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脑肿瘤患者89例,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依据患者自身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结果89例老年脑肿瘤患者中,有21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其中出现呼吸障碍和肺部感染发热的7例,出现颅内血肿的6例,出现局部皮下积液的4例,出现心力衰竭的2例,出现压疮的2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后,所有老年患者都安全地度过术后危险期,总有效率为100%(21/21)。结论术前对老年脑肿瘤患者的肿瘤进行认真分析,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且术后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的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开颅组与YL-1型一次性穿刺针穿刺组,根据术前出血部位、血肿量、CT扫描及意识状况分别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YL-1颅内穿刺术,观察术后24h FAM、ADL评分,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YL-1颅内穿刺组术后24h FAM评分、ADL比例明显高于延后开颅组(P<0.05);YL-1颅内穿刺组死亡3/102(2.94%),早期开颅组术后死亡12/58(20.68%),延后术后死亡16/52(30.76%),死亡率,早期组与延后组均高于YL-1颅内穿刺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微创YL-1颅内穿刺手术治疗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3.
文奎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紧急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脑疝患者中,颅内血肿30例,脑室内出血12例,颅内积气2例,脑肿瘤6例,采用病房内床边手锥锥颅置管抽吸引流术。结果紧急锥颅术后,颅内血肿30例中:开颅血肿清除17例,死亡3例;脑室内出血12例:开颅血肿清除合并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2例,死亡2例;颅内积气2例:术后恢复良好;脑肿瘤6例:开颅肿瘤切除6例,死亡1例。结论紧急微创锥颅置管抽吸引流治疗颅内血肿、脑室内出血、颅内积气、脑肿瘤所致的脑疝效果良好,可以快速缓解脑疝,为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外伤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3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相比于对照组(76.32%),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1±0.01)h、住院时间(20.15±9.81)d较之对照组[(2.95±0.04)h、(31.39±10.1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3%)相比于对照组(13.16%、28.95%),差异明显(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Z=7.101,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1例重型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早期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81例病人中治愈67例(82.7%),伤残12例(14.8%),死亡2例(2.4%)。结论早期发现颅内血肿并进行及时的诊治和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级14例(28.6%),Ⅱ级21例(42.9%),Ⅲ级4例(8.2%),Ⅳ级5例(10.2%),Ⅴ级1例(2.0%),Ⅵ级4例(8.2%).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辅以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的清除及死亡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骨窗颅内血块清除手术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需要开颅的患者采取术前认真准备、术后细致观察及护理、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等相关措施。结果 6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的有42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有16例。结论通过对开颅进行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为患者赢得治疗的最佳时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级14例(28.6%),Ⅱ级21例(42.9%),Ⅲ级4例(8.2%),Ⅳ级5例(10.2%),Ⅴ级1例(2.0%),Ⅵ级4例(8.2%)。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辅以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行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术抢救的手术护理措施及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8例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术抢救,并对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及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手术室护理后57例患者抢救成功,11例患者死亡,且11例患者均为病房内死亡,死亡原因:4例患者为并发脑疝,4例患者为中枢性衰竭,3例患者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给予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紧急微创联合开颅术抢救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襄阳市五洲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其中32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3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7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再出血率、出院时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微创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1.9%(23/32)显著高于开颅组53.3%(16/30),P<0.05。且微创组术后7d的GCS评分、再出血率、出院时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开颅术中、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收集某院2000~2008年300余例硬膜下血肿治疗中42例术中、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对42例(2000~2008年)硬膜下血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对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取得满意效果。本组42例患者,恢复良好25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2例。结论:清除一侧硬膜下血肿使受压脑组织快速复位是形成对侧颅内血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或对侧瞳孔扩大是对侧迟发颅内血肿的主要表现,要抓住临床有效治疗的最佳时机。对术前已发生脑疝或CT检查示硬膜下血肿对侧有颅骨骨折、硬膜外或硬膜下小血肿、脑内小挫伤的患者术中、术后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救治。方法选择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0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70例(开颅组),穿刺引流术139例(穿刺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术前血肿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术前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及术后6个月GOS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实施脑肿瘤手术的56例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进行脑肿瘤手术的56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颅内血肿、脑水肿、感染等的护理情况,探讨其原因,分析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除2例转移瘤患者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外,其余患者并发症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缓解,患者正常出院,有效54例,总有效率96.43%。结论良好的护理对促进脑肿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91-292
目的探讨分析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术后呕吐症状,平均呕吐次数为3.1次,3例患者术后呕吐持续2 d。其中伴有头痛为11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呕吐原因给予相应护理,调查发现呕吐原因主要包括:麻醉原因、术后脑水肿和疼痛、术后颅内血肿、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原因和手术原因。结果护理结果显示70例患者无死亡,2例植物生存,32例好转,36例治愈。结论对术后出现呕吐的开颅术患者给予相应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血肿形成原因及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6例开颅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所在部位、发生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择期开颅手术1824例,发生术后血肿36例,占同期开颅手术2.0%。恢复良好:26例,占72.2%。术后死亡:4例,占11.1%,占同期颅脑手术死亡病例的13.5%。感染率:4例,占11.1%,同期开颅术后(无血肿)感染率为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32.8 d,同期无术后血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1.2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肿患者死亡率高,感染率高,平均住院日长。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术中规范手术操作、正确应用止血方法可预防术后血肿,减少术后血肿发生。及时发现术后血肿早期行血肿清除,对治疗血肿及避免不良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 81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49例(60.49%),有效24例(29.63%),无效8例(9.88%),总有效率为90.12%。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对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疾病病死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80例患者中6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积极做好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璐  邱奇婵 《河北医药》2006,28(9):886-887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1年8月至2005年11月,我科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262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经过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同时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结果 对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康复护理的262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治疗后的效果以格拉斯哥昏迷(GCS)分级统计:良好197例占75.19%,中残51例占19.46%,重残5例占1.91%,植物生存3例占1.15%,死亡6例占2.29%.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早期指导康复护理,是减少患者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