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自1971~1979年,我们采用九里光和金银花两种药物防治钩端螺旋体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09例,男53例,女5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4岁,其中16~40岁者75例,41岁以上者12例,16岁以下者22例;职业以农民为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1983年8~9月间,我们单纯用中医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1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证实永善县有无钩端螺旋体病,为制定控制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猪肾、鼠肾、蛙肾、患者血液进行钩端螺旋体培养分离,并对培养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鉴定分群;同时分别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管理。结果永善县首次从猪肾、鼠肾、患者血液中培养分离出了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血清群为黄疸出血群、致热群和波摩那群。从而在病原学方面证实了永善县有钩端螺旋体病的存在和流行。疫源地分布广,感染形式主要为稻田型,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7—10月。结论经病原学证实,永善县存在钩端螺旋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历史上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经过多年的综合防治,目前本病已基本被消除。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遵循毛主席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院党支部组织革命医务人员,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端病)。三年来,共收治钩端病184例,没有1例死亡。其中培养出钩端螺旋体和血清学“凝溶试验”阳性的有71例。现将确诊的71例钩端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期间,以流感伤寒型多见.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23例流感伤寒型钩端螺旋体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瘟败毒饮化裁治愈钩端螺旋体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运用清瘟败毒饮化裁治愈钩端螺旋体病68例,其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型(流感伤寒)62例。表明该方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流感伤寒型的效果显著,为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热性病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4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10例对照观察,有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复习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钧端螺旋体病研究组及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四川省防疫站、重庆医学院等协作小组从1969~1972年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223例,探讨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治疗钩端螺旋体病43例湖南省攸县中医院(412300)周成龙主题词钩端螺旋体病/中药疗法清热解毒清热祛湿钩体病属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恶寒,全身酸痛,目赤,小腿压痛,淋巴结肿大为基本特征。中医将此归于“暑温”“湿温”的范畴。笔者在近年收治...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和1990年夏季,我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流行。我们对诊治的85例钩体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清暑解毒化湿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5例患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三大主症、三大体征,而确诊为钩体病。其中住院病人46例,门诊病人39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1岁,以20~35岁占多数。男性80例,女性5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天。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可引起神经系统的脑血管损害,其损害的时间多在恢复后期数周至半年内,临床常表现偏瘫,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或同时伴有感觉障碍等,十三岁以下儿童多见。我科以中药综合疗法治疗本病16例,并与西药组24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一般资料两组共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个月~2岁者5例,3~4岁者9例,6~7岁者11例,7~13岁者15例,中医治疗组16例,西药对照组24例。全部病例均在发病两周内入院。临床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资料:40例患者均居住在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有与疫水和污染潮湿泥土的接触史。  相似文献   

12.
钩端螺旋体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起病急骤,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本院对钩端螺旋体病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76例钩端螺旋体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属祖国医学暑温、湿温范畴,也有以暑瘵名之。1970年8月至9月,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了76例,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一)流行病学资料:当时正值本病流行季节,当地有局部流行。病人在发病前2~18天内有与疫水接触史,其中有74例未经钩端螺旋体病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在历代医著中有类似本病的记载,民间称之为“稻瘟”,或“打谷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辨治经验527200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陈敏时钩端螺旋体病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钩体病引起急性肾衰),是钩体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往往死于尿毒症。笔者根据其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按暑温、湿温辨证,分湿重于热型、热重于湿型、湿热...  相似文献   

16.
1973~1980年笔者在辰溪县人民医院采用金银花、九里光治疗钩端螺旋体病160例,疗效满意。现将其中1个月内有疫水接触史井经血培养或凝溶试验确诊的5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55例,男36例,女19例;15岁以下6  相似文献   

17.
孙捷 《陕西中医》1991,12(11):485-486
本文介绍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适当配合西医抗感染疗法,治疗钩端螺旋体病47例,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8.
去年夏秋间,我院运用祖国医学"湿温"的理论,同时应用西药青霉素等,治疗钧端螺旋体病99例,一般均于7-10日之间全愈或近愈,未有一例死亡,效果尚属满意.兹报导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不当之处,希予指正.临床资料99例中,男性86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0岁;以20-40岁者为最多.99例均经检证实,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所有患者均骤然发病.多数病例均有头痛、发热、恶寒、全身及小腿疼痛、小便短赤等,约1/3以上病例面部、全身或巩膜黄染,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通阳化瘀法拟方,并配合针灸治疗小儿钩端螺旋体病急性偏瘫21例,总有效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在闽北地区并非少见,我院自1959年7月至1963年5月,共收治106例,其中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者31例。兹将这31例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