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尖搏动图(ACG)是心脏在收缩时心尖部向胸壁所产生的相应震动,用一种低频压电型微音扩大器将其功能转换为电能,并经放大后记录的曲线。1911年Crehore首先发表了他的心尖搏动图著作。(~1·~2)近几年来,通过Benchimol和Dimond,Eddlemen,Harrison,Skinner等作者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心  相似文献   

2.
当心脏搏动时,心尖部所对向的胸壁可出现相应的震动。应用压电型微音扩大器将这些震动转换为电能,经放大后所录得的曲线,称为心尖搏动图(ACG)。它是属于一种低频率(<25周/秒)的移位波,能反映出每一心动周期各时相中心尖搏动的动态情况。由于本检查法属非侵入性,故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的检查,能较正确地反映出左心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4名正常人及8例心脏病患者作了颈动脉搏动波与超声心动图的同步记录分析。对其中25名正常人及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了心尖搏动图与超声心动图的同步记录分析。发现正常颈动脉搏动波与超声心动图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关系:正常心尖搏动图与超声心动图波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病例组中,不论颈动脉搏动波或心尖搏动图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波形.  相似文献   

4.
<正> 左心室收缩时,心尖向外顶撞一定部位的胸壁(一般在左侧第五肋间)引起胸壁的振动,称为心尖搏动。记录其图形,即为心尖搏动图(ACG)。此图不反映心尖搏动本身,而是左室流出道前壁心肌运动的记录。有人认为ACG是在体表反映了左心室造影的图象。利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心音图、心电图、颈动脉搏动图及心尖搏动图并分析其间的时间关系(STI)可作为心室功能的非  相似文献   

5.
心尖搏动图(ACG)是心脏搏动时产生的低频(20~25C/S)振动,在胸壁引起的共振波,基本属于位移波。ACG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已广泛被应用于各种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它与心音图(PCG)、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及颈动脉波(CR)同时记录时,可以间接地了解心脏功能情况,特别是左室功能状态,已日益被重视。ACG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已有较多的报导,但国内这方面的资料尚少,本文就我院所检查的52例住院冠心病病人的心尖搏动图加以分析,并与43例正常青壮年进行对比,以便了解ACG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左心室功能检查方法。目前,传统的STI测定方法,需在多导仪上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AR)或心尖搏动图(ACG)。由于国内质量较高的多导仪尚未普及,故限  相似文献   

