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应用MSCT观察左肾静脉的形态、走行,测量腹主动脉后方狭窄处和近肾门段最宽处左肾静脉的内径(前后径)及相应水平的截面积,计算狭窄处与肾门段的内径和截面积比值。结果:MSCT可清晰显示左肾静脉自肾门处注入下腔静脉的全程。本组6例中,5例可见左肾静脉穿越腹主动脉后方与脊柱间隙汇入下腔静脉;1例左肾静脉分2支,分别在腹主动脉前后方汇入下腔静脉。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2.31±0.43)mm,截面积(0.25±0.13)mm2;扩张处左肾静脉内径(9.40±2.16)mm,截面积(1.63±0.43)mm2;扩张段与狭窄段内径比值为4.10±1.43,截面积比值为6.62±0.76。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左肾静脉走行变异导致的左肾静脉扩张及截面积的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后胡桃夹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15年,诊断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并肝性脑病4个月,今来我院复治收住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有肝掌、双侧乳腺发育,无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轻叩痛,Murphy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各生理性神经反射存在,扑翼样震颤(-)。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6891.00 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0.01 S/CO,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0.012 S/CO,AFP正常。超声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彩色多普勒显示为入肝血流信号,流速20.6 cm/s,门静脉右支增宽(图1),较宽处内径1.6 cm,走行迂曲,门静脉右支内血流速度53.3 cm/s,门静脉右支与下腔静脉可见交通,较狭窄处内径约0.57 cm,下腔静脉内血流五彩镶嵌(图2),流速126.7 cm/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患者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管形态病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4例布加综合征,均经介入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证实。重点观察3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走行、内径、人口、血流方向、血流频谱和流速,并追踪扩张的肝小静脉和肝内外交通支的血流方向。结果:布加综合征患者血管病变复杂多样。本组患者均合并下腔静脉病变,血管病变类型主要为短段性狭窄、短段性闭塞、长段性狭窄、长段性闭塞,左、中、右肝静脉合并受累者分别为62、75、7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3.8%、89.3%和84.5%)。肝内外均见不同类型的交通支,并见代偿扩张的肝右后下静脉和尾叶静脉,均引流血液进入下腔静脉,肝外交通支主要为腹膜后、膈下、脾肾之间交通支以及脐旁静脉重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供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详细资料,对诊断、分型和手术方案制定均有价值,且无创、价廉,应成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肝静脉闭塞作为布 加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病理变化复杂 ,情况各异 ,成为治疗上的难题之一。近期我院遇到 3例 ,均经颈静脉途径穿刺开通成功并扩张成形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  病例 1 女 ,33岁。腹胀、纳差 3年。体检示肝脾肿大、腹水 ,胸腹壁浅静脉曲张。曾多数误诊为“肝硬化” ,给予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超声Doppler检查示肝段下腔静脉狭窄 ,宽约 0 .8cm ,右肝静脉宽约 1.5cm ,且近心端无血流充盈 ,中肝及左肝静脉均显示欠佳。 2 0 0 1年 11月 2 3日行下腔静脉造影 ,见肝段下腔静脉不规则狭窄 ,右侧…  相似文献   

5.
病例1 女,49岁,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块3月,收住入院。胸部 X 线片示:奇静脉结增大,边缘光滑(图1A);肺纹理增多;肺门影规则,膈面光滑,膈角锐利;气管、心脏居中。胸部增强CT 示:奇静脉扩张,最宽径约2.54 cm,下腔静脉肝段静脉期未见显示(图1B);脾区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增强后强化方式与脾脏一致。上腹部 MR 增强示:下腔静脉肝段未显示,左肾静脉向前绕腹主动脉,双肾静脉入奇静脉,奇静脉增粗,直径约2.30 cm,经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图1C,D)。  相似文献   

6.
1病历简介患者,女,31岁。无临床症状。在成人健康体检时行常规超声检查。于脊柱左前方及右前方见平行走行的双条静脉结构,位于腹主动脉两侧,双侧髂总静脉未见汇合征象,分别汇入同侧相应静脉结构。左边静脉中段内径14.9mm(图1),向上走行至左肾静脉水平与之汇合,并向右分支跨越腹主动脉后注入右边的静脉(与左肾静脉汇合处内径3.9mm,入右侧下腔静图1上腹正中横切面声像图。IVC:右侧下腔静脉LRV:左肾静脉AO:腹主动脉SMA:肠系膜上动脉GB:胆囊箭头所指为左侧下腔静脉。脉前内径3.8mm),主干则继续向上走行,内径渐变细,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水…  相似文献   

