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尾状叶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9年1月-2007年1月施行肝切除的尾状叶结直肠癌术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共切除肝脏尾状叶转移癌18例,肿瘤直径为3.2~11.3cm,平均6.3cm;肝切除术式包括单独尾状叶全切除6例,全尾状叶合并其他肝叶切除9例,部分尾状叶切除3例;手术持续时间为154~360min,平均198min,术中失血量为400~3250ml,平均975ml,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明显并发症者5例(27.8%);全组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1.1%和27.8%。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尾状叶转移性肿瘤可累及3个肝门,手术切除虽较为困难,但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术后孤立性肺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肺孤立性转移瘤的影像表现,与原发肺癌的鉴别。材料与方法:31年间13例结、直肠癌术后肺孤立肿物,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转移性腺癌11例13次,原发肺癌2例。结、直肠癌切除与肺转移瘤切除间隔时间为3 ̄96个月,中位33个月。均有正侧位胸片,病灶体层和CT各6例。结果:肿物直肠1.5 ̄8.5cm(中位3.4cm),类圆形3例,椭圆形8例10个,浅分叶10例;边缘光整8例10个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4岁。因左眼视物模糊2月余,视力进行性下降6d于2006—01—23来我院就诊,查体:视力:右:0.8,左:LP/lm,矫正无增强。眼压:右:17.30mmHg,左:11.20mmHg。双眼外观正常,眼前节正常,左眼玻璃体可见突起,视网膜及脉络膜呈球状,眼底检查视网膜锯齿缘处见两个相邻的棕黑色半球状隆起,分别为12PD和7PD大小,表面视网膜见明显皱褶,不透明,无波动,右眼玻璃体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1岁 ,因左乳腺癌术后化疗入院。患者于 2 0 0 1年 9月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有 1个 1 0cm×1 0cm大小肿物 ,质韧 ,无痛 ,能推动 ,于同年 10月底在当地医院行左乳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 :左乳纤维腺瘤。2 0 0 2年 3月术后瘢痕周围皮肤肿胀发红 ,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 ,6月左胸部皮肤出现 1个 5分硬币大小暗红斑疹 ,无自觉症状 ,7月瘢痕周围出现橘皮样改变 ,针刺活检未见癌细胞 ,临床高度疑诊乳腺癌 ,行乳腺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左乳小叶浸润癌 ,淋巴结转移 17/ 17。术后予CAF方案化疗及胸壁、腋下、双侧颈部放疗 ;同年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术前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 16例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肝脏及直肠局部介入化疗 ,其中 6例对肝脏转移灶进行栓塞。术后 3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进行局部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手术安全进行 ,有 5例进行了根治性治疗 ,切除直肠及肝脏转移灶 ,14例原发灶完整切除。手术中出血减少 ,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可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手术切除率 ,减少术中扩散。在综合治疗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术前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肝脏及直肠局部介入化疗,其中6例对肝脏转移灶进行栓塞。术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局部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手术安全进行,有5例进行了根治性治疗,切除直肠及肝脏转移灶,14例原发灶完整切除。手术中出血减少,肿瘤易于剥离。结论: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扩散。在综合治疗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透明细胞癌伴多发转移癌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75岁。阵发性头痛10余天,以枕后部隐痛为主。体检:脊柱第1腰椎处触及4cm×5cm大小的肿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叩痛(+),无压痛,无波动感。影像检查:(1)胸正侧位片示:左下肺野可见均匀致密球形阴影,部分与左心室重叠,大小6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MRI对异时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的MR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直肠癌MR征象与异时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分析异时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91例患者中69例(23.7%)发生异时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mrT分期(P=0.037),mrN分期(P<0.001)和环周切缘状态(mrCRM) (P<0.001)与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升高(P<0.001)、mrN2期(P=0.013)和mrCRM(P=0.001)受侵是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mrN0患者,mrN1和mrN2期患者发生异时远处转移的危险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3和2.60.病理结果亦证实N分期为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前mrN分期是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筛选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从而采取个性化治疗,以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与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发转移者生存率高于多发转移者,直肠癌复发转移者生存率高于结肠癌复发转移者,再次手术治疗者生存率高于采用非手术治疗者。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方式、复发转移部位的数目、原发肿瘤的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其中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方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者以直肠癌居多,但其预后优于结肠癌复发转移者;复发转移后再次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食管中段癌胃黏膜下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62岁,维族.进行性吞咽困难40d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中下1/3叩击痛,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直肠癌局部复发再切除的结果和影响根治性再切除存活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1月—2 0 0 0年 1月 14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接受再次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术中平均输血 170 0ml,这反映了肿瘤侵犯邻近脏器和盆壁给手术造成的困难程度。无手术死亡 ,10例获得了较长的存活期。结论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次切除常为涉及邻近脏器切除的重大手术 ,局部复发的早期诊断可提高切除率和存活率 ,部分病人可获得较长的存活期。女病人盆腔结构便于操作 ,根治性切除的机率较高 ,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7例(男25例,女12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EGFR的表达情况,其中结肠癌16例(43.2%),直肠癌21例(56.8%),肝转移32例(86.5%),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例(13.5%)。EGFR阳性细胞≥5%即判定为阳性。结果37例中有25例(67.6%)原发灶EGFR阳性,其中7例(28.0%)对应的转移灶EGFR阴性。12例原发灶EGFR阴性者中,有3例(25.0%)对应的转移灶EGFR阳性。统计分析表明,原发灶与转移灶EGF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23)。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EGFR表达状态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大部分病例表达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3.
1985年,Benjamin首先报道了黑色素瘤引起的垂体转移.此后,颅外肿瘤引起垂体转移在文献中时有报道.总体上讲,颅外肿瘤转移到垂体并不多见,在1%~15%之间[1].  相似文献   