7.
<正> 在浅表动脉记录的动脉搏动能反映动脉壁运动的振幅,由于传感器不断改进,记录的脉搏图尤其是颈动脉搏动图(CAR、CPT)与主动脉压力曲线类似,它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心音图(PCG)与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等测定的时间依据,对某些心脏病提供诊断的依据与线索,而且动脉硬化与动脉系统内的压力变化能反映在颈动脉搏动图上,因此颈动脉搏动图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患者中动脉弹性降低的指标,本文分析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二组间的颈动脉脉搏波中所测指标的差异,探索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和CAR与心血管机能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早在1861年Chauvean和Marey就首次成功地记录了心尖搏动图(Apexcardiogram,ACG)。但此后这种方法多年未被重视。直到本世纪60年代初期,Dimond和Benchimol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胸壁搏动与从心内记录的图形的关系,指出心尖搏动图能准确地反映心动周期的收缩和舒张活动,从而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ACG的兴趣。此后许多研究者证实和扩充了他们的研究。目前,ACG已成为确定心室收缩开始,二尖瓣开放,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的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心阻抗血流图和颈动脉搏动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测定心脏功能是一种无创性性、简单易行可重复测定的方法、我们以阻抗血流图和颈动脉搏动图对3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病人进行了心功能测定,并和30名性别和年龄相配对的正常人的心功能测定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步描记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和心尖搏动图对60例老年和老年前期正常人、48例心绞痛患者和2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左室功能测定。根据所测定的十三项指标,发现E-P,LVETI,Q-S,PEP/LVET,A,A/E-O和异常心尖搏动图七项指标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心尖搏动图是近年来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作者应用它观察了一组曾作二尖瓣替换的病者,觉得心尖搏动图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简称二漏)有一些辅助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有程度不同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曾作人造瓣膜替换手术。其中34例应用Bjork-Shiley机械瓣,26例应用猪生物瓣作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12.
心机图(Mechanocardiogram)是同步描记心电图(ECG),心音图(PCG),颈动脉搏动图(CAR),心尖搏动图(ACG),来测量心动周期中各时相和比值变化,以及分析各曲线图形改变,作为判定心脏功能的一种无损伤性检查方法。已证实用心机图检查与侵入性检查所得到的参数相似,它敏感地反映心脏功能状态,是目前较为实用而可靠的无损伤性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脉图诊断心肌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行研制的WD-1型心脉仪,检测心尖搏动、颈动脉搏动和桡动脉搏劝三种心脉图以诊断心肌炎。认为心肌炎患者因患者因心肌受损而引起心脘压力改变,而上述三种心脉图则较敏感地反映出了这种变化。经对临床确诊的心肌炎患者和未确诊者进行心脉图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用自行研制的WD一1型心脉仪,检测心尖搏动、颈动脉搏动和桡动脉搏动三种心脉图以诊断心肌炎。认为心肌炎患者因心肌受损而引起心脏压力改变,而上述三种心脉图则较敏感地反映出了这种变化。经对临床确诊的心肌炎患者和未确诊者进行心脉图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合。此种检测不仅可用于急慢性心肌炎的诊断,亦可用于心肌矢后遗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用电子计算机对核素、多普勒和心尖搏动图中的8项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进行判别分析,比较各指标与冠心病的密切程度。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和各项舒张功能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组。判别方程为:Z=0.21X_1+23.86X_2-22.88X_3-0.18X_4+2.83X_5+2.06X_6+66.86X_7+1.66X_8。临界值为42.99。判别正确率为100%。各指标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EV/AV,1/3FF,A/E-O,PFR,DATI,EDC,IRT和1/3FFd。提示:多普勒EV/AV与冠心病的关系最为密切,核素的1/3FF次之,心尖搏动图的A/E~O亦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82例冠心病人和37例正常人进行了心尖搏动图、心室活动时相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心尖搏动图对冠心病人特别是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价值,临床上有过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判断心肌缺血引起的左心室功能改变,在定性及定量方面都有一定价值。心尖搏动图通常观察的指标有a波时限,a波高度,特别是a波高度与收缩期波幅高度(E—O)比值,PS_2/S_1P比值(P点为收缩波下降支与收缩波平段接合点)以及波形异常等。但许多报告表明,a/E—O比值的阳性率较低,而PS_2/S_1P比值常难以准确测定,因P点位置常不清楚。本文对心尖搏动图一个新指标——缓慢充盈期(Slow Filling period,SFP)与快速  相似文献   

18.
用微电脑以两种方法测定心导纳图心缩间期(STI)结果,并与颈动脉搏动图法STI测值比较。结果显示:以微电脑自动报分所得之心导纳疱微分图测STI各值与颈动脉搏动图法结果极为接近,而以采集的心导纳微分图测TEMS,PEP,PEP/LVET值较其他二法值大。认为微电脑自动微分能避免信号经微分器处理所产生的时间延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25例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及30例正常人作等容握力试验前后的心尖搏动图(ACG)及颈动脉脉波图(CPW)观察结果。发现ACG中a/EO,ICT,ES_2,IRT及CPW中收缩时间间期各项指标及EF均无特异性变化,但患者组握力试验后ACG波形有明显变化。以E点后第二波峰顶点作为“X”点,则握力后XO/EO>1者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0%,提示ACG在等容握力试验后XO/EO>1在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患者有较高特异性。有可能作为冠心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并对其机理、操作方法及注意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潘真  刘俊山 《医学争鸣》1989,10(2):134-136
本仪器可配合心电图机测定心脏功能,并能记录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或心尖搏动图以及上述图象与心电图的迭加图。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有利于普及和推广非创伤心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