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超诊断脾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左上腹痛来院检查治疗。患者一般状态差,体温36℃,脉博80次/分,血压是16/10.7kpa(120/78mmHg)。左上腹压痛,左肾区叩击痛,肝不大,脾肋下3.7cm,质较硬,有触痛。化验血常规及肝功正常。临床诊断:左上腹痛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同时作 B 型超声和 CT 检查的60例肝癌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 B 型超声与 CT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与96.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8.3%。本文讨论了 B 型超声、CT 对肝癌诊断不符的原因,强调了 B 型超声在 AFP 阴性肝癌诊断中的重要性及 CT 在诊断肝癌肝外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指出了 B 型超声和 CT 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主要经血道转移至肺或经淋巴道向邻近脏器和淋巴结转移,经下腔静脉转移至心脏甚为少见,现将所见两例报告如下。 例1 患者男性,70岁。因腹胀,消瘦入院。体查: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肝肋缘下3cm,剑突下7cm,质硬,表面不平,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AFP1760ng/ml,CEA20ng/ml,ESR95mm/h,r-GTlslu,腹水为血性。ECG正  相似文献   

4.
 18例共25个直径小于5cm的小肝癌在B超引导下行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术前B超检出率为。92%,CT为84%,而术中B超为96%,6个肿瘤位于肝实质内,常规手术探查不能发现,但均被术中B超检出,因此我们认为术中B超在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6.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左颈前肿物2个月,突然增大1d,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甲状腺肿瘤伴出血,药物治疗1周后无明显好转,2004年11月15日来我院就诊。采用仪器ALOKA-SSD-5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3MHz,颈部常规超声检查见:甲状腺左叶背外侧2·7cm×1·2cm的泪珠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实性区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双侧甲状腺未见异常回声像,双侧颈旁未见肿大淋巴结。提示左侧甲状旁腺腺瘤,结合病史考虑合并出血。2004年11月17日入院后查体:血压:130/80mmHg,无突眼征,左颈前触及-肿物,大小约3cm×2c…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6 6岁。因全程血尿半月余 ,有时尿痛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就诊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 ,初始有排尿疼痛、烧灼感。血尿持续存在 ,有血块 ,血块呈不规则形 ,无尿频。患者有时发热 ,在当地医院诊为“膀胱炎” ,给予抗菌药治疗效果不佳转来我院。查体 :腹软 ,未见肠型 ,无压痛及反跳痛 ,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4 9× 10 9/L ,尿常规RBC #。入院诊断 :血尿原因待查。CT示 :左肾盂内类圆形高密度影 ,CT值 6 9Hu ,大小约 2cm× 2cm ,左输尿管上段内高密度影 ,CT值 55Hu ,增强后左肾实质密…  相似文献   

9.
10.
B型超声对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具有定性定位的价值,一般文献报告B超所见癌灶最小直径2厘米。AFP低浓度持续阳性(下称AFP低持阳)患者是一组肝癌高危险人群,可315.2倍于自然人群发生肝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并不罕见,临床可出现骨骼神经肌肉、泌尿、消化系统多种症状,X 线检查意义重大已被公认。但因对此病不甚认识待确诊时已属重症之例还仍有之,我院所遇一例既属此情,现报导如下:1988年7月8日患者家属持自带左肱骨与右胫腓骨的正侧位 X光片来我科要求会诊,根据片中所表现的全般骨质稀疏,骨皮质明显变滑及多数大小不等的韦状透光区,印诊为甲状旁腺机  相似文献   

12.
一、肝癌诊断的发展简史 近五十年来,肝癌经历了“死亡诊断”、“临床诊断”和“亚临床诊断”三个阶段。 1937年,Gustafson发表了一篇当时最权威的肝癌论文,其肝癌的临床确诊率仅为11.3%,近90%病人在死后经病理解剖才做出诊断,而在确诊的病人中,45.2%有腹水,  相似文献   

