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急进海拔高原和在高原习服的青年,运动状态下口服富氧水,进行血气检测和分析,探讨富氧水在预防急性高原病、提高高原作业效率的作用机制及对急进高原和高原人体运动血气的影响。作者首先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口服富氧水前(对照组)后(试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试验,试验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2次/d。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随机选择来自西宁周边地区(低于海拔2 260m)青壮年男性筑养路工人94名,分为服药组(A组、B组和C组)和安慰剂对照组(D组)。服药组分别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及复方3号中药复方制剂。受试者乘车于(2~3)天急进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各组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3片(粒),连续服药3周。在到达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后,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后发现:急进后第1天和第15天,D组分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无统计学差别;第3天时,仅有A组分值高于D组,差别无显著性;第7天仍是D组高于其他3组,其中A、B两组与D组差别存在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后发现:A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第3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P<0.05);B组第1天和第15天、第3天和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D组仅第1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组不同时间的急性高原反应分度中,无重度反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3种抗缺氧复方药物对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复方2号优于复方1号和复方3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进高原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某部新兵110例在进高原前后1~2天,采用Companion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并记录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脑前循环血流量指标中,双侧MCA的Vm值显著增加,RACA的Vs值显著降低(P<0.01),双侧ICA和双侧MCA的Vd值显著增加(P<0.05,P<0.01);(2)脑后循环血流量指标中,BA的Vm值显著增加,双侧VA及RPCA的Vs值显著降低,RVA和BA血管的Vd显著增加(P<0.05,P<0.01);(3)前后循环的脑血管顺应性及灌注均增加,外周阻力均降低(P<0.01)。结论:急进高原者通过前后循环脑血流、脑血管壁顺应性及外周阻力的变化,可增加脑血管的远端血流灌注,代偿高原低压性缺氧导致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氧会导致机体器官的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高原病,因此研究药物对于机体的保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西地那非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近年来开始用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但将其用作心肌保护药物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在海拔4300m高原条件下西地那非对大鼠心肌的影响。作者选取Wista雄性大鼠30只,分为A组(空自对照组),B组(高原对照组)及C组(高原西地那非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平原Wistar大鼠急进海拔4300 m高原后,给予红景天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缺氧组(空白组)、高原缺氧+乙酰唑胺组(对照组)、高原缺氧+红景天组(给药组),急进高原后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肝脏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HB、Hct、CCl-、CCa2+均显著性升高(P〈0.05),ALT、ALP、pH、CHCO3-、BB、BE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给药组ALT、ALP、ALB、UREA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pH、CHCO3-、BB、BE均显著性上升(P〈0.05),ALP、Urea、HB、Hct、CCa2+均显著性下降(P〈0.05)。病理结果显示,高原缺氧对大鼠肝、肺损伤严重,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给药组损伤均比空白组小。结论红景天具有一定的抗缺氧反应作用,能够减轻急进高原大鼠的病理损伤,但不能完全避免损伤,说明红景天治疗高原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观察谷氨酰胺(GLN)对急进高原缺氧大鼠肠道的菌群失衡及细菌易位的干预,探讨急进高原缺氧对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以及GLN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作者选取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00±20)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对筑路工人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进驻海拔4600m施工现场后,分别在第1d、3d、7d、15d进行血红蛋白测试,与进驻前同体比较。结果:进驻海拔4600m地区第1d血红蛋白与其它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急进高海拔(4600m)地区第1d血红蛋白反应性升高,第3d、7d、15d有所降低,趋于稳定,但仍高于较低海拔(2260m)地区。  相似文献   

8.
对于从海拔0~500m的平原急进海拔1 000m以上的高原,尤其是到海拔3 000m以上者,如何避免因大气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缺氧症状,一直是高原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研制开发了"野战增压帐篷",并在高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观察其对急进高原人员运动后动脉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药物对高原人体运动时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对人体运动心率(HR)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海拔4 100 m20 d的5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服用复方红景天组、西氏胶囊组、乙酰唑胺组、吸入一氧化氮(NO)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在服(吸入)6 d前后的安静时、踏阶运动5min及恢复5 min时分别检测HR。结果 服药前运动5 min及恢复5 min时5组HR较安静时增高非常明显(P<0.01);服药后安静时较服药前安静时HR4组服药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服药后运动5 min时较服药前运动5 min时HR4组服药组降低显著(P<0.05);服药后恢复5min较服药前恢复5min HR西氏胶囊组及乙酰唑胺组降低显著(P<0.05),红景天组及NO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服药后安静时HR4组服药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服药后恢复5 min时HR红景天组及NO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 服用红景天、西氏胶囊、乙酰唑胺及吸入NO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运动耐力和降低HR;吸入NO和服用红景天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原筑养路职工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筑养路职工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心电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667名不同海拔地区高原养路职工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不同海拔地区、年龄、性别及工种进行比较.结果:高原筑养路工心电图异常指标发生率,前十位由高到低依次出现的顺序为:电轴右偏(18.7%)、窦性心律不齐(15.4%)、窦性心动过缓(10.2%)、电轴左偏(6.