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在体外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4 80 ) ,采用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模型 ,用 5 0、10 0、2 0 0、4 0 0 μmol·L-1和 4mmol·L-1作用 1、3、6、12及 2 4h。线粒体功能采用噻唑蓝法 (MTT法 ) ;用罗丹明 (Rhodamine- 12 3)荧光探针检查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用Annexin -Ⅴ荧光探针 ,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 ;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2 O2 在低浓度 (5 0、10 0、2 0 0 μmol·L-1)时线粒体功能未见明显改变 ,在高浓度 (4 0 0 μmol·L-1、4mmol·L-1)时可导致线粒体功能不可逆的进行性下降 ,线粒体内嵴减少、肿胀 ;同时使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参与了H2 O2 诱导肠上皮细胞的早期程序性死亡及随后的细胞死亡 ,这种损伤作用与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和膜电位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游泳训练后大鼠肝细胞SOD、MDA、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通过对游泳训练前后大鼠肝细胞SOD、MDA、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及DNA倍体分析 ,综合观察不同负荷阈所致的肝细胞凋亡 ,探讨不同负荷阈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5 0只雄性Sprague -Dauley大鼠 (10 0g± 5g) ,随机分为对照组 (G1)、1天训练组 (G2 )、6天训练组 (G3 )、12天训练组 (G4 )和 18天训练组 (G5)。训练方案为每天游泳 30分钟 ,休息 4 0分钟后再游泳 2 0分钟。取材当天训练后休息 4 0分钟取材。用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 )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NA倍体分析。JEM - 12 0 0EX电镜及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随着游泳训练时间的延长 ,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为升高、恢复、再升高。运动后各组DNA均出现亚“G1”峰 ,即凋亡峰。 6天训练组凋亡细胞比例最高 ,可见凋亡小体。肝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运动引起线粒体膜电位、DNA倍体、SOD、MDA发生改变 ,提示这些变化可能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游泳训练后大鼠骨骼肌细胞自由基代谢、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目的 :研究游泳训练前后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寻找评定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可行性指标。方法 :5 0只雄性SD大鼠 (10 0± 5 )g ,随机分为对照组 (G1)、训练 1天组 (G2 )、训练 6天组 (G3 )、训练 12天组 (G4 )、训练 18天组 (G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NA倍体分析 ,MDA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 ,SOD测定使用放免法 ,JEM - 12 0 0EX电镜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游泳训练后各组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发生改变 ,G3 组最低。运动后G3 、G5组的DNA出现凋亡峰。TUNEL染色显示 ,游泳训练后大鼠骨骼肌呈棕黄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G3组比例最高。各训练组之间S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 ,G3 、G4 组MDA数量显著升高。电镜观察G3组肌细胞溶酶体增多 ,部分线粒体嵴消失 ,但膜完整 ,形似空泡 ,枯否细胞活跃。G5组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似G3 组 ,细胞完整。结论 :游泳训练可诱发细胞凋亡 ,不同运动负荷对线粒体膜电位、MDA、SOD的影响各异 ,运动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同时可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SOD/MDA比值变化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中毒(COP)后脑损伤时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以及高压氧(HBO)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共128只,采用配伍组设计,按随机抽样原则将动物分成4组16小组。正常对照组8只;CO组COP后第1,5,10,15,20天各8只;CO+HP组高气压处理后第1,5,10,15,20天各8只:CO+HBO组HBO处理后第1,5,10,15,20天各8只。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OP大鼠在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细胞相对百分比(%)的变化和HBO治疗后的改变。结果CO组在COP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在第1,5,10天降低(P<0.01-0.05);CO+HBO组在第1,5天降低(P<0.01-0.05)。CO组COP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细胞相对百分比在第1,5,10,15,20天高于对照组(P<0.01);而CO+HBO组只在第1,5,10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P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凋亡细胞数增加,并持续很长时间,而HBO处理可缩短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减少凋亡细胞数百分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Art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30、60、120μmol/L)的Art作用于食管鳞癌Ec9706细胞12h,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Art。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荧光染料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rt作用后Ec9706细胞形态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贴壁细胞变圆,体积变小,飘浮于细胞培养液中。不同浓度Art作用12h后,Ec9706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970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表现出不同程度降低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rt组Ec9706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结论 Art诱导Ec9706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启动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Caspase-3蛋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P糖蛋白 (P gp)对X射线诱导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 (ΔΨm)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ΔΨm的动态变化。结果 P gp功能抑制组细胞在X射线照射后 6、12、2 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 5 5 3%± 2 85 % ,30 4 3%± 2 2 1%和39 0 3%± 2 6 0 % ;对照组分别是 16 13%± 1 16 % ,2 1 73%± 1 31%和 2 7 5 3%± 2 5 5 %。抑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在X射线照射后 6、12、2 4hP gp抑制组和对照组细胞ΔΨm平均荧光强度 (MIF)均较照射前降低 ,但P gp抑制组各时间点ΔΨmMIF值较对照组细胞下降更显著 (P <0 0 1)。