13.
 自1974年5月至7月,我们对江苏省启东县部分公社16岁以上的65604人,采用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以下简称血凝法)及标记抗原参入火箭电泳自显影(以下简称火箭法)测定血中甲胎蛋白含量的方法进行普查。通过普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41例,检出率为62.5/10万,可疑患者27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7岁,右中上腹部肿块2月,扪及核挑大肿物。疼痛加重10天,大便呈褐色,食欲减退,体质消瘦,扪及肿块11×7cm大小,曾行钡灌肠检查,不能确诊。 B超检查:右上腹部探及一肿物图象,包膜亮绕回声欠光整,内周边为实质低回声区,中间为气体强光团,光团回声,并间有少量液性暗区混杂,似呈“假肾征”图象。大小约12×6.0cm~2大小,B超诊断;  相似文献   

15.
 1971~1976年,上海市肝癌研究协作组用检测甲种胎儿蛋白(AFP)的方法对1,967,511自然人群进行了普查,查出3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普查组),本文报告其中134例无肝癌症状体征的早期病人(早期组)。普查组与就诊组(1,200例)比,早期比例显著增高(自0.4%增至44.7%)。手术证明,早期组81.6%为≤5厘米的小肝癌。除 AFP 外,各项检查的阳性率仅为就诊组的1/4。切除占全组的比例为就诊组的3倍(23.1%和8%)。治后一年、二年、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3.4%、38.5%和18.9%。各种治疗方法中以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最好,其一年、二年、三年生存率达86.7%、75.0%和57.1%。以上资料说明,AFP 普查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早期诊断和提高远期疗效(尤其是手术切除)的价值。本文就早期肝癌诊断和治疗上的一些新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肝癌的新概念,直径≤3cm瘤结节不超过2个,切除后2个月内AFP转为阴性者。本文符合这一概念的小肝癌共35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1.9%和67.9%。切除术后AFP仍然阳性者,为“假性”小肝癌。当切除范围足够时,局部切除也可达到根治目的。在AFP≤1,000ng/ml时手术,可提高术后生存率。肿瘤有无包膜及血管内有无瘤栓,是影响预后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6岁。20天前无诱因左下腹突然剧痛,5小时后疼痛减轻为持续性纯痛,伴腹胀不适,渐加重,呼吸困难尚能平卧。当时对症治疗3天无效,于1994年2月19日来我院治疗。以往月经正常,查体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叩实,下腹们及直径约20cm包块。白细胞13.2×109/L,中性0.80,淋巴0、20,血色素8.5g/dl。B超所见:腹腔内探及大范围液暗区,内有大量细小强光点浮动。膀眈充盈向右下腹移位,子宫、右侧附件未见异常。左下腹探及ZlcmX16cmX18.scm不规则实性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光滑,顶部似珊瑚状,底面光滑。左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肉瘤罕见,我院外科从1958年至1983年行肝叶切除治疗的251例肝肿瘤中仅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5岁,壮族,住院号114827。因上腹部剑突下疼痛并发现肿块1个月,于1976年6月26日入院。既往无重要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部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原发性肝癌一例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付光忠原发性肝癌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原发性肝癌少见,婴幼儿更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9个月。因右上腹部肿块1月余于1994年10月8日就诊。1月前患儿穿衣时其母发现右_L腹包块,逐...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性,11个月。因厌食、消瘦、右上腹硬块2月,腹部膨隆10天,于1996年1月28日就诊。患儿系正常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无哭闹、发热、腹泻、全身发黄病史,无肝炎及肿瘤家族史。查体见营养发育较差,消瘦,面色苍白,目光无神,反应迟钝,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瘀点斑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隆如鼓,尤以右上腹明显,腹壁静脉怒张;肝脏脐下3cm,边缘不规则、质硬、轻触右上腹患儿即哭泣;脾脏肋下未扪清;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上腹部B超检查示肝右叶11.3cm×11cm,肝左叶5cm×3cm,肝内回声极不均匀;右前叶中下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