7.
1病历简介患者,男,56岁。体检发现左上肢无法测及血压来院就诊,平时无任何不适症状。使用sequoia-512多普勒彩超仪8MHz高频探头探查发现:左侧腋,肱动脉频谱单相,血流速减低,呈四肢动脉狭窄远端血流信号改变(图1)。追踪扫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实变,其内回声增强,内径约1.16cm;CDFI显示该处无血流信号流入(图2)。而左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血逆流入该侧锁骨下动脉(图3)。图1肱动脉血流频谱单相,流速减慢,呈狭窄后远端血流改变。图2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管腔实变,无血流信号流入。图3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逆流入锁骨下动脉。2讨论锁骨下动脉狭…  相似文献   

8.
布-加氏综合征的腔静脉造影与B超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42例病人均于血管造影前行下腔静脉或肝部的B超扫描。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法行单向 ( 14例 )或双向 ( 2 8例 )下腔静脉插管法 ,并快速摄片观察。结果 B超发现下腔静脉节段性或膜性阻塞 18例 ,下腔静脉入口处狭窄 2 4例。其中伴有单纯性肝右静脉狭窄或 (和 )阻塞 2 0例 ,肝左静脉狭窄 8例 ,肝中静脉狭窄 12例。肝左—中、中—右肝静脉之间形成交通支血管各 8例 ,左—中—右之间形成网状交通血管 8例。 5例下腔静脉轻度狭窄 ,血流通畅。下腔静脉造影示 12例下腔静脉近端狭窄 ,30例呈节段性或膜性完全阻塞。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显影各 8例 ,余 2 6例肝静脉均未显影。有 2 6例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且可见有侧枝循环血管呈瘤样扩张。结论 B超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性检查是筛选病人的首选方法。下腔静脉造影是布—加氏综合征的确诊手段 ,对完全性节段或膜性阻塞者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欲行介入治疗者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7岁。反复发作心悸、心前区疼痛多年到我院就诊,行心脏彩超检查,超声所见:左室明显增大,左室心肌增厚。右冠状动脉迂曲扩张,起始段内径增宽,约1.7cm,彩色多普勒显示右冠状动脉内可见五彩血流束(图1),沿着扩张的右冠状动脉追踪,右冠状动脉发出后室间动脉走行于后室间沟内(图2),于左心室后基底部可见舒张期蓝色五彩镶嵌血流流入左心室,血流速度约3.06m/s(图3,4)。  相似文献   

