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yme氏病为包柔氏螺旋体感染,其动物宿主是硬蜱属壁虱。病程分三期:Ⅰ期症状为红斑、淋巴结炎、流感样症状;Ⅱ期有淋巴细胞性脑膜神经根炎、面瘫、前庭症状和听力障碍;Ⅲ期为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肢皮炎,慢性脑膜炎。发病症状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实验室诊断依靠血清和脑脊液IgG及IgM荧光免疫试验(IgG-IFT,IgM-IFT)、酶联免疫吸附试  相似文献   

2.
Lyme病是70年代中期首先由耶鲁大学的Steere等所报道。〔Lyme是美国康涅狄格海岸的一个镇。〕本病由螺旋体感染引起,以达氏硬蜱(Ixodes dammini)为传播媒介。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可在叮咬后很多月方显现。Steere近来在314例中曾以皮肤有蜱叮咬史的慢性游走性红斑为标准来诊断此病。其红斑中心呈苍白或黑青色。此外还有全身不适、发烧、疲劳和肌痛等。在病程的早期,耳鼻喉科的临床表现包括:耳痛4%,咽痛17%和头晕5%。晚期则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豚鼠颈交感神经节对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神经元分布;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耳蜗血流、听性脑干反应的情况;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噪声性听损伤模型,观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损伤导致的听觉阈移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给予逆行追踪剂后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1周后,术侧耳蜗底回血管纹处血流较对侧升高,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无明显变化;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导致的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交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资料,包括喉癌喉3/4切除术后复发1例,结核性颈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1例,颈动脉体瘤3例,甲状腺癌侵及颈总动脉1例,颈部肿瘤侵及颈总动脉2例,颈总动脉离断伤1例,气性坏疽1例。结果上述病例中,2例完成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重建;2例术中应用Shunt转流管,完成肿瘤切除;1例颈外伤,行颈总动脉结扎;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切除,颈总动脉修补;甲状腺癌患者分离颈总动脉并切除部分气管侧壁完成肿瘤切除及应用颈前肌气管修补;2例颈部肿瘤保留颈总动脉切除肿瘤;1例气性坏疽患者颈部切开减压。结论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下列3种形式:①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动脉重建;②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结扎;③分离颈总动脉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P16抑癌基因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和恶性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P16蛋白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与癌组织恶性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颈淋巴结进行了P1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喉癌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4.9%;其中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8.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62.2%;高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1.7%,差异显著(P<0.05).高度恶性及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阴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81.0%;低度恶性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阳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33.3%,转移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P16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喉癌的恶性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倾向.结论:临床检测P16蛋白表达对判定喉癌组织的恶性度及推测颈淋巴结潜在性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检测喉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而可行的方法。方法:对20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原发部位及其182个颈淋巴结,按颈淋巴结清扫各区分别进行研究。检测手段包括: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角蛋白CK19免疫组化分析。对患者进行3~5年随访,对比其阳性率对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关系及总体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发现喉鳞状细胞癌原发组织CK19阳性率100%;CK19颈淋巴结阳性率23.6%,常规苏木精-伊红颈淋巴结阳性率16.9%;苏木精-伊红检测在Ⅱ、Ⅲ区分别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为86.7%,13.3%,CK19在Ⅱ、Ⅲ、Ⅳ区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为88.4%,9.3%及2.3%。统计学分析,两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各区颈清扫淋巴结组织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以颈淋巴结清扫Ⅱ区阳性率最高。总体生存时间与2种检测手段分析(LogRank检测),CK19检测的颈淋巴结转移与生存时间的下降有密切相关性,P<0.01,而苏木精-伊红检测无相关性。结论:角蛋白CK19免疫组化分析可认为是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检测手段,且较高的检出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的下降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择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进行放疗同时生存期>2年的鼻咽癌患者(n=15),作为研究组,同时将初治尚未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n=15),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记录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 对照组放疗前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径<15.00%分析中,研究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度高于对照组(P<0.05);颈外动脉比较,两组比较形成差异性(P<0.05);颈动脉内径>50.00%分析中,两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有显著差异(P<0.05);颈外动脉内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放疗处理后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狭窄多发于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8.