14.
15.
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 ,男性 ,37岁 ,1998年 11月因反复上腹部胀痛 4月 ,加重伴呕吐两周入院。连续 3次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 ,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 2次行全身正规静脉化疗 ,翌年 6月病情缓解。 8月患者无意间发现腹部切口处有3~ 5个皮下结节 ,色红 ,固定 ,微痒。 1周后皮下结节相继消退。但 2周后皮下结节复现 ,且数量增至十余个。数日后达30多个 ,并逐渐发展至头部、面颈部、胸部及腰背部。四肢近端也见散在分布。 1个月后全身皮下硬结已增至数百个。结节大小 0 .5~ 1.5cm ,质硬 ,固定 ,无压…  相似文献   

16.
17.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肝脏和肺脏是最多见的远处转移脏器,其中以肺脏为首发转移部位的相对少见。本例以孤立性肺转移灶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6岁,因“间歇性腹胀伴黑便1周余”于2004—02入院。孕5产0,2年前因胎盘早剥行剖官产。手术顺利。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中下腹部腹胀不适,继而排柏油样便,稀糊状,每日4—5次,每次100-200g,无发热、腹痛,无恶心、呕吐,自觉乏力,大汗淋漓。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肠镜检查提示:“小肠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空肠部位出血可能性较大。经消炎、止血、输血、对症治疗,患者便血症状加重,由消化科转普外科,考虑空肠出血,  相似文献   

19.
1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64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第一掌骨部肿胀不适。近2个月出现疼痛,呈阵发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无结核和肝炎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和外伤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右手第一掌骨部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无放射痛,皮温稍高,无破溃,无静脉曲张。右手第一掌腕关节、掌指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28岁,因“肛门下坠伴排便困难3个月”入院。肛门指诊:入指约6cm,肠腔环周可触及质硬肿物,肠腔狭窄,仅过食指尖,指套退出染暗红色血迹。肛门镜下活检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核磁共振:直肠距肛缘约4cm处占位性病变。癌胚抗原(CEA)8.1μg/L,CA199204.7U/ml。查无手术禁忌,于2013年2月5日在全麻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手术)+左侧卵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直肠)黏液腺癌,癌组织侵及肠壁全层达肠壁外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