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慢性猪种布病现人的临床症状与中攻的痹症率述相似的特点,按临床分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痹中药复方辨证论治。结果70例慢性病人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42%,其中肝肾虚亏型、气血虚弱型和经络阻滞型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87.50%和88.89%,各型别间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中医药对慢性布病的近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228例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其中以抗菌素为主治疗急性布病44例,总有效率为100%;以蒙药为主治疗慢性布病患者184例,其总有效率为92.94%。急慢性布病近期疗效均获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金梅  孙伟  金梅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69-1670
目的探讨针灸、理疗、药浴并用药物综合技术治疗慢性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慢性期布病患者随机分组,即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各45例。综合治疗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针灸,理疗,药浴。跟踪观察半年以上,按国家规定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7.78%),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40.00%)和有效率(82.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3.26和8.78,均P〈0.01)。结论针灸,理疗,药浴并用药物治疗慢性布病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尤其是药浴疗法属国内领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湿疹采取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湿疹病人12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使用皮炎平霜治疗,实验组对病人使用外用冰黄肤乐膏治疗。结果两组病人之前SSRI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SSR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1.6%,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率为91.6%;对照组病人满意率为76.6%,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黄肤乐膏对慢性湿疹起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8年490例布鲁氏菌病(下称布病)患者分析看出,急性新发布病患者42例,占8.57%;慢性活动期患者17例,占3.47%;慢性稳定期患者431例,占87.96%,随着大面积布病发生受到控制,新发布病患者具有高度分散,与直接接触传染源密切相关,青壮年病例和农村新发病例多。羊种菌仍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首次接触病畜的人易感染患病、慢性期患者比例较大等,这是当前布病患者出现的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邹伟  刘武江 《现代保健》2012,(18):145-146
目的;探讨前列回春胶囊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54例,分为ⅢA型芝8例,恤B型26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前列回春胶囊治疗,1.8g/次,3次/d,共治疗3个月。以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变化、前列腺按摩液(EPS)检查的变化为指标,比较ⅢA型患者与ⅢB型患者对前列回春胶囊治疗的反应性。结果:ⅢA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8.0%(17/25),ⅢB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38.5%(10/2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型患者NIH—CPSI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回春胶囊对不同亚型的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明确慢性前列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盟对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1460人,发现感染者125人,平均感染率为8.56%。新发病人2名,其他39人为早年感染未愈的慢性布病患者。城镇职业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和发病,布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凡接触牲畜皮、毛、乳、肉者都可能感染布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1990~1991年襄樊市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市共调查8568人,人群布病感染率为5.87%,患病率为0.62%。首次证明了人间布病的感染和病人在襄樊地区的存在。文中对人群布病感染与职业、工龄、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讨论了人群布病发生的原因及流行特点,初步推测出可能传染的菌种。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情在襄樊地区有活动且有扩散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艳  程琼 《工企医刊》2014,27(1):551-552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针对慢性胃溃疡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以及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慢性胃溃疡病人开展回顾性的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个体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而个体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包括根据病人情况,采取心理、用药和健康教育等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照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两组病人病情全部具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个体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6.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 (p <0.05).结论 依据不同的慢性胃溃疡病人临床的症状和自身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八珍丸加减。关节肌肉痛加木瓜、威灵仙、鸡血藤,腰痛加杜仲、川断、骨碎补,畏寒加附子、肉桂,发热加柴胡、黄柏;游走性关节肌肉痛,合用脱敏关节丸。水煎服,1剂/d,分2次口服。同时口服西药多西环素片、利福喷丁胶囊。