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5%)、ST-T异常(3.9%)、窦性心动过速(3.1%)、左室高电压(2.5%)、右室肥厚(2.4%)、左前分支阻滞(2.4%);(20~<30)岁、(30~<40)岁、(40~<50)岁三组ST-T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窦性心律不齐及电轴右偏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电轴左偏及右室肥厚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左前分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肺型P波及房室传导阻滞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工人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指标发生率均高于司机组和干部组,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工作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会对高原筑养路职工心肌电生理产生影响,且海拔越高、居住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笔者报告61例移居高原(4000m)20年,重返低地后(2260m)8年过程中的心血管X线形态学改变。按重返低地居住年限梯度,分析心血管四项指标改变,探讨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在重返低地后再适应过程中的可复性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久居高原群体肺动脉段突度、右肺下动脉横径、降支与气管横径比值等三项指标参数重返低地后2年即已呈减少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纯肺动脉高压下山后恢复快,幅度大,时间短。高原性心脏病者恢复相对缓慢,但随重返低地后居住年限延长,可自行恢复,而高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发肺心病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居民重返平原后心电图(ECG)的变化,了解其脱离高原环境后右心室占优势的情况是否得到扭转.方法:对240名久居高原(海拔2261m~4200m)健康居民(年龄50岁~84岁)重返平原后进行了ECG检查,主要测定了右心室电压,并对右心室肥厚(RVH)作出诊断.同时与197名平原同龄人进行了对比.结果:返...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室内空气弥散给氧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空气弥散给氧对SaO2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300m地区建立富氧室,第一次实验为不进入富氧室,第二次实验为进入富氧室第1天、2天、3天后,两次实验均做踏阶梯运动。首先检测富氧前及富氧后静息状态下的SaO2和心率,然后进行负荷运动实验,时间为5min,运动终止后,记录Sa02和心率(HRM),接着连续记录第3min及第5min的恢复心率(HRR),算得心率变化值(HRD)=HRM—HRR。结果:负荷运动终止后,第1天、2天、3天的SaO2富氧后比富氧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心率富氧后比富氧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3min及5min恢复心率速度富氧后比富氧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富氧室可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劳动能力,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15.
硝苯吡啶对急进高原现场幼猪氧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硝苯吡啶 (Nifedipine ,NF)对急性缺氧幼猪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快速进入高原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F后氧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应用NF后 ,急性缺氧幼猪的肺动脉平均压 (mPAP)、肺血管阻力 (PVR)显著降低 (其中mPAP :P <0 .0 1,PVR :P <0 .0 0 1) ;心输出量 (CO)、SaO2 、PaO2 、氧输送 (DO2 )、氧消耗 (VO2 )、氧摄取率 (O2Ext)显著提高 (CO :P <0 .0 1,SaO2 、PaO2 、DO2 、VO2 、O2Ext:P <0 .0 0 1)。结论 :NF能降低急性缺氧幼猪的PVR ,通过改变CO而提高组织的DO2 、VO2 ,改善组织因缺氧引起的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抗缺氧药物对筑路工人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服药组A组(复方1号)、B组(复方2号)、C组(复方3号)和对照组(D组),每组(23~24)人.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各服药一次,连续服药3周.到达海拔4 600m施工现场第1天、3天、7天、15天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与服药前血红蛋白比较.结果:进驻后第一天各组血红蛋白与服药前组内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15天复方2号组、安慰剂组与服药前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第1天与第3天、第15天各组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第一天与第7天比较,除复方2号组外其余各组组内比较,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3天与第15天复方1号组、复方3号组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抗缺氧药物均不同程度改善红细胞携氧功能,以复方1号、复方3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急进高原健康成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情况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急进高原时健康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的变化趋势和各项症状指标在评估急性轻症高原病中的重要性。方法:对由海拔2260m急进到海拔3500m和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随机分组,在3天内、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观察其变化情况。分析各项症状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在4600m海拔地区,3天内组和7天组与15天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随着留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3500m15天组比较,只有4600m7天组有差别(P<0.05)。在同一海拔地区,随着时间的延长,无反应率先降后升;轻度反应发生率先略有升高,而后降至初进高原的水平;中度反应发生率先轻度升高,而后降低至最低。在各组16项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四位的共有7项——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和口唇发绀;在4600m的3组中,症状发生率排名第一的均为头痛;3500m组症状发生率的排名与4600m各组有较大的区别。结论:健康青壮年人在急进到高海拔或特高海拔地区后,开始习服至少需要2周以上时间。急性轻症高原病首先是较为敏感的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所致,人体急进高原后,主要以心、脑、肺器官发生应激性改变为主。建议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研究中,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调查者和被检者进行诊断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短期进驻高原地区人体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设立短期进驻高原组与对照组(平原组),观察其脑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d),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短期进驻高原组脑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d)均增快。结论:缺氧可引起脑血流速度加快,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高原服用银杏叶片对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进驻海拔370 0m半年的 2 0名青年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0人。对照组口服自制炒面胶囊 ,每次 2粒 ,每天2次 ;实验组口服银杏叶片 ,每次 2片 ,每天 2次。在服药 15天后两组分别用XG -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结果 :实验组服药后较对照组P、TPR、ALT降低明显 (P <0 .0 5 ) ,η、PAWP、CCP降低非常明显 (P <0 .0 1) ;SV、mAP、BK增加明显 (P <0 .0 5 ) ,BV增加非常明显 (P <0 .0 1)。结论 :服用银杏叶片对进驻高原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