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1~1997年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出现左侧腓总神经损伤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51岁。因摔伤致左胫骨平台骨折入院。查体:左膝部明显肿胀,外侧压痛,触有骨擦感;左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左足趾运动及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胜骨平台骨折,塌陷约1cm。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硬膜外麻醉,取膝前外侧和胫前外侧切口,将平台复位后自内向外侧横穿1枚骨栓。整复平台后,空隙植骨,术后以石膏托外固定。术后第2d发现左小腿近足外侧皮肤麻木,拇趾肌力减退,患足下垂;再次手术行腓总神经探查,见腓总神经嵌压于…  相似文献   

2.
踝前腓深神经受压综合征又称前跗管综合征,是由于踝部伸肌支持带下方腓深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种病征。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作一报道。 [例1] 男性,54岁,因左足背疼痛,第一趾蹼区感觉异常並放射到(足母)趾6个月入院。入院前7个月曾因挤压伤致距骨体骨折伴踝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此后就有逐渐加剧的左足背疼痛,每于踝蹠屈或稍长时间不活动后症状加剧,行走后  相似文献   

3.
谭鸿(东方汽轮机厂医院)报道:患者,女,40岁。入院前6月及5月两次扭伤左踝,经X线摄片示:左距骨线状骨折,行石膏托外固定。10天前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中年女性,因左足跟胀痛行X线片检查发现左跟骨颈基底部骨密度减低伴骨质缺损(图1)入院治疗。CT检查示:跟骨病灶表现为脂肪密度,考虑为骨脂肪瘤。入院后行病灶刮除加植骨(同侧髂骨植入跟骨瘤腔)术,辅以石膏托固定。术中见病灶内大量脂肪组织,伴有骨碎块。病理检查示:瘤组织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排列无序、大小不一的骨小梁(图2)。病理诊断骨脂肪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6年9月接受治疗的9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伤后均2d实施跟骨牵引术。50例应用跨关节双边外固定器固定治疗;46例应用上下石膏托固定治疗。结果: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双边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组优31例,良16例,优良率94.00%。上下石膏托固定治疗组优27例,良8例,优良率76.08%。结论:跨关节双边外固定器与上下石膏托固定优良率的比较,χ^2=6.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跨关节双边外固定器治疗的优良率高于上下石膏托固定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0岁,汉族,因左小腿畸形,反常活动4年余入院。患儿父诉其3岁时曾碰伤左小腿,摄片胫骨有畸形,但仍可正常行走。1994年10月被自行车辐条绞伤,出现跛行,摄片为胫骨下段骨折,石膏外固定1个月后愈合。行走3个月后由高处跳下,再次出现跛行,但局部疼痛不明显,石膏托固定2个月后症状无改善。1996年1月行局部截骨矫形术,石膏托固定2个月。同年8月行右髂骨游离移植,四孔钢板内固定术,石膏固定3个月后摄片显示内固定物被折弯。1998年4月又行同侧腓骨游离移植并异体骨植入,螺钉两端内固定术,石膏固定3个月后摄片腓骨渐被吸收。2000年4月因患肢短缩明显在无锡市手外科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车祸导致右大腿外伤后肿痛、畸形并活动障碍6 h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大腿轻度肿胀,压痛,存在反常活动和骨摩擦音,右下肢感觉正常,右足和右足各足趾背伸和跖屈肌力正常。X线显示右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经术前准备后,急诊于伤后8 h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右下肢抬高并屈膝位20°,长腿石膏托外固定及输液、抗菌素治疗。术后当天麻醉作用消除后检查右足感觉和运动均正常,但在术后20 h时开始出现右小腿和右足麻木症状,再检查右足趾背伸和跖屈运动完全障碍,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22例(25足),左足10例,右足9例,双足3例。Essex-Lopresti分型Ⅰ型:舌形骨折6足;Ⅱ型:中央压缩骨折15足;Ⅲ型:严重粉碎性骨折4足。采用单纯石膏固定2足,均为Ⅰ型无移位骨折。闭合撬拨复位司氏针内固定 石膏固定4足,为Ⅰ型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斯氏针内固定 植骨术2足,为Ⅱ型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 植骨术16足,其中Ⅱ型骨折12足,Ⅲ型骨折4足。患者放弃手术治疗1足。其中自体髂骨移植10足,同种异体骨条移植8足。结果:放弃手术治疗1例(1足)失随访,单纯石膏固定1例(2足)功能完全恢复,20例(22足)获得随访,时间为2 ̄18个月,平均5个月,其中2例已取出内固定。按Letournel标准评定:优良15足,可6足,差1足。和术前对比,B$hler角平均改善30(°15 ̄°38)°。出现切口皮缘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切口皮肤坏死,钢板部分外露1例,经3个多月换药,切口基本愈合。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影响非常大,其治疗关键在于关节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认为对于移位明显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郭团茂  行艳丽  刘强  罗冬冬 《吉林医学》2013,34(10):1988-1989
<正>1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51岁,因左内踝骨折1年,行走疼痛入院。1年前患者因外伤致左内踝骨折,在外院行左小腿石膏托外固定,并住院观察,1周后出院。固定4周后,自行拆除石膏,行走1周后逐渐出现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目前患者行走时间较长时左踝疼痛,步态跛行。遂来我院诊治。查体:左足外观无明显畸形,无肿胀,左踝肿胀,内外踝无压痛,未触及骨擦感,纵向叩击痛阴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踝关节活动稍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2岁,因摔倒后致左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入院。既往:3年前因左肱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残留肘内翻畸形,内翻角度约10°,肘部功能无明显障碍。骨科查体:左肘肿胀明显,肘后可见4cm×4cm皮下瘀斑,肘外侧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约4cm,肘内外侧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拒动,患肢血运良好,尺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小指及第四指尺侧感觉障碍,伸拇、握拳正常,夹纸试验阳性。左肘x线检查:肘关节后脱位,内上髁撕脱骨折,肱骨外髁骨折,移位明显。入院诊断:(1)左肘关节后脱位;(2)左肱骨外髁骨折;(3)左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4)左尺神经损伤。住院后完善手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肘关节脱位闭合复位,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尺神经探查,肱骨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长臂后托石膏固定,3周后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上裂纹骨折肘内翻畸形1例安徽省东至县中医院骨伤科张增炉患者,男,7岁,学生。1996年5月10日,左肘外伤肿痛,功能受限一天。门诊检查:左肘轻度肿胀,左肱骨髁上压痛,左肘关节活动受限。X片示:左肱骨髁上裂纹骨折。处理:左肘石膏托固定,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手法复位经尺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0年8月~2005年10月收住46岁以上桡骨远端骨折145例。AO分型:A型37例。B型30例,C型78例,113例采用单纯于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石膏固定组),32例采用手法复位经尺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术(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组),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18个月,平均11.5个月,按照Dienst疗效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经石膏固定组优良率为62.8%,手法复位经尺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组优良率为87.5%。结论:手法复位经尺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靠等优点,为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男,28岁,司机。因车祸致双下肢外伤,经X线检查诊断为右胫骨骨折,无移位;左股骨干骨折。入院后右胫骨骨折石膏固定,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固定。术后拆线时发现左下肢内收、内旋、缩短。再阅X线片未见异常。行CT检查示左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后壁骨折。试行闭合复位失败后再行切开复位,小四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术后随访1年,左髋关节功能正常。例2:女,35岁。高处坠落伤,摔伤左下肢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左膑骨骨折。住院后行膑骨骨折钢丝张力带固定,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固定,拆线后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时发现左股骨颈骨折,颈…  相似文献   

