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劲  肖佩玲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02-110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本一周氏蛋白、贫血、血β2-微球蛋白、骨损害等与肾功能不全有相关关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表现多样,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见,对伴有贫血、骨痛、感染、高球蛋白血症、高钙血症等症状患者,要进一步检查,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毅 《新医学》1997,28(6):306-307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7例临床分析解放军福州总医院肾内科(350003)余毅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骨痛、贫血、肾脏损害、反复感染和免疫球蛋白异常等。我院1990年8月~1995年1月收治7例均伴有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3.
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5岁。因反复周身水肿2a,加重1周收住院。2a前无诱因出现周身水肿,间断肉眼血尿,发现血ALB20.1g/L,Glob23g/L,尿蛋白定量4.97g/d,血Chol6.61mmol/L,TG3.42m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的误诊情况。方法:对60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蛋白尿、肾衰和骨折,应及时进行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电泳测定,多部位的骨髓穿刺、活检和骨X线摄片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恶性疾病,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k/λ轻链蛋白即M蛋白.本病约占肿瘤发病的1%~2%,占血液系统肿瘤10%.肾损害是MM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初诊时50%以上患存在肾功能不全(也有人认为只有29%),诊断后2个月内肾功能不全患达到75%,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发病高峰为60~70岁.由于异常浆细胞恶性增生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具首发症状多样化,易造成误漏诊.现对我院收治的5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谌贻璞 《新医学》1996,27(5):235-236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100034)谌贻璞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居多。瘤细胞大量异常增生、浸润骨髓及溶解骨质,而引起贫血、出血、骨痛、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血中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轻链尿等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痛与乏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贫血及消瘦多见,免疫分型以IgA、IgG型最常见,T-VAD及T-MP方案治疗初发患者38例,有效率达76.3%,生存60个月以上5例,最长73个月,目前尚生存,2例复发患者给予硼替佐米-VAD化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维持时间超过20个月,目前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 M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沙利度胺联合传统化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复发患者加用硼替佐米的治疗,提高缓解率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覃为理 《临床荟萃》2006,21(13):955-95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为特征。发病年龄以50~70岁居多,40岁以下罕见,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呈指数增长。临床表现多样性,治疗棘手,现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对MM患者的诊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陈雪梅  杜晓刚 《新医学》2002,33(12):728-72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28%)有出血倾向;16例(89%)有感染表现;8例(44%)有明显头晕、眼花、心悸等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肾损害(血清肌酐312μmol/L-1421μmol/L,中度蛋白尿),临床上以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肾衰竭之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者5例(28%);血尿酸增加10例(56%),血钙升高3例;B超检查肾缩小3例;X线检查示溶骨性损害或广泛骨质疏松16例(89%);全部患者血压正常。除3例放弃治疗外,15例经综合治疗后12例(67%)完全缓解,随访3年,其中5例血清肌酐稳定维持在500μmol/L以内,生存达30个月以上,其后4例死于严重感染,2例死于肾衰竭。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一旦明确诊断,积极输液、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应用血液透析和化学治疗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1998-06~2004-06共收治多发性骨髓瘤肾病(MMN)23例, 经治疗及护理,效果较满意,体会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48~70岁.以贫血为早期表现11例,其中曾误诊为慢性胃炎3例;以骨髓疼痛为早期症状6例;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6例,其中曾误诊为慢性肾炎3例.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均出现血沉增快,蛋白电泳出现M带,骨髓检查均为浆细胞增多.X线检查出现溶骨性改变10例.出现急性肾衰竭8例.出现慢性肾衰竭11例,出现近端肾小管酸中毒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脏改变。【方法】选取MM患者71例,根据血肌酐水平分为MM无肾损害组(≤173umol/L,45例)及MM肾损害组(〉173μmol/L,26例),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观察肾脏长度、体积、皮质与髓质IBS%等指标。【结果】MM无肾损害组肾脏长度、体积及皮质与髓质IBS%均正常,MM肾损害组肾长度及体积较无肾损害者稍减小、肾皮质及髓质IBS%均明显增高。左肾皮质IBS%和左肾髓质IBS%判断MM患者有无肾损害最佳阈值分别为80.1%、67.7%。【结论】MM肾损害患者肾脏稍变小,皮质及髓质IBS0.4均明显增高,利用左肾皮质及髓质IBS%可以较好的评价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gD型MM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及生存.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预后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1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1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27.27%),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致死率和平均感染日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COM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0%和23.08%)与VAD组的(64.7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63例(其中92例患者合并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组及未合并组。观察合并组及未合并组患者的MM分期、MM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疗效,并分析合并组的疗效与骨髓纤维化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MM分期、分型与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骨髓纤维化组FISH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且与1q21扩增、D13S319缺失、IgH断裂有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合并组,且合并组治疗有效患者的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生存率较未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短,整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疗效分析。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8例初发老年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功能损害组(RI组)及肾功能正常组(非RI组)MM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比较RI组同时包含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的化疗方案(联合用药组)与只包含其中之一的化疗方案(单药组)的肾脏疗效及生存获益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RI组DS分期、肺部感染、尿酸、β2微球蛋白、白细胞较非RI组升高,血红蛋白较非RI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为老年MM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结果显示,RI组OS及PFS均明显低于非RI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肾脏疗效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且可为老年MM肾损害患者的PFS带来获益(P<0.05)。结论:老年MM患者肾损害后预后较差,积极监测及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选择同时含有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的化疗方案可使该类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三角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20例MM患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CD45/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CD45阴性或弱阳性;CD38强阳性;CD19均为阴性;多数标本CD56阳性;少数标本胞浆k(ck)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6^-外,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CD19阳性,CD56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对MM患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M的准确诊断及治疗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陈字  顾英  张弿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40-214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分型,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确诊为MM患者、并通过免疫固定电泳发现有M蛋白者共55例患者的血清固定电泳结果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5例中,IgG型29例(52.73%),IgA型10例(18.18%),轻链型11例(20%),IgD型3例(5.45%),双克隆型2例(3.64%)。IgG和1gA型MM患者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明显,而IgD型和轻链型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对MM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硼替佐米对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进行维持治疗的疗效、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收治的25例初治/复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维持治疗,其用法为硼替佐米1.3 mg/m2,地塞米松20 mg,每程d 1、8、1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循环骨髓瘤细胞(circulating myeloma cells,CMC)和骨髓骨髓瘤细胞(marrow myeloma cells,MM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55例MM患者同时检测CMC和MMC的百分率,并结合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染色体核型、肾功能等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将患者分成4组:A组为同时检测到CMC和MMC患者;B组为仅检测到MMC患者;C组为仅检测到CMC患者;D组为未检测到瘤细胞患者。结果发现:与其他各组相比,A组的β2-MG和肌酐浓度显著增高,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下。就上述预后因素而言,在检测到与未检测到骨髓瘤细胞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发、复发/难治患者的CMC和MMC百分率明显高于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患者。骨髓瘤患者CMC与MMC显著相关。结论:骨髓瘤患者CMC和MMC百分率不仅反映肿瘤负荷,而且预示病情进展,特别是同时检测到CMC和MMC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