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江宾  王天松  方明 《重庆医学》2012,41(12):1155-1156,1159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分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以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血清中hs-CRP的关系.方法 对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IVUS-VH量化评价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成分,根据斑块成分分为2组,坏死成分大于或等于10%为观察组(n=146),坏死成分小于10%为对照组(n=154);均按常规进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手术;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以了解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hs-CRP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1年后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成分与脂蛋白 (a)[Lp (a)]的关系,探讨Lp (a)在斑块易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54例胸痛患者,依据患者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NSTEACS)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及对照组(CAG显示管腔未见异常者)15例。测定患者血清生化指标,采用VH-IVUS检查NSTEACS和SAP组患者病变斑块,分析斑块成分与Lp (a)关联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STEACS组和SAP组患者Lp (a)、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NSTEACS组患者血清Lp (a)、hs-CRP和LDL水平高于SAP组(P<0.05)。与SAP组比较,NSTEACS组患者病变斑块含坏死组织(NC)、纤维脂质(FF)成分百分比和易损斑块(TCFA)发生率明显增高 (P<0.05)。 Lp (a)与斑块中含NC、FF成分百分比及TCFA发生率和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1、0.312、0.318和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STEACS患者斑块不稳定随 Lp (a)升高而增加。Lp (a)是反映易损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涛  宋冬林  李春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1):867-869,875,F0003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临界斑块进行分析,探讨易损斑块的性质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2组,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irtual histology,IVUS-VH)研究,分析两组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患者(P<0.05),斑块沿冠脉成簇状分布,其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SA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2组中纤维脂肪组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08.P< 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06,P< 0.05).[结论]通过IVUS-VH发现,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SA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与临床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6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探测双侧颈总动脉前后壁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有无斑块及斑块数目,并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病变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冠脉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颈动脉斑块检出阳性结果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86%,特异性为75.76%。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对冠心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作为临床对冠心病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20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12例,行常规选择性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检查,把斑块分为坏死核心(NC)、纤维脂肪组织(FF)、纤维组织(FT)和钙化组织(DC)4部分,分别描述其所占斑块负荷比例。同时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HCY,分析HHCY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UAP组血HCY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斑块中NC明显高于SAP组(P=0.04),而FF显著低于SAP组(P=0.01),FT、DC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HCY水平与斑块NC负荷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68,P<0.05),与F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5)。结论 HHCY血症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HCY水平检测可协助IVUS-VH了解评估冠脉斑块易损性。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疾病,其与心梗、脑梗等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carotidplaque,CP)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而备受临床关注。颈动脉居于人体的表浅部位,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AS最常采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脉重塑的关系.方法44例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定性分析斑块形态和性质,测量冠状动脉病变处和近、远端参考血管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结果轻(<50%)、中(50%~75%)、重度(>75%)狭窄均可见血管重塑,以中、重度明显,但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心性斑块及软斑块血管重塑明显(P<0.05),而硬斑块和同心性斑块血管重塑不明显(P>0.05).结论血管重塑与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与斑块的性质及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识别下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探讨CSFP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CSFP患者65例纳入CSFP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及IVUS相关数据,分析其与CSFP的相关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CSFP组具有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者多于对照组(P<0.05)。CSFP组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OR=3.546,P<0.05)和TCFA(OR=3.827,P<0.05)是冠状动脉非罪犯血管发生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 0.794~0.916)。结论ACS患者冠状动脉非罪犯血管的TCFA和脂蛋白a水平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其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6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22例,ACS组40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定量检测外周血PAPP-A、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对所有冠脉造影显示狭窄≥30%的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ACS中PAPP-A含量(13·19±4·04)mIU/L明显高于SA(5·47±3·00)mIU/L(P<0·01)及对照组(5·09±2·19)mIU/L(P<0·01);并且与CRP(r=0·62P<0·01)、复杂性狭窄的数量(r=0·45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PAPP-A在ACS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对ACS的危险度分层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技术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CHD合并DM患者及49例不合并DM的CHD患者冠状动脉进行IVUS-VH检查,分析两组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GA、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HD合并DM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合并DM的CHD患者(36.7%∶14.5%,P<0.05),斑块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不合并DM的CHD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GA水平与纤维脂肪组织呈正相关(r=0.018,P<0.05),明显优于HbA1c。结论 CHD合并DM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DM的CHD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G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炎症因子和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7例,其中5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为SAP组,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为ACS组,并选取相同时期非冠心病患者9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和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TC和LDL-C分别为(6.38 ± 1.17)mmol/L和(5.63±1.12)mmol/L,均高于SAP组[TC(4.51 ± 1.06)mmol/L?LDL-C(4.42 ± 1.05)mmol/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TBil为(6.28 ± 0.74)μmol/L,SAP组TBil为(9.96 ± 1.0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Hs-CRP?IL-6和TNF-α分别为(19.06 ± 3.72)mg/L?(57.35 ± 4.14)pg/L和(38.11 ± 2.64)pg/L,均高于SAP组[hs-CRP(11.31 ± 2.15)mg/L?IL-6(29.60 ± 3.08)pg/L和TNF-α(26.82 ± 2.13)pg/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TC?LDL-C?IL-6?TNF-α和Hs-CRP等明显增高,并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 192例经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88例),比较两组基线数据的差异;使用iMAP-IVUS测定病变最重处不同斑块的构成比例及斑块负荷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的相关预测因子.结果 ①与SAP组比较,UA组的病变血管有更高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斑块百分比和较低的纤维斑块百分比;②在调整其他危险因子后,糖尿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的共同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的保护因素;Lp-PLA2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而与其他斑块成分百分比均呈负相关性;高血压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与纤维斑块百分比呈负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LDL-C与钙化斑块百分比呈负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Lp-PLA2、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对冠脉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6月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Hp感染)与对照组(非Hp感染),对两组血脂指标、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血浆hs-CRP、血清oxLDL、CCA-IMT、CB-IMT、CCI-IMT及PWV均显著高,ABI显著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是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引发炎症反应、提高oxLDL水平引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粥样斑块不稳定,达到促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实施对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冠心病择期PCI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按冠心病PCI术后CNP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天数及平均费用、出院时满意度、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再住院率及1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后实施CNP不仅可以降低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提高其住院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术后1年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疑诊CHD先后作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和观察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非CHD 44例,CHD 101例,IMT为(0.75±0.10)mm和(0.99±0.29)mm;颈部斑块发生率25%(11/44)和77.22%(78/1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硬斑块组发生CHD最高96.55%,软斑块组次之83.33%,无斑块组最低41.0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IMT≥0.85mm或出现斑块来预测CHD,敏感性77.22%,特异性81.81%,阳性预测值83.72%.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增加与CHD密切相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CHD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