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女,21岁,主因“右上腹包块1年,胀痛不适半年”入院。1年前病人自行发现右上腹隆起,可触及肿块,近半年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B超见肝左叶多个囊性暗区,内可见分隔及密集点状回声,暗区周边隔内少许血流。病人否认既往疫区及草原牧区居住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隆起,无胃肠型,剑突下可触及一10cm×15cm包块,质韧,无触痛,与肝脏相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病人,女,62岁。因肝血管瘤经导管动脉桂塞(TAE)后间断发热1年余,于1996年3月4日第4次人院。病人于1993年12月查体时经B超发现肝右叶有一10.0cm×9.0cm血管瘤,并于1994年8月1日及1994年12月27日在某医院行两次TALE,第2次栓塞木后即出现右上腹痛、纳差,  相似文献   

3.
经腹腔镜亚肝段切除肝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4 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 1年加重 1天入院。查体 :体温 37℃ ,脉搏 82次 / min,呼吸 2 0次 / min,血压 12 0 /76 mm Hg,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坦 ,右上腹有轻度压痛 ,肝脾未扪及 ,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正常 ,肝肾功能无异常发现 ,HBs Ag及 AFP(- ) ,B型超声波检查 :肝脏 段近 段交界距肝前缘 2 cm处的内上方有 3cm× 3cm× 3cm的稍弱回声 ,边界较清的占位病变 ,胆囊壁厚 0 .3cm,内有 0 .6 cm弱回声 ,其基底部窄小的光团 ,肝内胆管不扩张、胰腺正常 ,诊断 :1右肝血管瘤 ;2慢性胆囊为并胆囊息肉。于 2 0 0 1年 5月 2 1日上午在气…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性右上腹疼痛2年,再发半月余于201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疼痛放射至后背部,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巨大肝囊肿”,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活检,抽取血性囊液约800 ml,症状缓解。半月前再发右上腹胀痛,无放射痛,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2 d后症状自行缓解,行上腹部CT平扫提示肝多发囊实性肿块,囊性居多(图1),为求手术而来本院。患者10年前曾行“小肠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瘤体呈外生性,大小约5 cm×6 cm,术后病理提示“小肠间质瘤”。入院查体无异常,肝肋下约10 cm,表面光滑,边缘圆钝,无结节感,无触痛;肝区叩击痛阴性,墨菲征阴性。复查肝胆B超示:肝多发囊实性肿块。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5μg/L,癌胚抗原1.27 g/L,CA19975 U/ml。考虑诊断为巨大肝囊肿,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拟行囊肿开窗引流术。  相似文献   

