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疔疮走黄     
金某,男,十二岁,学生,1962年10月10日入院,住院号36139。患者于入院前数日,发现左颧部生一粟粒,麻痒不已。敷以依克度软膏不效,翌日肿痛增剧,敷药局部溃破。寒热交作,食少,嗜睡,烦躁,手足颤动。来院时先经西医检查,体温39.5℃,疮面脓液涂片检验,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施予葡萄糖液合四圜素静脉滴注。10月11日转来我科(福州市立第一医院中医科)治疗。当时患者体温38.5℃,左颧局部焮肿灼热,蔓延至髩额、鼻、唇、项等部。项强身硬,两眼紧闭,左眥胬肉出血。神志昏迷,牙关不展,舌强不伸,言语含糊。口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自拟清解汤治愈疔疮走黄一例,报道如下: 修××,男,23岁。1984年12月3日诊。六天前因干活不慎,被木刺刺入左手食中指丫处,拔如后继续干活。翌日,掌指疼痛甚剧,手背红肿,即找“散医”诊治,内服外敷中药数日,反而病情加剧,落来院求治。诊见:左手红肿明显,手背按之有波动感,臂及肘上红  相似文献   

3.
疔疮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黄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通过辨证施护,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护理原则,以人为本,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相似文献   

4.
病案介绍: 1.石福兴,男,36岁,吴县渡村公社农民,住院号28028,病史:主诉:一周前右上唇生一小丘疹,自已用手挤破,无脓,只有少量血液流出,第二日脸部发生浮肿,全身有些发冷,在乡间经医生切开创口,仍无脓水排出,浮肿越来越甚,面部潮红,全脸颊部红肿,右侧尤为严重,体温摄氏38度。实验诊断:血检,白血球9400中性87,淋巴11,单核2%,血色素79%,红血球1435万。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血浆凝固酶阳性。诊断:上唇癰,毒血症。治疗:青霉素一日四次肌注,每次十万单位,磺胺噻唑一日四次肌注,每次20%五公撮,葡萄糖盐水5%一千公撮静注,局部热敷。  相似文献   

5.
6.
尹济苍老中医系本县人,业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尤对疔疮走黄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笔者曾于六十年代亲聆教诲,现整理随师所录之疔疮走黄验案二则,介绍于后: [例一]吴××,男,20岁,木工。1963年5月11日初诊。二天前忽于左口角生一形小质坚之肿物,麻痒不舒,自疑为“粉刺”而用手挤压。岂料翌晨即感恶寒发热,且颜面红肿,痛如火燎。虽经应用青霉素、磺胺嘧啶等药,然因出现神志不清,故前来急诊。证见发热(体温39.2℃)恶寒,神志昏愦,烦躁不安,口干饮少,呼吸迫促,面部掀肿;左侧口角处有一粟粒大小之肿物,中心已破溃,有少量渗出液,周围肿硬,色红、灼热。舌红绛、  相似文献   

7.
张坤 《新中医》2003,35(4):50-51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疔疮走黄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其中发于面部24例:上唇部7例,下唇部3例,人中部1例,颏部2例,鼻部4例,面颊部4例,额部2例,上眼睑1例;手部4例。24例发生面部者,在原发病灶处,均突发顶陷色黑,创面干枯无脓,四周组织严重浮肿,甚者头、面、耳、项均肿。4例手部者,疮顶平塌无脓,皮色暗红,肿势蔓延手臂和整个前臂。全部病例均伴见高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均符合《今…  相似文献   

8.
蔣刘生,年26岁,性别男,住院号6084,家住南通县英雄公社,担任会計工作。于60年4月11日,发现左口唇下边生一小癤,未予处理,仍照常工作。12日口边小癤,疼痛加剧,周围炎症肿胀,逐漸扩大,当日即不能工作。至下午忽又发现腹部疼痛,并逐漸增剧。13日疼痛更剧,但未嘔吐。急性病容,呻吟不安,左边面部及上下唇下頷部均肿胀,下唇边且潰烂,口不能张开,两肺下部有湿性囉音,右側较明显,心音音律,輕度不純,肝前叶似有增大,并有压痛,白血球計  相似文献   

9.
<正> 吾师许履和老中医,善于运用温病学说诊疗“疔疮走黄”,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爱将其经验介绍于下,供同道们参考。一、“走黄”的概念吾师指出,走黄是疔疮的变证,属中医外科领域里最危重的病证之一,在现代医学则相当于全身性感染。面部疔疮,尤以生于危险三角区者,最易引起走黄。举凡疮顶无脓,肿势扩散,或麻木不痛,或痒痛交作,全身高热不退,心烦呕恶等,即是发生走黄的先兆;若神志昏迷,表示已进入走黄阶段。考“黄”即毒也,癀也。走黄即是疔毒走散、横行的意思。高锦庭说:“外症虽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康××,男,10岁。1983年8月14日就诊。三天前,患儿上唇左侧生一小疮,抓破挤压后,即感恶寒不适,请本村医生诊治,服中药两剂不效,前来我院门诊。检查:面目浮肿,上唇疮顶黑陷,周围皮肤瘀黯剧痛,壮热烦渴、出汗,有时神志不清,便秘尿少,舌质红,苔黄,脉数。此为疮毒内  相似文献   

11.
陈××,男,30岁,1981年5月15日诊。一天前,右口角部生一如粟米样小疮,发痒而用手挤压,次日见患处红肿疼痛,波及整个面部,上唇,颏下,疮头无脓,顶部微呈黑色,根脚散漫,高热39.5℃,烦躁不安,夜不能眠。舌绛苔黄,脉数。此乃火毒炽盛之疔疮走黄证。急投五味消毒饮和犀角地黄汤以清营、凉血、解毒。  相似文献   

