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功能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2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重点观察膀胱漏尿点压。结果:泌尿系统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15例患者有上尿路损害;尿动力学检查显示14例患者膀胱漏尿点压>3.92kPa。8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3.9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可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糖尿病患者 的尿动力学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分析尿动力学的表现,对该类型患者作出合理的治疗与处理。方法:10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年龄53~92(63.21±7.18)岁;下尿路症状史3~12年,均行肛门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及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排除尿路感染及颅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病史。BPH合并DM患者(47例)为研究组(A组),单纯BPH患者(59例)为对照组(B组),对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情况,IPSS评分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比较,IPSS评分A组较B组高,最大尿流率(Qmax)A组较B组显著降低,疗效不满意者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平均年龄及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尿动力学检查比较,A组中膀胱逼尿肌不稳定、低顺应性膀胱、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比例要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加重了BPH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BPH合并DM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测术后疗效能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女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尿失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为病例组和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20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90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0例,充溢性尿失禁患者40例.比较各组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迫性尿失禁组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溢性尿失禁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排尿压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Niu YN  Xing NZ  Zhou ZD  Chen YD  Wang H  Zang T  Zhang JH  Wang JW  Tian XQ  Wu Z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099-3102
目的 评价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尿动力学特征及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90例T2a~T4a膀胱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加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采用肌酐测定、超声、膀胱造影、静脉尿路影或增强CT等方法进行上尿路功能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尿控情况的随访与尿动力学评价.结果 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之前行膀胱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溢,4例(4.4%)输入袢显示清楚,但未见输尿管显示,其他均未见反流.上尿路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或CT检查,提示18例(20.0%)术后45 d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暂时性轻度扩张,其中1例(1.1%)出现术后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肌酐最高达57 mg/L,但在随访过程中肾盂输尿管恢复正常形态;4例(4.4%)术后3年出现双侧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但肾功能保持正常;其他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日间94.4%(85/90)患者能完全控尿,5.6%(5/90)控尿满意,满意率达100%;夜间41.1%(37/90)患者完全控尿,41.1%(37/90)控尿满意,17.8%(16/90)控尿不满意,满意率达82.2%.尿动力学结果显示,平均灌注末压力为(16±10)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膀胱容量为(316±96)ml;排尿呈腹压排尿模式,最高压力为(87±25)cm H2O,平均最大尿流率为(17±10)ml/s,残余尿量为(33±29)ml.结论 T型原位新膀胱输入袢的抗反流效果令人满意,充分保护了上尿路功能;新膀胱具有良好顺应性,患者控尿能力、尿流率及残余尿量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尿路逆行造影顺利的病人,通过CT、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对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的病灶处都能准确定位。CT、静脉肾盂造影(简称IVP)、B超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率分别是88.9%,16.7%,61.1%。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相互结合,定性诊断率为72.2%。结论临床上IVP结合B超检查可以作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对IVP检查不显影的患者,上尿路逆行造影可以进行辅助检查,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选择CT。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套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成年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在评估成年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方法对39例成年女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评估.结果:39例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14例(38.9%),膀胱过度活动症8例(20.5%),逼尿肌无收缩12例(30.8%),原发膀胱颈口梗阻5例(12.8%).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最大尿道闭合压(6.7±3.1)kPa,逼尿肌无收缩患者残余尿量(424.4±241.1)ml,膀胱顺应性(196.9±149.0)ml/kPa.耻骨上B超显示逼尿肌无收缩和膀胱颈口梗阻患者膀胱壁增厚9例,会阴部B超和阴道B超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颈口表现漏斗状12例,尿道增宽7例.结论: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膀胱尿道形态和功能信息,提高了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充溢性尿失禁上尿路扩张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女性充溢性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按照上尿路情况分为上尿路扩张组(31例)和无上尿路扩张组(24例).结果:上尿路扩张组患者排尿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分别为(370.3±242.5)ml,(534.0±231.4)ml,(3.4±2.3)kPa,分别高于无上尿路扩张组的(29.5±21.1)ml,(366±201)ml和(2.0±1.4)kPa;扩张组膀胱顺应性为(141.8±56.1)ml/kPa,低于无扩张组的(336.7±154.1)ml/kPa,P<0.05.扩张组膀胱危险容量、危险系数较非扩张组增高,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准确评估女性充溢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状态,为预防上尿路损害和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患者排尿在原位回肠膀胱术后上尿路损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例规律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接受排尿指导(A组)和29例缺乏规律尿动力学检查未接受排尿指导(B组)的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彩超、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肾功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年,A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与B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A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B组[(150.5±88.7)vs(220.3±102.5)ml,P<0.05],A组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指导患者科学排尿,有利于预防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尿动力学 (Urodynamics)是泌尿外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尿动力学两部分。尿动力学检查主要应用于下尿路疾病 ,并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常规检查技术之一[1 ] 。其测定值受外界因素 ,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 ,尿动力学检查与护理配合密切相关 ,我院 1 999年 3月购置美国Laborie (莱博瑞 )公司Encore5 7尿动力分析仪一台[2 ,3] ,已成功检查下尿路疾病患者 1 0 1 8例。现将尿动力学检查的原理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尿动力学检查的原理及方法1 1 尿动力学检查的原理 :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电生理学…  相似文献   

10.