5.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再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复发再切除报道,近我们成功施行1例,报告如下。1临床病例男,35岁。1989年4月3日在我院行右肝血管瘤部分切除。切下瘤体9.scmX3.scm,病理报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右肝仍残留11.scmX2.ocm之肿瘤。此后,定期复查见肿瘤逐渐增大,至1996年10月16日入院前2月开始感右上腹胀满不适。核磁共振和B超检查揭示肝血管瘤显著增大,为17.3cmXll.7cm,占据整个右半肝和左内叶,故决定再次手术治疗。1996年10月28日在全麻下剖腹探发现,肝周及肿瘤表面广泛致密纤维粘连。首先,仔细分离肝脏面近肝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1天入院.查体: T 37℃,P 82次/分,R 20次/分,BP 16/10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坦,右上腹轻压痛,肝脾未扪及.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HBsAg及AFP(-).B超检查示肝脏Ⅳ段近Ⅴ段交界距肝前缘2 cm处内上方有3 cm×3 cm大稍弱回声区,边界较清; 胆囊壁厚0.3 cm,内有0.6 cm弱回声,其基底部有窄小光团,肝内胆管不扩张、胰腺正常,提示右肝血管瘤、慢性胆囊炎并胆囊息肉.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4孔操作法).探查见肝脏色泽正常,质软、光滑.血管瘤大小与部位同B超所见,肿物向脏面隆起.常规切除胆囊后,用电凝钩沿预切范围的肝被膜烧灼作标记,持分离钳先从血管瘤左侧标记处由浅入深进行离断,遇有管道样组织紧靠正常肝组织面上钛夹,用电凝钩烧灼离断,每次离断肝组织厚度不超过1 cm ,直至切除病变肝组织,肝残面视出血情况酌情使用大、中、小号钛夹及电凝烧灼可靠止血后,冲洗腹腔,然后从右外侧操作孔置入一双腔引流管于胆床下,手术历时120 min,失血约100 ml,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 右肝海绵状血管瘤,息肉样胆囊炎.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54岁,农民。反复右上腹隐痛2年,右上腹发现肿块,呕吐,消瘦1个月,于1996年2月3日入院。病史中曾先后二次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无黄疸、呕血、发热史。体检:一般情况差,消瘦面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腹软,右上腹触及10cm×cm肿块,边界不清,上界达肋弓,下平脐,质硬,触痛,肝区无叩击痛,无腹水征。B超检查报告:肝右后叶有6.9cm×5cm×4cm占位性病变,右上腹有8.8cm×5.3cm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胸片示:心肺正常。CT提示:肝明显增大,右后叶下段见6.3cm×4.2cm低密度影,中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2 6岁。因右上腹痛伴寒战发热 1d入院。 1年半前曾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查体 :神志清楚 ,精神一般 ,巩膜无黄染 ,腹平 ,右上腹见一长约 12cm手术瘢痕 ,右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 ;肝区有叩痛 ,未触及肿块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血象及血清胆红素正常。B超 :胆总管扩张 ,直径 2 0cm ,探及多个强光团 ,后伴声影 ,肝内胆管明显扩张 ,肝右叶肝内胆管呈树枝状的强光带 ,后伴声影 ;肝左叶肝内胆管探及结石光团 ,胆囊已切除。肝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行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肝稍增大 ,无明显淤胆。肝左叶…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4岁。因腹部包块5年、切除术后再发2年入院。4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腹部包块切除术,术后未做病理检查,包块性质不清。2年前发现左下腹部再发肿块,进行性增大,除略感腹部压迫不适外,无其他症状。查体:腹部膨隆,腹围98cm.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偏左可扪及一大小约48cm×32cm包块,上至剑突,下至盆腔,边界清楚,质地坚实,无波动感,表面光滑,有一定活动度,压痛不明显,未闻及血管杂音。肝、脾未扪及,右上腹肝区可闻及肠鸣音,  相似文献   

10.
肝脏良性肿瘤切除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对肝脏恶性肿瘤而言,肝脏良性肿瘤较少见,其中以肝细胞腺瘤、瘤样增生和海绵状血管瘤多见。虽然从病理发生学来看,肝血管瘤并非是真性实体肿瘤,但临床上仍将其归为肝脏良性肿瘤。由于肝良性肿瘤常无症状,病人也多无基础肝病,故多数发现较晚,不少病人因发现右上腹肿块而就诊,在临床上常常见到直径10cm以上的巨大肝良性肿瘤,甚至有超过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36例需要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对直径>10 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手术平均失血320 ml(130~700 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2例,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随访36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的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126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1979~1998年,我院对126例需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施了剥除术,其中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8例(14.3%),位于肝实质内者6例(4.8%),对直径大于10?cm和累及第Ⅰ或Ⅷ肝段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同时采用了肝门间歇阻断的方法.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失血(1?015±577)?ml[(200~4?500)?ml],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切口感染共15例(11.9%),随访72例,无复发.结论通过与文献中的肝切除术组进行比较,我们体会,剥除术是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Ѫ����������Ӧ֤����ʽ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近 2 0年来 ,由于超声、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临床上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肝血管瘤。面对如此多的病人 ,如何选择治疗方式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过去 ,人们常常把血管瘤的大小以及瘤体破裂出血的潜在危险作为外科治疗的主要依据。比如 ,Adam等[1 ] 在1970年将直径 >4cm者称为巨大肝血管瘤 ,并以此作为手术指征。国内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出 :如血管瘤直径 >5cm ,无论有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均应施行手术 ,但对血管瘤大小的要求不尽相同 ,分别为直径 >8cm、…  相似文献   

