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脾肾分流术(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SRS PCDV术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SRS组(11例)、PCDV组(20例)和SRS PCDV组(12例).手术前后运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及术中动态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 结果 分流组术后PVF及FPP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断流组术后PVF减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FPP降低有显著性(P<0.05).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和FPP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PVF和FPP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分流 断流联合术(SRS PCDV)即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又能维持门静脉血流向肝灌注,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CDFI(彩色血流显像)和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脾肾分流术(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联合手术(SRS PCDV)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以评价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三组1组脾肾分流术(SRS)24例;2组脾切除加PCDV(断流组)26例;3组联合手术组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分流术(SRS PCDV)30例,应用CDFI和彩色多普勒检测技术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SRS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9±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35±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RS PCDV组术后的PVF介于断流组与SRS组之间,且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评价门静脉高压症的三种术式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静脉分流加断流术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测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参数和手术中动态测定门静脉的压力,对24例门脉高压症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联合组)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并与35例行脾切除加PCDV(断流组)及10例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分流术SRS(分流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联合组术后的门静脉血流量(PVF)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自由门静脉压(FPP)亦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分流加断流组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成正相关r=0.7017,P<0.005.(2)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参数在术后半年之内进一步降低,半年之后即保持相对稳定。结论肠系膜下静脉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能适量地降低门静脉血流和压力;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灌注良好,门静脉系统的瘀血状态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前瞻性的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视入院前出血次数、量,再出血倾向及彩色多普勒、MRI检查门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血管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脾肾分流术(SRS)、肠腔分流术(MCS)、脾腔分流术(SCS),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结果 分流组手术后门静脉压力与PCDV手术后压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分流组中不同术式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提出了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治疗概念。还探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PACS手术和传统SRS手术、PCDV手术,分别观察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门脉高压动物模型;PCDV组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RS组实施脾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PACS组实施脾切除、门静脉-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腔静脉吻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手术前后的入肝门脉血流、压力、入下腔门脉血流、压力;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门静脉侧支循环和血栓形成情况,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PVP)。结果:PCDV组术后门静脉流量(PVF)下降17%,PVP下降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SRS组术后PVF下降51%,PVP下降50%;PACS术后向肝PVF上升至原来的180%,向肝PVP上升至原来的196%,门静脉入下腔门脉血流量增至原来的130%,门静脉入下腔门脉压力保持低压,约为原来的45.5%,相对于传统手术SRS或PCDV的门脉PVF和PVP治疗结果均具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PCDV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并无明显改善,胃粘膜瘀血加重,复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威胁依然存在;SRS术后PVF减少和PVP均有显著性下降,门静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肝脏血供术后仍然受到很大影响;PACS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等同SRS手术,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随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196例,急诊手术57例,择期手术139例。计脾切除57例,断流术81例,分流术58例。术后近期再出血20例(10.2%),住院死亡22例(11.2%)。认为单纯性脾切除虽可治愈脾亢,但远期并发食管贲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高(43.9%);断流术术式繁多,以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为方便易行,适于急诊止血;脾肾分流近期疗效满意,若与门奇断流术(Hassab's手术)联合应用,更符合门脉高压症之处理。此外,肠系膜上静脉与腔静脉端侧吻合术能选择性分流肠系膜区血流,减压效果确切,可用于脾切除或脾肾分流术后,以及断流术后再出血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HT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施以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对照组施以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选择测量术前、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的压力、血流量、最大流速和直径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评定近期疗效指标,追踪随访1~5年,观察再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术后PV、SV血流量、最大流速、直径均显著下降,自身前后比较P〈0.01,研究组PV最大流速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PV流量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后门静脉压(FP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再次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术式能使门脉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PHT合并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HT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施以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对照组施以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选择测量术前、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的压力、血流量、最大流速和直径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评定近期疗效指标,追踪随访1-5年,观察再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 术后PV、SV血流量、最大流速、直径均显著下降,自身前后比较 P<0.01,研究组PV最大流速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PV流量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后门静脉压(FP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再次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术式能使门脉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PHT合并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HT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施以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对照组施以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选择测量术前、术后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的压力、血流量、最大流速和直径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评定近期疗效指标,追踪随访1~ 5年,观察再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 术后PV、SV血流量、最大流速、直径均显著下降,自身前后比较 P<0.01,研究组PV最大流速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 P<0.05),两组PV流量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后门静脉压(FP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 P<0.01.再次出血、肝性脑病和死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术式能使门脉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PHT合并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36例接受联合断流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D)及平均流速(V),计算流量(Q)?术中留取食管壁组织,并通过胃网膜右静脉属支穿刺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对食管壁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食管壁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0分(-)3例,1~4分(+)10例,5~8分(++)18例,9~12分(+++)5例,阳性表达率为91.7%,高表达比率为63.9%?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门静脉内径(Dp)和流量(Qp)?脾静脉内径(Ds)和流量(Q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 0.01);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的门静脉流速(Vp)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但两组间脾静脉流速(Vs)差异不明显(P > 0.05)?食管壁组织VEGF高表达组的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VEGF的高表达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门静脉压力有关?VEGF所介导的血管新生是内脏高动力循环形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析30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选取30例接受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试验组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的门静脉直径(16.6±2.2)显著高于术后(12.3±1.9);试验组患者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速度(17.6±3.2)显著高于术后(12.3±1.9);试验组患者术前的脾静脉直径(11.4±1.9)显著高于术后(8.5±1.5);试验组患者术前的脾静脉血流速度(13.3±1.8)显著高于术后(9.6±.3);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组远期随访结果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疗效显著,且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少复发,3年存活率更高,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Sun Z  Yang Z  Xu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83-228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时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0PCR)方法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脏动、静脉组织和正常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局部NF-κB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分别为0.23±0.12、0.18±0.10,显著低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脾动脉、脾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0.48±0.21、0.43±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局部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检测到显著具有活性的NF-κB表达(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增强,NF-κB的活化,可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门奇断流术和肠腔侧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燕  张弥平  谭岩 《吉林医学》2002,23(4):203-204
目的:探讨门奇断流术和肠腔侧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吲哚氰绿负荷实验对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门奇断流术和肠腔侧侧分流术,进行手术前、后肝血流量、KICG、FPP、胃壁压的测定。结果:门奇断流手术前、后肝血流量、KICG、FPP无明显变化,胃壁压手术后较手术前有所增高,平均增高8.7%;肠腔侧侧分流手术前、后肝血流量、KIO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降低17%。结论:门奇断流术对肝血流量和肝机能无明显影响;肠腔侧侧分流术对肝血流量和肝机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本文总结了65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 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注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4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分流术2例,断流术6例,手术死亡5例。结论 外科治疗目前仍是治疗门脉高压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且以择期手术为宜,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是断流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 EVL术后早期接受经脾静脉药盒和周围静脉用药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3月-2010年10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EVL的患者91例分为三组,同期常规用药组为对照组(C组)与早期经脾静脉药盒(A组)和周围静脉(B组)使用抗凝、祛聚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