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至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栓塞的二级预防,治疗组应用吲哚布芬,对照组应用华法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栓塞发生率分别为8.8%和5.9%, 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标准差分为44.3和48.6, INR标准差0.03、0.3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出血率分别2.9%和11.7%,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布芬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效果与华法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凝血功能和INR无明显影响,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和INR;皮肤、内脏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从而在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方面优于华法林,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的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2.
瓣膜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及脑栓塞高危患者的非瓣膜病性房颤发生脑卒中危险眭大,系统在长期应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脑栓塞发生率为68%,因此早期及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洽疗是降低高危房颤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和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接受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9例,根据使用抗凝药物不同,分为达比加群酯组65例和华法林组44例,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多、伴随疾病多、需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例高的特点。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3.06%,华法林组6.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抗栓效果相当,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喻文琴 《江西医药》2011,46(10):912-914
目的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房纤颤患者通过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持续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共120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0例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组60例口服华法林,进行临床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疾病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循环栓塞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明显低于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结论华法林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的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53%),尤其合并房颤的患者高达81%.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67%),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50%).约83%的患者CT表现为点状或片状的出血性梗死或不伴有占位征像的片状血肿,17%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并伴有占位征像.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5%,总病死率为17%.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钠是维生素K拮抗剂,能抑制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Ⅶ、、Ⅹ以及抗凝蛋白C和S等的活性。1长程抗凝治疗指征1.1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常需抗凝疗法来预防血栓扩展、复发及其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对这类患者如不给予抗凝治疗,头3个月复发的危险高达47%;连续口服华法林或皮下注射肝素,则可使头3个月复发危险降至2%。1.2预防体循环栓塞体循环栓塞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脑栓塞,其次是肢体、肠系膜动脉、牌和肾的栓塞。栓塞性卒中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5啦~20绣。产生心源性柱子的原因通常是心脏瓣膜疾病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应用华法林预防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9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组58例,对照组38例,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3年。结果华法林组脑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华法林可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率,但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脑栓塞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200例非瓣膜病房颤合并脑栓塞症患者,将其随机分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实验组用华法林口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7.0%,实验组92.0%,组间相比区别显著(P <0.05)。结论华法林应用在非瓣膜病房颤合并脑栓塞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及对照组。低强度组66例,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服用抗凝药华法林,低强度组使其INR值控制在1.5~2.0之间,对照组使其INR值控制在2.0~3.0之间。随访1年,观察用药期间脑栓塞及全身出血情况。结果低强度组治疗期间脑栓塞发生率为7.6%,对照组发生率为4.2%,略低于低强度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分别为4.5%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和标准强度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差异不显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要注重其个体差异性,理想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是要为每一例患者制定个性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华法林目前仍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及预防脑栓塞的主要药物。欧美指南建议75岁以下房颤患者对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控制在2.0~3.0,75岁以上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INR应控制在1.6—2.6。亚洲人群华法林肝脏代谢酶活性与西方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中等抗凝强度仍能取得与高抗凝强度相同的临床结局,因此华法林剂量应调低。国内初步研究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1.7-2.5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其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但仍需进一步大量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2.
评价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脏病中抗凝的作用。入选从2011年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永久性房颤且无瓣膜性病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一组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早餐后服用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治疗,根据INR值及变化趋势调整华法林用量。观察所有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从而评价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脏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平均随访12个月。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老年房颤口服华法林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选择70例老年心房颤动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分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药物常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预防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风险的力所能及的护理措施和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支持和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协作观察病情及药物的负性作用。并随访半年。结果两组病人均康复出院,但观察组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3.88),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70%vs.24.24%,χ^2=7.22)。结论老年患者房颤口服华法林的治疗中,对可能引起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使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及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加遵医行为,辅助改善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脑栓塞患者二级预防治疗组采用吲哚布芬,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脑栓塞复发率分别为15%和10%,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标准差分别为45.3和50.6,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NR标准差分别为0.5和0.03,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出血率分别为25%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布芬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与华法差异林无统计学意义,对凝血功能和INR无明显影响,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和INR,皮肤、内脏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从而在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方面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安全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采用CHA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程度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主要分析指标为接受不同房颤治疗方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合并症、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用药依从性等。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4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20~91岁,平均(67±14)岁,CHA2DS2-VASe评分为0、1和≥2分者分别为11、23和100例,HAS—BELD评分≥3分者13例。接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治疗者分别为85和49例。接受室率控制治疗的85例患者中CHA2DS2-VASe评分为0、1、≥2分者分别为1、12、72例。0分者1例使用阿司匹林。1分者12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2例未行抗凝治疗(1例有禁忌证),8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或二药联用),其中2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有多发性缺血灶。≥2分者72例中33例应用华法林,35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4例未行抗凝治疗。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院时25例INR〈2.0,7例INR为2.0~3.0,1例INR〉3.0。接受节律控制治疗的49例患者CHA2DS2-VASe评分平均为(2.3±1.8),HAS—BLED评分平均为(1.3±1.1),其中25例应用华法林,出院时17例INR〈2.0,5例INR为2.0~3.0,2例INR〉3.0。1例患者未监测INR。134例患者中有15例(11.2%)出现脑梗死,其中8例(53.3%)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院时INR均未达标。结论住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较低,采用华法林治疗的部分患者抗凝强度不足。临床医师过分担心发生出血合并症是抗凝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9例NVA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完成实验占比略低于对照组,但...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并脑卒中抗凝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房纤颤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住院房颤患者312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74例,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238例,房颤并脑卒中51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率16.3%,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房颤中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均口服抗凝治疗,卒中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25~75mg/d159例,有36例脑卒中,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d 82例,有9例脑卒中,口服华法林71例,有6例脑卒中。结论房颤患者的合理抗凝治疗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剂量应在100—300mg/d之间。  相似文献   

18.
左磊  梁霫月 《中国医药》2014,(7):950-952
目的分析比较瓣膜性心房颤动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使用情况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状况。方法收集969例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和非瓣膜性整体的心房颤动2组,分析2组华法林使用率和达标率的差异及应用华法林患者的INR达标水平。结果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61例中使用华法林者93例,占57.8%;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08例中使用华法林者214例,占26.5%。93例使用华法林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NR值在2.0~3.0者21例,占22.6%;214例使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INR值在2~3者38例,占17.8%。2组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华法林的30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达标率INR在2.0~3.0者59例,占19.2%;INR<2.0者230例,占74.9%;INR>3.0者为18例,占5.9%。结论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使用率低且使用华法林后INR的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调节剂量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分别运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两年内我院接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79例,随机分配至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初始剂量2.5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和阿司匹林小组(100mg/d)。常规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栓塞的观察数据表明,华法林组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在死亡和脑出血方面,两个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显著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出血反应方面,要高于阿司匹林组,多数出血反应发生在INR>3或INR<2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间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副反应脑栓塞3例,其中2例为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1例为瓣膜病患者;脑出血1例,为人工瓣膜患者,因咳嗽、咯痰、发热,在院外静脉点滴头孢曲松钠3.0 g(1次/d),1周后复查INR为8.45;黑便1例、血尿1例、球结膜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皮下出血2例,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及对症处理后出血症状消失。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栓塞事件效果明显,可以显著的降低和防止血栓、栓塞发生,可避免严重出血的副反应发生,是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首选药品。故心房颤动一旦确诊,又无抗凝禁忌,应常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