颈分区性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治疗颈淋巴结阴性头颈鳞癌患者已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SND用于治疗颈淋巴结阳性头颈鳞癌患者仍有争议,本文就该问题对文献资料进行综述,认为①SND不仅是颈淋巴结阴性头颈部鳞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有效治疗cNO、但pN+、无淋巴结包膜外侵犯者的患者;②SND对cN1患者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③cNO、cN1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为pN2或转移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者应追加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
对无颈转移临床表现的头颈癌患者颈部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上有30%的颈部潜隐性病灶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作者对27例头颈癌患者进行术前CT及MRI检查,提高了颈转移诊断的准确率。本组病例的原发部位包括腮腺、口腔、口咽、喉咽、喉部及原发部位不明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CT扫描、MRI检查及颈廓清术。颈转移的CT诊断标准包括:①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15mm;②淋巴结有中心坏死;③有3组或更多的8~15mm的异常淋巴结群;④组织层消失。结果,27例中11例颈部临床检查为阴性,16例可触及病变  相似文献   

10.
声门上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声门上喉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声门上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 60例 ,其中单侧颈淋巴结转移和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各 3 0例 ,根据肿瘤主体部位、肿瘤大小、表面形态、临床TNM分期、累及对侧半喉的程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边缘生长方式及会厌前间隙受累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单侧转移组和双侧转移组在 N0 期与 N2 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19.5 2 ,P<0 .0 5 ) ;双侧转移组中肿瘤累及对侧半喉中、重度比率明显高于单侧转移组 ( P<0 .0 5 ) ;临床 T4 期时 ,双侧转移组低分化者占 63 .6% ,高于单侧转移组的 1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临床 T4 期时 ,如果肿瘤越过中线同时为低分化可考虑施行双侧颈廓清。对侧半喉受累中、重度的声门上喉癌者可考虑施行双侧颈廓清。临床 N2 及 N3病例应施行双侧颈廓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例,其中明确诊断6例,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1例、Machado-Jesoph病1例、双下颌骨骨折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1例、Vogt-小柳-原田病1例、Bell面神经麻痹1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为可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或Lyme病。脑脊液检查5例其中有阳性发现者4例。Lyme抗体检查6例中有阳性发现者1例;影像学检查5例中有阳性发现者2例;肌电图和瞬目反射检查7例,均为周围性损害。7例患者均应用激素和维生素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最长2个月,以House-Brackmann Ⅰ级为面神经麻痹完整治愈标准。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少见,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诊断失误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应该在临床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中面对这样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做细致的全身检查;同时应了解可能的原发病及其特点,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方法:对24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83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101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134例、对侧5例、双侧44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者172例。N0,N1、N2之间的EB病毒VCA-IgA、EA-IgA滴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巨大颈部肿块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颈淋巴结转移,多位于病变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EB病毒抗体滴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巨大颈部肿块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对舌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 ,尤其对 c N0 行颈清扫的指征及清扫方式 ,目前仍有不同意见。本文对此进行总结。 1因舌淋巴引流的特殊性而出现所谓“跳跃性转移”,所以对舌鳞癌行预防性颈清扫时 ,范围应包括颌下、颏下淋巴结 ( 区 )、颈深上组淋巴结 ( 区 )、颈深中组淋巴结 ( 区 )及颈深下组淋巴结 ( 区 ) ;2对 c N0 舌鳞癌 ,除对原发灶较小 (T1) ,浸润深度≤ 5mm,分化较好 ,且无血管神经浸润者 ,均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清扫 ;3对 c N1以上舌鳞癌 ,均行颈清扫 ,范围 、 、 、 区 ,必要时包括颈后三角 ( 区 )淋巴结 ;4淋巴结转移阳性 ,尤其多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包膜侵出及晚期淋巴结转移(p N2 、p N3 ) ,均影响舌癌预后 ;5对预后较差的病例 ,治疗应积极 ,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底膜主要成分Ⅳ型胶原在喉癌中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声门上型喉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喉癌Ⅳ型胶原完整表达率为39.1%(27/69),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中为21.2%(7/33),在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中为55.6%(20/36),差异有显著性(P<0.01).