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太平人民医院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6例,将这些病例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8.26%。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使用亚低温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严密观察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加强亚低温脑保护及恢复脑功能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护理,给予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并尽早给予康复锻炼。结果存活23例,存活率76.6%,死亡7例。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缺氧,减轻心脑负荷,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预后。方法选择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6个月后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中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在亚低温治疗3 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 P <0.05)。治疗组在3 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6个月预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亚低温能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颅内压,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魏国会 《河北医药》2009,31(13):1549-155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亚低温及高压氧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以亚低温及高压氧综合措施治疗DAI20例的相关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0例,早期行亚低温治疗,病情相对平稳后行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格植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本组保守治疗病例中恢复良好12例,中度残废4例,严重残废4例。结论本组患者通过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在病情相对平稳后及早行高压氧治疗等综合措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赵新亮  王毅  冯洁  张建宁 《天津医药》2012,40(7):704-706
【摘要】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AI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腹腔注射,剂量为0.5mg/kg体重/d,分别于伤前和伤后6h、1d、3d、7d通过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反应脑水肿情况,通过观察伊文蓝(EB)含量反应BBB通透性变化。结果:DAI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EB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伤后1d和3d,DAI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治疗组较低。结论: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控制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DAI患者77例,39例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38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6个月时GO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病死率。结论采取神经节苷脂联合亚低温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DA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叶文淑  王俊  王莉  付红英 《贵州医药》2005,29(7):661-66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AD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将出现严重的继发损伤或并发症,预后差,死亡率高。我科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DAI146例,其中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75例,与常温治疗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钢  李保东  阚敏宸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55-145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1例。结论:DAI预后差,死亡率、致残率高,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6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D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 ( 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 ,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脑内剪力形成是 DAI的启动环节 ,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和治疗困难 ,预后极差。现对我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15例 DAI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年龄 4~ 6 3岁 ,平均32岁。交通事故伤 10例 ,打击 3例 ,坠落伤 2例。1.2 临床表现 :伤后持续昏迷 14例 ,昏迷时间最短 7d,最长为 3个月 ,有 4例出院时仍为植物状态 ,一般于伤后 2~14d出现自动睁眼无意识状态。入院时 GCS评分…  相似文献   

11.
朱文昱  黄强  兰青 《江苏医药》2006,32(3):217-219
目的比较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的异同,为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特征,对46例DAI和20例PBSI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DAI组中,CT/MRI发现合并脑干损伤12例;PBSI组中,CT/MRI阴性或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例,单纯脑干损伤1例,合并其它部位脑损伤12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包括合并存在的脑干轴索损伤;PBSI是脑干的原发性损伤,包括原发于脑干的轴索损伤、挫裂伤和血肿。DAI和PBSI存在交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对43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伤是导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伤后出现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 临床检查结合CT影像特征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病理改变,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SCT征象。结果灰白质交界处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52例(82%);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或三脑室周围灶状出血9例(14%);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44%)和(或)脑室内出血16例(25%)例;脑肿胀和(或)脑水肿4例(6%);另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积气及鼻窦、乳突积液等。结论MSCT检查准确率较高,是目前急诊检查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58例脑组织弥漫性轴索损伤(DA I)患者的特点,拟对其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经过分析病史,伤后临床表现,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脑CT及M R I影像学特点等,其中58例确诊为脑组织弥漫性轴索损伤。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29.29%,按Jennett和Boond提出的治疗结果分类法,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14例,Ⅴ级17例。结论:脑组织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广泛性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严重。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望得到较好的效果。急性期后,注意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以及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DAI病人的致病原因、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56例DAI伤者中预后良好26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20例.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综合早期诊治Ⅱ型、Ⅲ型患者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比较纳洛酮治疗组和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治疗后意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起效快,能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死亡7例(11.7%),植物生存5例(8.3%),重残4例(6.7%),中残5例(8.3%),轻残6例(10%),治愈33例(5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好各种并发症,条件允许下应积极行MR I检查,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MRI资料 ,对其病灶的分布特点、信号特征及不同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DAI患者 ,共发现病灶 1338个 ,其中双侧大脑半球皮髓交界处病灶 4 6 9个 ,脑叶白质 4 6 0个 ,基底节区 2 0 2个 ,胼胝体 89个 ,小脑 70个 ,脑干 4 8个。DAI病灶在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征不同 ,所显示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 ,T2 WI及FLAIR为高信号 ,SE EPI弥散像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 ,FLASH为显著低信号。病灶在不同序列的显示程度不同 ,FLASH序列能得到显示的病灶 ,SET1WI仅能显示 15 3% ,FSET2 WI能显示 38 9% ,FLAIR能显示 5 4 7% ,SE EPI能显示 6 3 6 %。DAI合并症的显示各序列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略有差异。结论 MRI对DAI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不同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能力不同 ,FLASH序列能显示常规序列所不能显示的出血灶 ,可作为MRI诊断DAI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莫地平眼膏含量的方法。方法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7:43: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尼莫地平质量浓度在2—8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试验结果满意,重现性和耐用性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尼莫地平眼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