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精胰岛素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RIN-m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5,26(4):413-41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浓度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分离的SD大鼠胰岛按体外培养的条件分为低糖对照组(5.60 mmol/L)、FFA1组(0.25 mmol/L)、FFA2组(0.50 mmol/L)培养48 h后,用低糖(5.60 mmol/L)孵育1 h,收集孵育液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培养后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后caspase-3的表达.结果 ①经FFA培养后的大鼠胰岛胰岛素分泌量降低:FFA 1组、FFA 2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并且随FFA浓度的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更明显(p<0.01).②经高浓度FFA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增多,胰岛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增 多:FFA 1组、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多(P<0.01),FFA 1组与FFA 2组组间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FFA可以减少大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36例初发T2DM并空腹血糖(FPG)≥11.1 mmol/L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配合午餐及晚餐前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2周后停药随诊观察。结果:甘精胰岛素治疗2周显示稳定、快速降糖效果,治疗后口服糖耐量试验出现明显增加的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随访患者中最长的已有4个月不用药物,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就能很好地控制。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次诊断T2DM患者,短期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可导致胰岛岱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底物、代谢中关键酶、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Bcl-2家族、神经酰胺途径、Caspase家族、12-脂氧合酶、蛋白激酶B、G蛋白偶联受体等有关。研究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骨桥蛋白过表达细胞模型,研究骨桥蛋白对游离脂肪酸诱导RINm5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骨桥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游离脂肪酸诱导细胞凋亡,检测游离脂肪酸作用前后对照组及过表达组骨桥蛋白及其mRNA水平,细胞凋亡水平,凋亡相关基因水平,探究骨桥蛋白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游离脂肪酸作用后,骨桥蛋白表达增加,过表达组较对照组,游离脂肪酸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骨桥蛋白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功能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胰岛原代分离培养,分为6组,培养1d:NC1组(5.6mmol/L葡萄糖)、FFA1组(0.25mmol/L)、FFA2组(0.5mmol/L);培养3d:NC2组(5.6mmol/L葡萄糖)、FFA3组(0.25mmol/L)、FFA4组(0.5mmol/L);每组6个样本,每个样本20个胰岛。采用RT—PCR扩增胰岛素、PDX-1、Bax、Caspase-3基因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结果:①FFA1、FFA2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1组明显下降,FFA1、FFA2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A3、FFA4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2组明显下降,FFA3、FFA4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2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抑制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可能机制是FFA抑制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的合成,刺激胰岛细胞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并导致胰岛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甘精胰岛素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俊英 《吉林医学》2010,(24):4090-409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甘精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不仅能稳定控制血糖,保护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还能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化治疗方案在短期内严格控制血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使用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4周,对其在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自身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01);除空腹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间点的胰岛素或C肽均升高(P<0.05);胰岛素或C肽曲线下面积、急性胰岛素分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格列美脲组(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方案能稳定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前者可以使血糖更快达标;上述2种方案用于伴有高血糖的早期T2DM患者开始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时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健康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凋亡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后,用Dil-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鉴定为内皮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将所获取的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20mU/L胰岛素干预组较对照组的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mU/L及2000mU/L胰岛素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00mU/L胰岛素干预组的凋亡率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可增加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影响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增殖、凋亡、胰岛素分泌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0、40、80、160 ng/mL)VEGF对大鼠INS-1细胞进行处理,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INS-1细胞增殖,用Annexin Ⅴ及碘化丙啶(PI)双染试剂检测细胞凋亡;INS-1细胞经VEGF处理后做标准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 ELISA法检测胰岛素,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胰岛分泌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对Insul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VEGF对INS-1细胞作用24 h、48 h、72 h,其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当VEGF浓度为80 ng/mL和160 ng/mL时对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PSur)、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基因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6.2, Kir6.2)的表达随VEGF浓度增高呈下降趋势,葡萄糖激酶基因(glucokinase,GCK)的表达先降低后升高,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nsulin蛋白的表达量随VEGF浓度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VEGF在高糖状态下对细胞凋亡和胰岛素分泌有抑制作用,为探索VEGF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的l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42例血糖顽固的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预混胰岛素改为应用甘精胰岛素的治疗过程。