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过程中,及时的预防、观察、治疗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是支架治疗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护理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围术期患者的严密的护理使得并发症大大的降低并对出现的并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对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支架植入术,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病情评估等护理措施,手术中将手术配合及病情观察做好,手术后将并发症护理和病情观察做好。结果经护理后,脑血管狭窄患者全部好转出院,并且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将狭窄支架介入到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人支架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狭窄(颅内段)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人20例,其中18例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狭窄是发生脑干梗死的主要的原因,预防因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干梗死,有单纯的药物治疗与支架治疗两种措施,支架治疗是目前治疗基底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之一,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在所有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中并发症及风险的发生率最高,支架术中主要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术中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当成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的长度和程度进行支架植入术。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甲乙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86%)小于乙组(20.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甲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小于乙组(17.14%),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结论在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术中,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概率,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臧丽丽  张旋  王慧慧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08+111-108,111
颈部血管狭窄伴基底动脉瘤行介入治疗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有一定难度。本科医护人员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成功实行了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术+基底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曲桂艳  董志领  韩芳 《河北医药》2013,35(3):368-369
目的 通过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再闭塞率,以及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以评价2组患者的术中、围手术期风险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6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8例,记录术中、围手术期的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次数,进行NIHSS评分,并对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的术中、围手术期的风险小于与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1年的疗效优于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 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应积极推广,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73-27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植入51枚支架,在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朱永彤  刘会生  周增超  刘铁艳 《河北医药》2011,33(18):2782-2783
目的评价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短期疗效。方法应用ApolloTM支架(41枚)和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10枚)治疗51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植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49处病变ApolloTM支架直接或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Wingspan支架成功准确释放,2处病变支架植入未成功,支架成功率96.1%。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5.1%,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21.2%。支架植入后12个月左右复查头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CTA)或头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41例未见狭窄复发,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新鲜脑梗死;发生支架处再狭窄8例,支架再狭窄率16.3%,其中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复发并出现新鲜脑梗死。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tery stentlng,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51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后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l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狭窄是导致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的主要的原因,药物治疗对于狭窄的血管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有支架指征的患者通过狭窄血管的支架治疗,可以直接地把病变血管扩开,及时保证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直接预防了脑卒中的发生.现将我们所遇122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选取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且均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对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成功率达100%且经有效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细致、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能够极大降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风险系数、也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弓上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黑龙江省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1例症状性弓上动脉狭窄患者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给予术前、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治疗狭窄动脉44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0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弓上动脉狭窄患者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术后观察、药物护理、并发症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置入组(n=113) 和药物治疗组(n=127),支架置入组进行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12个月,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新发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支架置入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但2例围手术期合并脑出血,1例病情加重死亡,1例痊愈,术后随访112例有9例(8.04%)发生与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相关的轻微卒中;药物治疗组患者随访127例再发卒中27例( 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短期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董志领  曲桂艳  李花莲  刘晓满 《河北医药》2009,31(24):3370-3371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与脑血管狭窄未作支架的患者1年时,血管狭窄率、脑梗塞的发生率、脑缺血的发生率、NIHSS评分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对108例脑血管狭窄后的患者,根据脑灌注成像、头颅CT或头MMI、临床的症状、病史、头颈DSA综合判断后均适合脑血管支架置入,有60例患者行支架置入术,48例患者接受药物的治疗。在发现患者脑血管狭窄1年时对患者行颈部加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灌注成像、NIHSS评分、头颅CT/MRI进行综合的评定。结果通过上述的观察,支架置入的患者在支架置入1年后NIHSS评分、血管狭窄率、脑梗塞发生率、脑缺血的发生率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支架置入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结论脑血管病的支架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药物治疗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
张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27-228
目的以脑血管造影和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为例,分析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例。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作者所在医院,已收入院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68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接受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手术的为实验组,其他进行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脑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有很显著的效果,减小脑动脉的狭窄率,改善了脑动脉血液循环,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今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0例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加强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围手术期的血压的控制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 将55例成功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脑动脉狭窄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正常组(n=30)、升高组(n=25).支架置入后患者常规行脑血管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55例患者中,6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11%,其中正常组中有2例发生再狭窄,升高组中有4例发生再狭窄.升高组中支架内再狭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大脑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或可降低支架再狭窄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静脉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对内瘘通畅情况的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该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12例患者行介入手术,同时给予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观察术后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行支架植入术并给予优质护理后,1个月支架通畅率100%,3个月通畅率100%,6个月内通畅率91.7%。结论 动静脉内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能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大气道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30例大气道狭窄患者均选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30例患者均选择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方法,而后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0%),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大气道狭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效果良好,可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