对照组采用纯西医疗法治疗,口服多西环素片、利福喷丁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两组均20d一疗程,间隔3~5d,连服3个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共治疗慢性布病患者81例,治愈54例,治愈率为66.67%;有效75例,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共治疗慢性布病患者80例,治愈17例,治愈率为21.25%;有效69例,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布病,治愈率显著高于纯西医疗法,对解决慢性布病治疗的难题,提高慢性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情况及菌株变化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4--2010年广东省布病疫情报告卡及各级疾控机构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虎红平板和试管凝集反应方法检测布病血清抗体,用血培养进行菌种分离,并采用血清凝集、噬茵体裂解、染料抑菌试验及PCR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2004--2010年广东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12例,疫情以散发为主,地区分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93.75%(105/112);除11月外,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其中以5月份发病最多达24例(占21.43%);发病年龄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占57.14%(64/11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33:1;职业分布以从事家畜收购、运输及屠宰加工的人群为主,占71.43%(80/112)。病例菌株分离率为72.73%(80/110),流行菌株分别是羊种3型占91.23%(52/57)、羊种1型占5.26%(3/57)、猪种3型占3.51%(2/57)。结论广东省布病以羊种3型为主要流行菌株,疫情发生与家畜尤其是羊只的贸易、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椒目胶囊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冷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冷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椒目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冷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动态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浙江省牲畜饲养、贩买、屠宰、兽医等重点人员,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布病血清学检测,阳性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建立档案。对近3年发生的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3-2005年共调查11 069人,查出布病病人31例,患病率为0.28%。患者分布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和温州5个市的农村地区,呈点状分布。患病均与牧区山羊和布病阳性奶牛密切接触有关。从事山羊贩买屠宰的病人病情较重,症状典型,具有诊断意义的波状热型和游走性关节痛出现频率较高,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7个月。病例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流行季节以3-5月份多见。流行菌型为羊种3型和牛种7型。结论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布病诊治知识的培训,加强引进牲畜的检疫,在牲畜饲养和屠宰加工时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控制达标后疫情回升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陕西省绥德县1995~1996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流行是1986年全省布病控制达标后最为严重的一次,而且疫情不断扩大蔓延,发病率达84.8/10万,患病率为17.5%。病人症状典型,病情严重,以牧羊等职业人群发病人数多,病人血清学效价极高,最高达到1:25600,见并从人体血液中分离到2株羊3型布氏菌。  相似文献   

15.
用“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规定的监测方法,对郑州市人间布病进行为期三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固定监测荥阳市人间SAT阳性率0.37%,畜间SAT阳性率0.14%,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未检出布病现状病人,表明该市布病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于1985年全市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了市病控制区标准。为了密切注视疫情发展趋势,我科门诊常年对发热病人及疑似布病患者采用血清学(SA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豆995一1998年共接诊发热病人124人,检出阳性4例,阳性率3.2%。1995年检查24人,检出阳性1例,阳性率417%;1996年检查37人,检出阳性1例,阳性率2.7%;1997年检查卫人,未检出阳性;1998年检查24人,检出阳性2例,阳性率8.3%。讨论与分析:从124例门诊发热病人中检出4例阳性病人,具有临床症状和体症,确定为急性期布病患者,4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为40岁一…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布鲁氏菌病防治现状。探讨今后布病防治对策。方法:对存栏牲畜采血作血清学检查,对重点人群采用布病皮试、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人畜布病疫情,采取防控对策。结果:1983-1995年间全面开展了畜间布病普查。共查11个地市的86个县(市、区)的奶牛、山羊和猪等家畜共计238403头,检出布病阳性326头,阳性率为0.14%。人间布病共监测11个地市42个县(市、区)18098人,皮试阳性355人,阳性率1.96%,血清学阳性7人,阳性率为0.04%。控制达标后的1996-2005年中。共检查奶牛、耕牛、羊和猪等牲畜180675头,检出阳性奶牛和山羊1245头,阳性率为0.69%。对职业人群监测18262人,其中皮试5182人,阳性28人,阳性率为0.54%;直接血清学检查12897人,阳性110人,阳性率为0.85%,发现布病病人31例,人畜布病阳性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应做好牲畜检疫,建立牲畜健康证制度,加强对牲畜养殖、屠宰、生皮毛加工等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现代保健》2011,(31):150-151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分为2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分别以当归饮子、当归拈痛汤加减)对30例慢性湿疹患者应用中医辨证加梅花针放血治疗,并与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86.6%、5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对减轻瘙痒和减少复发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慢性湿疹。  相似文献   

19.
我们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PCR)对布病暴发流行的疫区-陕西省绥德县义合乡和满堂川乡54例布病病人和36例对照进行了研究,发现以SAT1:100++为诊断标准诊断的布病病人中,PCR的阳性率为75%,而生活环境相同的以相同的标准判定的对照人群PCR的阳性率是56.7%,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人群RBPT的阳性率分别是96.3%和30.6%。同时,我们还检查了免疫组8人,免疫时间从一个月到32年不等,PCR和RBPT的阳性率分别是100%和87.5%。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布病病人PCR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0.10,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以查抗体为主的血清学结果与感染或免疫的时间长短有关,而检查靶DNA的PCR方法则不受感染病期或免疫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354名职业人群的布病调查结果。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率为9.32%,血清学阳性率为8.76%,首次发现现症布病患者22人,患病率为6.21%。病人以慢性最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传染源主要从外地输入。在用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筛查时,对具有布病临床症状,工龄较长的阴性人员应进行血清学检查,以减少病人的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