Ⅳ型胶原不完整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具有一致性.结论Ⅳ型胶原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Ⅳ型胶原有限制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5 1例初发和复发的鼻咽癌病人在放疗前、后均进行颈淋巴结临床触诊和B超检查 ,记录颈淋巴结肿大的有无、大小等情况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92例初发病人 ,经B超检查后导致临床分期变化的有 14例 (3.6 % )。触诊双侧颈N0 和单侧颈N0 的假阴性率分别为 2 8.2 %和 2 5 .5 %。鼻咽和颈同时复发的 14例病人中 ,触诊漏诊率为 2 1.4 %。单纯颈复发的32例病人中 ,触诊误诊率为 12 .5 %。在颈淋巴结融合成团的 33例病人中 ,触诊误诊率为 5 1.5 %。在超重或肥胖的31例病人中 ,颈部最大淋巴结的大小触诊与B超检查相比较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放疗结束时 ,颈淋巴结全消与残留的情况 ,触诊与B超检查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B超扫描较临床触诊检查鼻咽癌病人颈淋巴结准确性更高 ,对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6 3岁。因颈部及全身渐进性肥胖 7年 ,呼吸困难 1个月于 1997年 5月 2 6日入院。患者有昏厥、黑便、打鼾史 ;要求解决呼吸困难 ,改善颈外形。既往无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史 ;无长期服药史 ;饮酒 40余年 ,每日饮白酒 5 0 0~10 0 0 ml,无家族病史。查体 :体重 12 0 kg,坐位 ,脐以上全身皮下脂肪对称性沉积 ,以颈、胸、背、双上肢为重 ,颈围 6 5 cm ,胸围135 cm,腹围 12 5 cm,上臂围 5 5 cm;颈部皮肤有多处圆环样皱纹 ,颈外观解剖标志不清 ,皮下脂肪质地实 ,呈颗粒感 ,甲状腺及气管触不清。平卧时呈吸气性呼吸困难 ,间或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意义,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通过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对58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30例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41.44±16.94个/200×,28例非转移平均微血管密度为19.74±10.11个/200×,及9例正常喉组织平均微血管密度为9.14±3.87个/200×。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瘤内微血管密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正相关性。认为喉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定量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可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2年2月收治51例颈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34侧)颈部可触及有肿大淋巴结并经彩超检查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21例(24侧)颈部未触及有肿大淋巴结但彩超检查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对上述58侧颈部实行改良性颈清扫,将术前彩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超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的58侧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后53侧病理报告有转移淋巴结,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1.4%(53/58).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7.5%.彩超可以发现39.6%有临床漏诊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彩超检查:中颈淋巴转移率最高71.7%(38/53);术后病理检查:Ⅲ区淋巴转移率最高67.9%(36/53),其结果基本相同.结论彩超在术前可以判断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并能够准确定位,在甲状腺癌的术前颈淋巴结的评价中十分重要,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术前彩超检查.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3岁。因发现颈前肿物7个月余伴疼痛4d入院。8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发现其颈前正中有一约0.5cm×0.5cm×1.0cm肿物,质软,无红肿、热痛,无呼吸、吞咽和声嘶、发声不适,肿物大小时有改变,有反复感冒史。4d前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红肿、发热,收治入院。体检:颈前正中约舌骨水平可及约2.5cm×2.5cm×2.0cm肿物,质中、触痛、皮温高,无震颤及血管杂音。拟诊:颈前肿物性质待查(甲舌囊肿并感染?)。实验室检查:WBC10.65×109/L,T4、T3、促甲状腺激素TSH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正常范…  相似文献   

20.
一般问题     
面静脉、下颌后静脉和颈外静脉作者在230具尸体上观察了颈外静脉的合成,面静脉、下颌后静脉和颈外静脉的回流。一、颈外静脉合成的类型:Ⅰ型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汇合而成,面静脉注入颈外静脉,占40.22%;Ⅱ型颈外静脉起始同前述,面静脉直接注入颈内静脉,占14.78%;Ⅲ型面静脉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