结论 P糖蛋白对X射线诱导凋亡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其机理可能和其稳定的ΔΨm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肾实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运动组、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经5周以上耐力训练后与力竭运动组均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24h后取材。采用电镜观察和TUNEL法检测肾实质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肾组织NO含量,测定单位重量的组织蛋白质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O的nmol数,以反映NOS活性;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含量。结果:两力竭运动组肾实质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耐力训练组的其它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力竭运动组肾细胞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P<0.05),尿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P<0.05)、NO含量低于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P<0.05)。结论: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诱导的肾实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减少和消除运动后尿蛋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力竭运动导致的肾细胞Bax蛋白高表达和调节肾组织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为 :对照组(n =30 ) ,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糖尿病模型组(n=4 0 ) ,以链脲菌素 6 0mg/kg腹腔注射 ;造模 2个月后行大鼠胃排空和肠道传输速度测定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肠平滑肌线粒体膜电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36 8.8±5 6 4 )显著低于对照组 (96 0 5± 12 6 3,P <0 0 1) ;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小肠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 (9 6 3%± 2 4 7% )显著高于对照组(3 2 3%± 1 2 8% ,P <0 0 1) ;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实验组小肠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为 15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0 % ,P <0 0 1)。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组细胞色素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的胃肠道动力改变和线粒体功能改变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NB4凋亡时对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方法细胞与不同浓度PSO,接受或不接受UVA照射后共同培养,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UVA处理后的HL-60、NB4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ΔΨm下降,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P<0.01)。结论PUVA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诱导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下调线粒体膜电位水平。 相似文献
10.
DTT、Tau和Vc对小鼠运动耐力、心肌自由基代谢及血清GOT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以牛磺酸(Tau)和维生素C作对照,探讨了二硫苏糖醇(DTT)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牛磺酸组和维生素C组比较,服DTT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游泳力竭即刻心肌细胞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GOT活性下降幅度比牛磺酸组和维生素C组大;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幅度高于牛磺酸组,而低于维生素C组.结果说明含有双羟基双巯基的二硫苏糖醇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增强抗氧化酶活力和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诱导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进行3周游泳耐力训练后,除安静组外,全部大鼠负重4%进行力竭游泳,比较运动后即刻大鼠脾细胞、胸腺细胞及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皮质醇(C)浓度.结果:训练 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力竭运动组(P<0.05);训练 力竭运动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安静组有升高趋势,但较力竭运动组有下降趋势,脾细胞凋亡率与力竭运动组相近,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安静组和力竭运动组(P<0.05);训练 力竭运动组脾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力竭运动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亦显著高于安静组.结论: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所诱导的血淋巴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脾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还有增加胸腺细胞凋亡率的作用.耐力训练对力竭运动所诱导的血淋巴细胞及脾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阻断了细胞内Ca2 浓度及血清C水平升高所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从而为合理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 4组 :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低强度长时间运动组、高脂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组。实验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含量 ,并取大鼠肝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1)与高脂组相比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组血浆TG、TC和LDL -C显著降低 ,HDL -C显著升高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血浆各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 (2 )低强度运动组大鼠肝细胞仅见少量棕褐色凋亡细胞 ,而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见较多凋亡细胞。结论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可促进血浆脂质代谢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则导致脂质异常的发生。提示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加有可能是导致血浆脂质代谢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方式下线粒体管网发生运动适应的动力学差异。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耐力运动组(ET,n=10)、间歇性运动组(SIT,n=10)。