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选择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心率及屏气等方面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估率良好,然而受到患者或扫描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伪影,分析伪影成因不仅可改善图像质量,还有利于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双源CT(doube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经手术治疗后复查的患者,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0.6岁;均经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顺性分析。结果扫描技术直接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影响图像的因素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上腔静脉、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冠状动脉支架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优化CT扫捕技术,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CT表现及成因,对保证冠脉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患者23例,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为50%[标准(SD)和高清(HD)]进行图像重建,再对原始图像采用DLIR分级处理,共4组重建算法图像:ASiR-V 50%SD(...  相似文献   

6.
肾动脉的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肾动脉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传统血管造影、CT、MRI及超声(ultrasoun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有创性的检查方法,且有2%~10%的并发症,不宜重复多次,难以随访应用。US也被广泛地用于肾动脉的检查,但其结果的准确性与操作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且易受肠气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参数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0例共120次MSCT扫描,Marconi Mx8000型4层CT扫描仪,分别将准直层厚5.0mm、2.5mm、1.0mm与PitchO.875、1.25、1.75相匹配,各组数据分别以0%、50%、70%重叠重建率,对容积再现(VR)重建血管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级数显示评分,不同层厚、重叠重建率和Pitch分组比较,将准直层厚2.5mm、1.0mm组,重叠50%重建68次血管成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与对应VR图像行配对t检验。结果准直层厚1.0mm组O%和50%重叠重建及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50%、70%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0%及准直层厚5.0mm组图像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时3种Pitch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和1.0mm时VR重建和MIP重建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A时选择适当的扫描重建参数,可以显示较多血管分支级数,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其优化的条件为:准直层厚2.5mm,Pitch1.75,50%重叠重建,两种重建方法VR和MIP在显示血管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评价多种血管病变有希望的检查技术,这些信息以往只有常规血管造影(CA)才能获得。一次CTA3D数据采集使之可在无数视角观察病变。金属假体对螺旋CTA成像影响不大。与CA相比,螺旋CTA 3D成像的创伤性、费用及时间均减少。本阐述了螺旋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CTA)是继核磁共振和多普勒超声后又一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虽然多层螺旋CT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但目前国内多层螺旋CT并未普及,因此本文就单层螺旋CT用于颈动脉血管成像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为准备开展多层螺旋CTA作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光义 《放射学实践》2003,18(7):518-520
导管法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报道其病死率为0.15%,并发症率为1.5%。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仅在发现冠状动脉近段5cm的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中远节段仍不足以做出肯定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不仅能准确发现、量化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而且能发现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软斑块。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血管延长扩张症的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和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SCTA)对颅内血管延长扩张症(IC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例ICAD患者进行3D-SCTA检查,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5-70岁,平均51.2岁。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蔽法(SSD)和虚拟内镜法(VE)3种方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ICAD的3D-SCTA表现:⑴部位: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2例。⑵范围:最长者自椎动脉管颅底段达基底动脉起始部,约50mm,最短者约20mm。⑶形态: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呈螺旋状盘绕,2例椎动脉呈梭形膨大,另2例为管状增粗并大幅度蜿蜒扭曲;⑷钙化:病变血管钙化2例,其中1例呈多发性斑片状分布,另1 例为单发小片状钙化。结论: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是一项无创、快速、简便的影像学方法。将三维CT血管成像与横断位像源CT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螺旋CT检查对ICAD的定位、定性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谱CT低管电压技术对下肢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下肢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100 kV及80 kV,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三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①三组图像血管CT值C组最高,A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辐射剂量C组最低,A组最高.与A组相比,B、C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5.8%、34.9%、34.4%及65.8%、64.4%、6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管电压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全冠民  袁涛 《放射学实践》2007,22(6):619-62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MDCTA)由于其良好的质量与独特的重组技术大大拓宽了腹部成像的应用范围.其图像质量已可与DSA媲美.由于仅需周围静脉穿刺,MDCTA几乎可视为无创性检查.笔者对200余例患者进行了腹部动脉与静脉系统MDCTA,现结合文献,介绍腹部MDCTA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的问世,能够轻松实现薄层、快速、大范围的扫描,先进后处理软件的支持,为CT血管成像的临床使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现在CT血管造影(CTA)已被用来检查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病变,笔者将我院用16层螺旋CT进行颈、颅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获得的操作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重组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探索图像滤波对于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胸痛中心接受CCTA检查的50例、临床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基于扫描后重组的SSF组,在图像后处理中选择smooth 3D+滤波函数,产生一组...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美国每年有150万新发病例,约50万人致死。最新资料表明,40%的死因是冠心病。因此对冠心病病人的诊断和术后康复程度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它具有最好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率。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肝脏门静脉系统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时相的优化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优化正常人肝内门静脉系统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取60例正常人,15例直门平面稍下方作单层静脉注射动态扫描。分析门静脉主士、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其余45例随机分入延迟时间40、50、60笔各组,行螺旋CT全肝扫描,按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重建,作出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1)正常人门静脉主干的峰值时间平均为49.5秒,肝实质的峰值时间平均为56.5秒。(2)关于肝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常脊髓动脉血管及脊髓血管畸形的64排螺旋CT成像方法的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35例CT增强扫描受检者,其中15例MRA提示有脊髓血管畸形;应用GE LightSpeed 64排CT,采用不同的CT增强扫描触发阈值及延时扫描时间,显示正常脊髓动脉血管及畸形血管的解剖细节.脊髓血管畸形均经DSA证实.结果 最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4s/转、层厚5 mm、螺距0.5;增强扫描触发阈值18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9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0.625 mm层厚、0. 5螺距、Std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SCTA能够清晰显示肋间动脉或腰动脉、前根髓动脉、脊髓前动脉、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脊髓后动脉显示不佳;同时脊髓动脉、畸形血管的起止、各分支及走行特点也能得到很好显示.结论 64排CTA可作为无创性脊髓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下静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腹部增强CT扫描221例连续病例,全部用16层螺旋CT做三期增强扫描。运用容积重建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2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作为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221例中207例(94%)显示IMV主干,159例(72%)显示一级分支,68例(31%)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207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12%,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9%,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69%。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多数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