14.
王美芬  黄燕  李建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09+4067-4009,406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车祸伤致左胫腓骨骨折,食指、中指皮肤软组织挫裂伤3 h入院,经左小腿石膏托外固定、左手指清创缝合、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5 d,患肢肿痛减轻。实验室检查:血中二氧化碳结合力(co:CP)、钙、钾、钠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3(4/12)岁.于1993年7月因左上臂碾挫伤致肱骨髁上骨折收入本院.入院后查体:左上臂中下段皮肤环形挫裂伤、肿胀明显,左前臂及左手部外展功能正常.X线示“左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无明显移位”.给予功能位石膏固定,局部皮肤擦伤一期愈合,伤后三月拍片:见骨折线清晰,无明确骨痴形成.骨折端光滑并有骨吸收.伤后五个月拍片复查:骨折仍未愈合,故诊为“左肱骨髁上骨折骨不连”再次入院,手术探查见骨折端间有少量肉芽组织,清除之,用两根克氏针作骨折内固定,术后左上肢外展位固定.术后八周拍片示;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3岁,主因左足跟行走时疼痛1个月余于2006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余出现行走时左足跟疼痛,休息后缓解,未治疗,1个月后来院就诊,收住院。查体: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足部无畸形,活动自如。左足跟前方有轻压痛。双侧跟骨X线侧位片示:双侧跟骨前部可见囊状透亮区,骨皮质较薄,右侧囊内残留骨小梁,未见钙化。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双跟骨内生软骨瘤,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左侧跟骨骨内肿瘤。取右侧髂前上棘骨块植入左跟骨空腔。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卧床,辅以抗生素、止血剂等药物治疗,术后12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术后4周下地负重行走,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9月~2009年11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夹板石膏托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40例跟骨骨折,随访6~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手术组2例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2周创口愈合;2例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无伤口感染;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分,优12足,良8足,可2足,优良率90.9%。手法复位组有4足出现行走疼痛,1例患者出现轻微跛行;对患足评分,优1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较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有效。  相似文献   

18.
陈勇忠  周清碧  戴晓明  张忠  王金星 《广东医学》2006,27(10):1518-1519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的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距骨骨折患者63例,对其中23例复杂距骨骨折采用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术后短腿石膏靴固定6~8周,练习足趾活动或带石膏不负重下床活动,拆除石膏后摄X线片,若骨折未愈合,继续石膏托固定2~4周,骨折愈合后患肢继续不负重2~4周。结果21例获得随访,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痊愈13例,显效5例,进步3例,优良率85.7%。距骨体缺血坏死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畸形愈合,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的距骨骨折具有软组织创伤小、对距骨体显露充分、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方法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11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跟骨钢板内固定、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夹板石膏托外固定治疗47例跟骨骨折,随访6-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切开手术组2例切口部分裂开,经换药2周创口愈合;2例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2周愈合;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无伤口感染;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分,优11足、良8足、可1足,优良率95.0%。闭合手术组无感染及螺钉松动,无伤口感染;对患足功能进行评分,优10足、良5足、可1足,优良率93.8%。手法复位组有4足出现行走疼痛,1例患者出现轻微跛行;对患足评分,优8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76.5%。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闭合手术较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有效。  相似文献   

20.
蔺攀  左伟  张延松 《大家健康》2013,(3):168-169
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对69例72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距下关节面、同种异体骨移植,中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均石膏托外固定4周。结果 69例72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无一例发生螺钉断裂。按Maryland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达91.67%。结论采用小切口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基本能达到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符合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