10.
1病历简介患者,男,43岁。既往体健,偶感上腹不适来院做常规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0mm,其右支起始部探见管腔呈囊状扩张,最大横径约17mm(图1),远端门静脉分支内径正常。彩色多普勒示囊状扩张的管腔内血流呈漩涡样表现(图2),频谱多普勒示门静脉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肝门静脉瘤。2讨论肝门静脉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在国内外的报道较少。诊断标准为肝外门静脉扩张横径超过20mm,肝内门静脉扩张横径超过15mm[1]。其病理组织学基础是门静脉瘤壁的内膜及中膜变薄,结构破坏。发生原因包括先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研究肝静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精确的影像学资料。方法离体肝脏解冻、负压吸引后,于肝静脉内充入气体、门静脉内注入碘对比剂,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分型,并分别统计各肝静脉主要属支数目。结果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为:Ⅰ型73.7%(14/19),Ⅱ型21.1%(4/19)。肝右静脉分型为:A型占47.4%(9/1 9),B型占36.8%(7/19),C型占15.8%(3/19)。肝中静脉分型为:A型占52.6%(10/19),B型占26.3%(5/19),C型占21.1%(4/19)。肝左静脉分型为:Ⅰ型42.1%(8/19),Ⅱ型57.9%(11/19)。肝右、中、左静脉主要属支数目分别为4~10支、4~10支及3~7支。结论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可以准确地显示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解剖分型以及肝静脉在肝段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引导经皮气囊导管成形术(PTA)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BCS患者9例。其中下腔静脉膜型闭塞5例,节段型闭塞2例和狭窄1例;右肝静脉闭塞1例。在CDU的引导和监视下,经右股静脉分别对上述患者静脉狭窄或闭塞段进行穿刺和气囊扩张,并根据静脉内径、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决定扩张程度。结果CDU可清晰显示导管、导丝、穿刺针及气囊导管在血管中的位置,正确引导术者进行PTA治疗,技术成功率100%;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是判断PTA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结论CDU是一种引导PTA治疗BCS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71岁。因"右上肢无力、麻木2月"就诊。查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侧桡动脉搏动较左侧明显减弱。右侧上肢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右侧腋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1.8mm,管腔不规则变窄(长度约27mm),最窄处内径约1.0mm,狭窄段近端管腔内血流充盈差,血流束变细,血流速度PSV:67cm/s,狭窄段远端近肱动脉处血流呈断续状(图1A);右侧腋动脉起始段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18岁.双侧腰部酸痛1个多月,临床疑肾结石.超声检查:左右肾大小形态未见异常,但均见上下两个肾盂一个肾门结构,上位肾盂呈囊状扩张,下位肾盂未见分离.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双肾血管分布除受上位肾盂压迫变形外,余与正常肾血管分布相似,未见分成上下两组.右上位输尿管盆腔段梭形扩张,最大内径1.8cm,其开口位于尿道内口右侧缘,CDFI显示其喷尿束细小.右下位输尿管上段轻微扩张(在膀胱过度充盈条件下),中下段未见扩张,输尿管口位置正常.左输尿管未见扩张,CDFI显示膀胱三角区左侧仅见一输尿管口喷尿.超声诊断:右肾重复肾,完全性重复输尿管,上位输尿管开口异位合并狭窄;左肾疑为重复肾,建议IVP检查.IVP检查证实:双肾重复肾,左侧输尿管不完全性重复(至盆腔汇合成一条),右侧输尿管完全性重复(图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NCS患者的CDFI及DSA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β)并测量不同体位下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位内径(b)及受压扩张部位内径(a),脉冲多普勒测量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及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计算a/b,Vb/Va,△P(△P=4V2)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FI显示17例NCS的LRV狭窄程度与DSA结果完全一致,1例部分一致,与DSA的符合率94%(17/18)。结论 CDFI对NCS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为诊断该病提供无创性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肋间静脉巨大侧支循环形成一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患者女 ,2 5岁 ,7年前发现右侧腹壁静脉曲张 ,进行性加重。 1个月前出现腹胀、腹水。 1周前腹胀、腹水加重。体检 :右侧胸壁、腹壁可见大量静脉曲张 ,血流方向从下向上 ,腹水征阳性。腹部螺旋CT示 :肝脏密度不均、各叶比例失调 ,呈花斑样强化 ,脾大、腹水 ,并可见腹壁强化血管影 ;彩超示 :下腔静脉肝后上段闭塞。下腔静脉造影示 :下腔静脉距离右心房入口约 1个椎体处呈穹隆状闭塞 ,下腔静脉血液经迂曲扩张的第 10肋间静脉 ,沿腹壁静脉至第 7肋间静脉入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 (图 2 ) ,腰升静脉、肾静脉、膈心包静脉未见扩张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附8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各型Budd-chiari综合征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97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采用经股静脉、左颈静脉或经皮经肝途径施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的球囊扩张或内支架置入。结果:96例病人治疗获得成功。89例经平均2年7个月(3个月-5年)的随访,采用彩超或重复下腔静脉造影评价内支架开通情况,显示87例的下腔静脉内径保持在18.0-22.mm(平均19.5mm)。2例病人下腔静脉内径小于12.0mm且伴有轻微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疗效显著,支架可保持长期开通。  相似文献   

18.
吴亮  黄道中 《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13-1113
病例资料患者以黄疸进行性加重入院。二维超声检查:胆囊切面内径12.3cm×4.4cm,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段内径1.9cm,内可见一中等回声团,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 ma-ging,CDFI)显示胆总管下段异常回声团,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进一步超声造影显示:胆总管下段低回声病灶,动脉期可见轻度回声增强,呈“斑点状”,门脉期与延迟期病灶内回声逐渐减低为低回声区(图1)。超声造影提示:胆总管下段实质性病灶(中-低分化胆管癌),并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择期手术,术中胆道镜见胆总管下段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3例已证实的Budd-Chiani综合征(B-CS)用双相US(包括实时US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速计),提示异常肝静脉血流方向,肝静脉和/或肝后下腔静脉之间的交通血管,发现可用于诊断B—CS。例1为26岁女性,黄疸3年,肝闪烁图示肝内多发性占位病变,US 发现肝增大,回声增多,肝静脉狭窄,下腔静脉在与右心房连接处狭窄或阻塞,多普勒血流检查发现门静脉干和左右门静脉分支血流方向正常,肝左静脉流入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20.
自展式血管内支架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报告9例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基础上置入自展式血管内支架(stent)治疗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研究结果。下腔静脉支架7例,副肝右静脉支架1例,下腔静脉及肝左静脉双支架1例。下腔静脉平均压力术前为3.54±0.91kPa(1mmH_2o=0.098kPa),术后即刻降为2.025±0.98kPa,术后随访1~8个月(平均2.6个月),下腔静脉保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无移位。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者7例,明显改善者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笔者还讨论了 BCS 内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和副肝右静脉肝左静脉置入支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