结果: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较好。结论: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相比更适合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而血糖控制达标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治疗方式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15例患者,为明确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命名,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分别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结果 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胰岛素促泌剂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细胞采用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株INS-1,实验分5组:A组:格列苯脲(根据药物浓度分3个亚组A1:10μmol/L、A2:1 μmol/L、A3:0.1 μmol/L);B组:格列美脲(3个亚组BI:10μmol/L、B2:1 μmol/L、B3:0.1 μmol/L);C组:瑞格列奈(3个亚组C1:1 μmol/L、C2:0.1 μmol/L、C3:0.01 μmol/L);D:阴性对照组(加等量培养基);E:空白对照组(加等量最高浓度药物溶剂).各组药物分别干预4h、24h、96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凋亡条带、TUNEL分析细胞凋亡率,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基础和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对细胞凋亡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4h,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2、B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21、2.5、2.71、2、2.57倍(P<0.05),格列美脲(B3)及瑞格列奈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24h,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3、B2、B1)、瑞格列奈(C2、C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了2.35、2.71、2.94、1.71、1.88、2.35、1.53、1.94倍(P<0.05),瑞格列奈(C3)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P>0.05);药物干预4天,格列本脲(A3、A2、A1)、格列美脲(B3、B2、B1)、瑞格列奈(C3、C2、C1)分别使细胞凋亡率增加3.7、4.5、8.35、3.2、3.8、7、2.8、3.6、4.5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促泌剂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且其促凋亡的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说明胰岛素促泌剂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可为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点、细胞凋亡改变及对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MSCs,取生长活性较好的同代细胞进行研究。组1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组2、组3、组4为实验组,分别予缺血缺氧处理2.5,4.5,6.5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形态,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染色后胞核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技术分析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下MSCs形态纤长,多呈梭形、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对照组细胞核染色均匀,无明显凋亡改变;实验组MSCs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聚、边缘化,部分细胞核裂解为碎块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缺血缺氧处理2.5,4.5,6.5 h后MSCs凋亡率分别为(5.30±0.56)%、(9.83±0.87)%(、19.87±1.88)%,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步增加。结论:缺血缺氧培养条件下,MSCs可出现凋亡改变,且细胞凋亡率随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Caspase-3参与了MSCs的这一凋亡过程,且表达水平随缺血缺氧干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muciniphila)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组、修复组和保护组,每组均用3种A. muciniphila干预物(活菌、灭活菌和分泌物)处理48 h,并设不干预的空白对照。正常组INS-1细胞直接干预;修复组INS-1细胞先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造模再加干预物;保护组INS-1细胞先用干预物作用再加STZ造模。干预结束,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葡萄糖刺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x凋亡蛋白的表达。  结果  A. muciniphila干预物对INS-1细胞作用48 h后,其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A. muciniphila活菌干预的修复组INS-1细胞增殖活性较空白对照降低(P<0.005)。A. muciniphila干预物对正常组、修复组和保护组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P>0.05)。A. muciniphila分泌物可促进正常组、修复组和保护组INS-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基因(glucose transporter 2, Glut2)和修复组葡萄糖激酶基因 (glucokinase, GCK)的表达(P<0.05)。3种A. muciniphila干预物处理后的正常组INS-1细胞Bcl2-associated X基因 (Bax)的表达量减少(P<0.001),A. muciniphila死菌干预的修复组INS-1细胞Bax基因表达量减少(P<0.05)。A. muciniphila干预物处理的细胞Bax蛋白表达减少。  结论  A. muciniphila可促进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凋亡基因和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为研究如何用A. muciniphila改善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0.2 U/kg睡前1次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0.2 U/kg门冬胰岛素30晚餐前1次皮下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BG、HbA_(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6.53±0.87)mmol/L比(6.73±0.91)mmol/L]、2 h PBG[(8.34±2.11)mmol/L比(8.51±1.32)mmol/L]、HbA_(1c)[(6.52±0.69)mmol/L比(6.71±0.72)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C[(4.33±0.79)mmol/L比(4.38±0.88)mmol/L]、TG[(1.34±0.37)比(1.38±0.33)mmol/L]、LDL-C[(2.55±0.54)mmol/L比(2.53±0.57)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2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三餐前短效配合NPH治疗3个月后,改为三餐前短效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血糖和HbA1c均能控制达标,但甘精胰岛素组血糖控制更理想,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甘精胰岛素比NPH治疗1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分析这些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24例受试者治疗前后的FBG、PBG、TC、TG及HbAlc含量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较健康正常人比较,SOD水平仍较低,MDA水平仍较高(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的同时,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