14.
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切除肝血管瘤应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方法 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62例肝血管瘤病人,其中36例行肝血管瘤剥除术,26例行肝切除术,将两者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瘤剥除术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以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合并症发生的惟一独立因素。结论 血管瘤剥除术是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病人女 ,5 7岁。以“发热、上腹胀痛 3个月 ,影像检查发现肝右叶包块 10余天”为主诉于 2 0 0 1年 1月 30日入院。 3个月前无诱因发热 ,体温 39 2℃ ,午后为重。上腹胀痛、不适。静脉滴注氧氟沙星、青霉素 ,口服红霉素等抗菌治疗 1个多月无好转。 10余天前彩色B超、CT、MRI检查发现肝右叶包块。既往史 :1992年曾有右肝下外方肝血管瘤病史 ,当时CT检查为肝右叶 1 5cm× 1 5cm低密度灶及肝血池充填试验为阳性。 1987年患子宫肌瘤。 1993年患左输尿管扩张症、右肺大泡。查体 :神情 ,营养中等 ,轻度贫血。腹部平坦 ,右上…  相似文献   

16.
胆囊肉瘤样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男性,62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伴腹部不适及消瘦1月余入院。曾餐后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妇,腹部肿块明显增大。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右上腹明显隆起,可及约17cm×17cm×5cm肿块,质中,界欠清,表面欠光滑,不能推动。CT示右上腹腔囊实性肿块,与肝左叶、胆囊、胃窦分界不清,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左肝内胆管结石。彩超示中上腹囊实性占位一腹腔来源。入院诊断:右上腹巨大肿块;胆囊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2 h”于2022年3月29日收治入院。既往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余年,肝血管瘤20余年。2022年3月13日曾于山东某医院MR引导下行“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术后恢复可,无腹痛、腹胀、出血、发热等并发症,于2022年3月22日好转出院,余无特殊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腹膨隆,  相似文献   

18.
患儿 ,男 ,13岁 ,因右上腹巨大肿块八年入我院。曾求诊于多家医院 ,诊断为“肝血管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肝癌”等 ,无自觉症状 ,未接受治疗。体检见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无黄疸、右上腹明显隆起 ,无腹壁静脉怒张 ,右肋缘下 15 cm触及肿块下缘 ,表面光滑、质韧、无触痛、无腹水征、肝肾功能化验正常 ,HBs Ag及 AFP正常 ,肝脏彩超示 :肝右叶探及 2 0 cm×16 cm× 10 cm回声杂乱包块、包膜完整。肝脏 CT及 MRI示 :肝右前叶巨大实质性占位病变 ,临床考虑为肝脏肿瘤行手术探查 ,术中见肿瘤来源于肝右前叶 ,约 2 0 cm× 15 cm× …  相似文献   

19.
肝圆韧带血管瘤误诊为胆囊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女 ,5 8岁 ,已婚 ,汉族。因“发现胆囊占位 1周”入院。病人于入院前 1周因“咳嗽”就诊当地医院 ,行CT检查发现肝区、胆囊窝内有一软组织块影 (5cm× 5cm× 4cm) ,形态不规则 ,内部密度不均匀 ,强化明显 ;胆囊壁增厚 ,强化明显 ,胆囊内球形阴影 ;考虑为胆囊占位 ,胆囊炎 ,胆囊结石 ,肝内多发小囊肿。遂求诊本院 ,发病以来 ,病人一般情况好 ,无任何不适。入院体检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体检未见异常。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 ,未及肿块 ,肝、脾肋下未及 ,胆囊未触及莫菲征阴性。双肾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我院B超见 :胆囊底偏左上…  相似文献   

20.
胡德杨 《腹部外科》1996,9(3):140-140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胆囊坏死穿孔及反复胆道出血和胆管狭窄闭锁1例教训分析胡德杨患者:女,27岁,右上腹胀不适半年,当地B超发现右肝占位性病灶于1995年3月22日收住介入科。B超、CT、及肝动脉造影显示右肝中部约2cm×2cm血管瘤。于4月1日行经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