尿动力学检查是主要依靠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是泌尿外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测定值受外界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很大,现将尿动力学检查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中的意义及膀胱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8例,病程入院初次发现-30年,全部患者均进行尿动力学全项检查。结果48例患者完成了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异常患者占68.8%,正常患者为31.2%,所有患者中膀胱感觉迟钝表现明显的占48%。在尿动力学异常患者中逼尿肌收缩减低及反射消失表现明显的占45%和18%。3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压力-流率测定,在男性患者中确诊为膀胱出口梗阻者占男性患者的46.8%。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伴有下尿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进行客观评判,并及早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愈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上尿路梗阻在应用腹部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KUB+IVU),逆行尿路造影及B超等检查后,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明确梗阻原因及部位。针对这类患者,我们从1992年开始应用改良后的利尿性IVU检查诊断上尿路梗阻,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均经KUB、IVU检查、B超检查,有4例逆行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及临床干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间40例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脑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总结其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特点,并根据其尿动力学表现给予相应临床干预,观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中,逼尿肌过度活动23例(57.5%),逼尿肌无反射5例(12.5%),安全膀胱36例(90%),上尿路积水2例(5%),未出现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根据尿动力学结果给予临床干预后,2例肾积水患者中1例积水消失,1例积水减轻;临床干预2周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平均为(3.4±1.0)分,与干预前[平均(4.4±0.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干预3个月后QOL评分平均为(2.9±0.8)分,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尿动力学改变是逼尿肌过度活动,较少出现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输尿管反流、上尿路积水等并发症。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指导临床干预措施,可以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尿动力学诊断以遗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变.方法对2例经B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神经源性膀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以遗尿为主诉就诊,B超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期膀胱颈口不能完全关闭,排尿期膀胱颈口不开放,膀胱大量残余尿,上尿路损害,瘫痪性膀胱.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为遗尿的患者,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全面地了解膀胱尿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技术,检查77例BPH患者的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压力一流率测定,评估逼尿肌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结果77例BPH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62.3%(48/77)。无梗阻9.1%(7/77),可疑5.2%(4/77),逼尿肌不稳定35.1%(27/77),逼尿肌功能受损6.5%(5/77)。膀胱顺应性改变6例7.8%(6/77)。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产生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很多。尿动力学检查在其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上尿路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少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文中通过探讨上尿路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27例上尿路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检查.结果 B超发现肾盂占位11例,阳性率为73.3%;输尿管占位3例,阳性率为25%.CTU检查发现肾盂占位14例,阳性率为93.3%;输尿管占位10例,阳性率为83.3%.IVU发现肾盂充盈缺损10例,阳性率为66.7%;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6例,阳性率为50.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6例,阳性率为22.2%.膀胱镜检查发现患侧输尿管口喷血8例,阳性率为29.6%,膀胱肿瘤2例.输尿管镜成功检查并发现病变24例,阳性率为88.9%.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结论 CTU、输尿管镜是上尿路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重要的检查手段.上尿路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因无典型的乳头状改变,输尿管镜下易于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治及尿动力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疑似FBOO的患者,年龄21~80岁,平均56.3岁。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对患者完善常规检查,同期行膀胱镜、排尿期尿道造影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对确诊为解剖性FBOO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32例疑似FBOO患者中解剖性FBOO 20例,功能性FBOO 7例,正常5例。解剖性FBOO组与功能性FBOO组比较尿动力指标,其中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20例解剖性FBOO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术前和术后比较,最大尿流率、峰值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对功能性与解剖性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作出客观判断。经尿道离子束刀膀胱颈切开术治疗解剖性FB00疗效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术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洪诗哲 《浙江医学》2001,23(6):380-381
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压力—流率测定 ,被认为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 (BOO)最有价值的方法。作该项检查时 ,一般在尿道内放置测压导管 ,同步测定尿流率与膀胱压力。但在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尿道内置管是否会影响尿流率的检测 ?现将我院1997年6月~1999年5月BPH病人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69例 ,年龄50~82岁 ,平均 (65.3±7.8)岁 ;均有明显的排尿困难症状 ,临床诊断为BPH ;无明显神经系统疾患和糖尿病病史 ,无下尿路外伤史或手术史。2.方法使用DentecMenuet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失败率高达10%~15%[1],其原因主要在于术前不能明确下尿路症状(LUTS)是否与前歹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BOO)有关,以及不能准确判断逼尿肌的功能.尿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其它常规检查无法作出的上述功能性诊断.我院2002年8月~2003年7月,对37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BPH拟手术治疗的病人行尿动力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电切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该院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37 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3~6 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观察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和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变化的特点。结果30 例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占全部患者的81.1%,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感觉增强、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活动低下,发生率分别为32.4%(12/37)、21.6%(8/37)、16.2%(6/37)和10.8%(4/37),尿动力学表现呈多样化。患者电切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术前增加,最大尿道闭合压力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多数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下尿路功能的评估、手术疗效的判断、辅助治疗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