12.
<正> 高××,男,57岁,社员,1978年5月6日初诊,门诊号0885565。主诉:右手肿痛10日,高热一周。十天前,患者因干活不慎,碰伤右手中指,当时未加治疗。次日撒粪种红薯,污染伤口,第三天伤指肿痛,蔓延至整个手掌。患者先到公社医院就诊(用药不详),但伤指肿痛有增无减,后又经县医院肌注青霉素、链霉素,病情亦未能控制。肿痛扩散至肘关节处,手指手背相继成脓破溃,伴高热寒战,心烦欲吐。5月4日经某医院诊为手部严重感染,疑并发败血症,并认为中指难以保住。5月6日患者前来我科就诊。症见急性病容,痛苦表情,消瘦,呼吸急促,面  相似文献   

13.
疔疮走黄是一种急性危重证候,始见于《疮疡经验全书》“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癀走’此证危矣’。此证属于现代医学脓毒败血症的范围。笔者治疗二例简介如下: 例一、金××,男,19岁,住院号42574,1984年6月2日入院。患者于就诊前5天,左侧颞部发现一如粟粒大小的疹子,奇痒,微痛。自认为是“痤疮”.搔抓至破.入夜患处疼痛加重.次日左侧面部  相似文献   

14.
疔疮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根据其症状表现来看,大致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部分面部疖和痈,瘭疽,皮肤炭疽,急性淋巴管炎,及部分坏疽等病症。本病是急性炎症之一,如过早切开、挤压、碰伤、艾灸或细菌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以致未能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常可造成“走黄”,尤以面部疔疮为多见。我科自1961年8月至1965年3月止,中西医综合治疗疔疮走黄患者20例(均住院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兹报导于后。资料分析(1)性别、年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49岁;15岁以下者8例,16~30岁者3例,31~40岁者5例,41~50岁者4例。(2)发病部位:上唇6例,下唇2例,颏部2例,面颊部2例,额部2例,鼻部4例,上眼睑  相似文献   

15.
疔疮丸合疔疮闻药治疗疔疮224002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许鸣珂近年来,笔者采用验方“疔疮丸”内服配合“疔疮闻药”外嗅,治疗疔疮患者多例,获效良好。二者的方药组成及用法:疔疮丸取大黄、黄柏、巴豆(连壳不去油)各等分,共碾细粉,以面糊泛丸如绿豆大;疔疮闻药...  相似文献   

16.
疔疮     
黄××,男,24岁,梧州布伞厂工人。1977年6月7日就诊。患者口唇初长一小疖,微痛以手挤压,翌日唇部肿胀,痛甚,延连脸部及头部均疼痛,不能进食。三天后来诊,  相似文献   

17.
疔疮走黄多与局部挤压、失治,误治有关,本例口角疔疮因局部挤压引起,又合并糖尿病,证险且危,经中西医结合抢救成功。林××,女,38岁,工人。主诉右唇角疔疮擦破,面部浮肿伴畏寒发热五天于1985年8月31号入院。五天前洗脸不慎擦破右唇角疔疮,当晚出现面部浮肿胀痛,畏寒发热,张口困难,肢体酸疼,食呆,小便灼热呈茶色.即往当地医院诊察,未见好转,而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脉数,面部肿胀漫及颈项,右唇角肿甚,疔疮已溃可见脓点,口唇暗红干燥,滋脓结痂,张口困难无法伸舌,眼睑肿而难睁,眼眵较多。皮肤无淤点,颌下淋巴结肿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化验:白细胞24600,分叶89%,杆状5%,淋巴  相似文献   

18.
疔毒走黄     
刘××,男,38岁。诊号:253242,初诊时间:1973年6月2日。患者面生小疮,搔破挤压后,随即恶寒不适。曾请医诊视,予以解表发散药,疗效不显。翌日,热从里出,再诊,再投清解之剂,热痛未减,转来就诊。患者而目浮肿,疮虽小而痛剧,且疮顶黑  相似文献   

19.
疗疮膏是我院已故名老中医文湘舫、文汉章的家传治疗秘方,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疗疮有独特之处。笔者近5年来观察了45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58例中,女151例,男307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8个月;病程最长者8天,最短者4小时。 (二)疗疮范围和部位范围最大者为12 x12厘米,最小者为0.5×0.5厘米;头面部146例;颈项部115例,躯干部113例,四肢84例;首诊时已成脓者312例,未成脓者146例。 (三)病例选择 1.发病较急,来势迅速,病情较重;2.自觉局部疼痛较剧,或麻木作痒;3.疗疮顶尖底宽,根盘坚硬,形似钉状,顶部有粟粒状黄疱或小脓头;4.伴有发热,恶寒,口渴  相似文献   

20.
走黄是指中医疔疮引起的败血症 ,若治疗护理不当 ,常可致毒邪走散 ,入于营血 ,内攻脏腑 ,引起走黄危证。若治疗及时 ,多能转危为安 ,逐渐向愈。而其间病情转机的辨认 ,笔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 2 8例 ,总结出除了注意一些全身症状以外 ,应以局部“肿、色、脓” 3点为依据。2 8例中 ,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 2岁 ;发病在头部者 2 4例 (上唇 7例 ,下唇 3例 ,人中 1例 ,颏部 2例 ,鼻 4例 ,面颊 4例 ,额 2例 ,上眼睑 1例 ) ,手部 4例。走黄趋势表现为全身症状的是 ,均见寒战发热 ,体温在 38℃~ 39℃者 6例 ,39℃以上~ 4 0℃者 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