远期疗效。结果 :7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后 ,选择恰当的起搏参数 ,以AAI或DDD模式起搏心脏。平均随访 (16± 3 2 )个月 ,随访时间为 6~ 2 2个月 ,患者均无TDP发作。结论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获得性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通过安装永久起搏器 (AAI或DDD) ,并且程控为适当的起搏参数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什么叫起搏器磁铁试验,有何意义?答: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起搏器为 R 波抑制型起搏器.它的特点是当病人的自身心率超过起搏频率时,便能通过自身的 R 波来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这样可避免引起竞争心律,故又称按需型起搏器.当起搏脉冲长时间被抑制后,临床上就无法判断起搏器的功能.为此,特地为 R 波抑制型起搏器设计了一种磁铁试验.其方法是用一块永久磁铁直接放在病人安置起搏器囊袋的胸壁上,通过磁场的作用,使起搏器电路中的干簧开关吸合,起搏器便由按需型暂时转换成固定频率型.这样起搏脉冲就可不受自身心率的影响而按其规定的频率发放,经心电图记录下来后就可供分析.因为所设计的此种起搏器的固定频率往往比起  相似文献   

13.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起搏器前、后及程控起搏频率后 ,每月平均AF发作次数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安装DDD起搏器后AF发作次数较安装起搏器前减少 (2 .8±1.92vs 4.3± 2 .3 1次 /月 ,P <0 .0 5 ) ,12例未发作。程控起搏频率后AF发作较安装起搏器前AF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 .2± 1.48vs 4.3±2 .3 1次 /月 ,P <0 .0 1) ,19例未发作 ;较程控起搏频率前AF发作例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7例未发作。结论 :病窦综合征伴阵发AF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及适当程控起搏频率可预防AF发作。  相似文献   

14.
<正> 研制、使用各种类型的频率响应型起搏器(Rate Responsive Pacemaker)是80年代人工心脏起搏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趋向。频率响应型起搏器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感知机体工作负荷改变时相应生理参量的变化,依据代谢的需求自适应地调节起搏频率以获得相适应的心输出量,它是一种新型的生理性起搏器。目前,80%左右的人工心脏起搏的病人安装的是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VI),它基本上能使病人适应日常生活的要求。由于存在固有的缺陷:(1)属于单腔起搏,丧失适时的房室顺序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双腔起搏器DDD(R)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模拟正常人心脏电活动的顺序,保持房室同步起搏。在DDD(R)模式下,心房、心室同时具有起搏及感知功能,脉冲发生器需要精确控制心房、心室起搏脉冲发放的时机;此时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与起搏模式、起搏频率、不应期、特殊功能等多个参数有关。除此之外,起搏器的计时方式也是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规则;起搏器的计时方式非可程控参数,不同品牌或不同系列起搏器的计时方式有所不同,目前起搏器的计时方式可分为三种:基于心房的计时(Atrial Based Timing,A-ATiming):  相似文献   

16.
心脏永久起搏器临床应用60余年,从单腔、双腔、到三腔同步化起搏,从固有频率、按需频率、到频率应答,从心室、心房、到房室顺序起搏,从心尖、间隔、左室、到希浦系统起搏,生理性起搏逐渐被认识、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包括下限频率、最大传感器频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下限频率是起搏器最基本的程控参数,出厂时常默认为60次/min.最大传感器频率指传感器驱动的最大房室频率或心室率;此外,双(三)腔起搏器具有上限跟踪频率和/或称为最大跟踪频率,指起搏器的心房通道感知P波后触发心室起搏的最大频率,在此频率以下,起搏器心室通道保持1∶1跟踪;心房率超过上限跟踪频率后,起搏器转换为非1∶1跟踪,避免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发生较快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8.
临床实践中,在无心房颤动等突发心脏节律异常情况下发生的起搏模式、起搏频率(DDD转为VVI,频率转为65次/min)改变主要见于电池耗竭和电重设大两类情况。 电池耗竭多见于起搏器植入年限较长的患者,最初可以表现磁频率下降、脉宽增宽,进一步即可表现为起搏模式由双腔DDD工作模式转变为较为省电的单腔VVI工作模式,进一步的电池消耗使得起搏频率进一步下降,并牺牲感知功能,以保障相对重要的起搏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测定的磁频率多已下降、脉宽增宽,程控电池状态显示“ERI”,提示电池耗竭,此时若仍未及时更换,起搏频率将逐渐下降,并出现起搏功能不良,直至完全耗竭。在电池状态严重不足时,甚至表现为不能成功程控以读取起搏器数据。对于电池耗竭的患者,应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以免给患者造成危险。 而对于植入起搏器后年限较短,如植入后即刻或起搏器正常使用周期的早中期,起搏模式的改变(DDD转为VVI)则可能是出现了“电重设”。所谓电重设是指在诸如强磁场、强电场、机械碰撞、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下,起搏器的控制电路受到干扰而保护性的强制设定为特定参数,以保障起搏器的基本功能。通过追问病史可追溯起搏器有接近电磁场等的经历,而且起搏参数可通过程控得以恢复。此时测试的电池状态不是ERI而是OK,磁频率或脉宽亦正常。本文中2例患者因电重设没被认识而更换了起搏器,经验教训值得大家吸取。 一旦出现起搏模式、频率的改变,临床医生首先应明确判断系电池耗竭还是电重设,前者需要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而后者多可通过起搏器程控得以解决。需要提出的是,诊断电重设的前提是明确电池状态良好。若将电池耗竭误诊为电重设。虽然有时可以通过人工程控得以临时恢复起搏模式等基本参数,但不久仍会再反转至程控前参数。更为重要的是未能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将给患者造成危险,尤其是对于起搏依赖者而言甚至会危及生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类型与NBG编码对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类型,目前采用NBG(北美洲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协会-英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协会分类纲目)起搏器编码见表1。编码的目的是它既反映起搏器的众多功能,又便于描述。二、抗心动过缓起搏器的各种类型NBG编码中的前三位编码主要是抗心动过缓的基本工作方式,临床经常应用的有以下几型。(一)R-波抑制型(VVI):电极置于心室,起搏器按规定的频率或波长发放脉冲刺激心室。如果心室有自身搏动(QRS波)发生,起搏器能感知之。自身搏动的QRS波抑制起搏器,使下一次脉冲不按原来的周期发…  相似文献   

20.
徐国钰  王海昌 《心脏杂志》2002,14(3):274-274
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临床上的使用 ,改善了心率的变时性 ,从而更符合人体生理的需求。传统的频率应答起搏器是开环正反馈式的 ,其感知信号仅与心排出量间接相关 ,不能自动调节起搏器频率 ,并需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分别设定很多参数 ,程控复杂 ,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闭环刺激频率应答起搏器应用自身的交感神经系统控制 ,实现生理性闭环负反馈控制 ,理论上对患者的心排出量更有利。并且无特殊传感器 ,对电极无特殊要求 ,程控上只需设定基本频率和最大闭环频率。1 对象和方法 临床诊断为心动过缓患者 38(男 2 6 ,女 12 )例 ,年龄 47~ 6 7(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