间歇性运动组每天进行9~10次10s极量强度(≥42 m/min)间歇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 s;耐力运动组每天进行30~60 min低强度(≤16.7 m/min)持续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天,训练8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休息24 h,安静状态下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Mfn2、OPA1与分裂基因Drp1、hFis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Mfn2、Drp1蛋白水平。结果:(1)ET组Mfn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SIT组Mfn2 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SIT组OPA1 mRNA表达显著高于ET组(P<0.05)。SIT组Drp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和ET组(P<0.01),ET组和SIT组hFis1 mRNA表达均无显著变化。(2)SIT组线粒体Mfn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Dr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以及线粒体Mfn2、Drp1蛋白对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有不同的适应机制,这来源于运动方案的差异。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可能通过Mfn2、Drp1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影响骨骼肌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可能通过Mfn1基因转录发挥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糖蛋白 (P -gp)对MCF - 7/Adr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 -gp功能细胞抑制组 (用维拉帕米抑制P -gp功能 )和对照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ial,ΔΨm)。结果 P -gp功能抑制组细胞ΔΨm平均荧光强度值是 2 2 .2 5± 2 .36 ;对照组是 2 9.6 6± 2 .38。抑制ΔΨm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抑制P -gp功能下调了MCF - 7/Adr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组)和运动训练组(T组)。12周训练后,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卫星细胞纯度。原代培养并体外诱导成肌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程度。分别在分化0 h和24 h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ATP合成活力、膜电位和MyHC、COXⅣ、AMPK、p-AMPK、p21蛋白表达量。结果 :免疫化学染色显示desmin阳性细胞>90%,表明获取的卫星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结果显示T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N组(P<0.05)。分化0 h时,T组态3呼吸速率(ST3)、呼吸控制比(RCR)、线粒体ATP合成活力、p21表达较N组显著升高(P<0.05),p-AMPK表达显著降低(P<0.05)。分化24 h时,T组肌管形成数量及MyHC表达较N组显著升高(P<0.05),ST3、RCR、ATP合成活力、膜电位、p21及COXⅣ表达显著增加(P<0.05),p-AMPK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耐力运动训练可提高未分化卫星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继而抑制AMPK活化而增加p21表达,从而促进成肌分化的启动和进程。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自由基代谢、膜流动性及钙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70只雄性Wistar大鼠(80-10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G1)、游泳训练组(G2)和游泳训练+牛磺酸组(G3)。牛磺酸补充方式为每日灌服1次(500mg/Kg)。递增负荷训练6周,观察牛磺酸对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自由基代谢、膜流动性及钙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G3组血NH3、BLA、BUN明显低于G2组(P<0.05);运动后24小时,G3组血NH3、BLA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G3组BUN明显低于G2组(P<0.05)。运动后即刻及24小时,G3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及心肌线粒体GPX活力明显高于G1和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膜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Ca2+浓度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SRCa2+-Atpase活性和摄钙率明显高于G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的抗自由基损伤,稳定生物膜和调节钙转运作用可能是其对抗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增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变化特点,探讨有氧耐力训练诱导增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方法:中等强度跑台运动(64%VO2max,5°,15m/min,45min,每周5天)施加于2、12和17月龄雄性大鼠共12周,对照组正常饲养。12周后取大鼠比目鱼肌和股外侧深层肌进行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1)增龄过程中,PGC-1α和NRF-1 mRNA表达、mtTFA蛋白表达随增龄显著增加,而mtTFA和COXIV mRNA表达、PGC-1α和COXIV蛋白表达随增龄无显著变化。(2)耐力训练后,5MT组PGC-1α mRNA和蛋白表达、15MT组PGC-1α mRNA表达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5MT和15MT组NRF-1 mRNA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20MT组PGC-1α mRNA和蛋白表达、NRF-1 mRNA表达相对于20MC组无显著变化,各月龄训练组mtTFA mRNA表达、COXIV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结论:(1)增龄过程中PGC-1α、NRF-1、mtTFA和COXIV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呈现非同步趋势,提示增龄过程中线粒体生物合成受复杂的多条途径调控;(2)耐力训练能够诱导PGC-1α、NRF-1、mtTFA和COXIV表达显著增加,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3)耐力训练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适应性积累效应随着大鼠年龄递增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了牛磺酸对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及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牛磺酸可降低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保持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还原性谷脱甘肽含量及游离钙浓度。结果提示牛磺酸可减少力竭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对心肌线粒体的攻击,维持线粒体膜的功能,说明牛磺酸有保护心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住低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线粒体钙含量、肝糖原和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与相关调控因子线粒体Ca2+、肝糖原和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C)不训练不进行低氧暴露;8h和12h低氧暴露组(HE),8h和12h高住低练组(Hilo)四组每天低氧暴露(氧浓度12.6%,相当于海拔4000m)8h和12h,5d/周,共4周;常氧运动组(T)和两高住低练组每天均以25m/min的速度训练1h,5d/周,共4周。4周实验结束后取肝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采用TUNEL法定量分析凋亡细胞阳性表达;取新鲜肝组织检测肝糖原含量和线粒体Ca2+浓度;取血采用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结果:与C组相比,其它各组细胞凋亡指数著升高(P<0.01),Hilo组凋亡发生率及凋亡指数显著高于HE组和T组(P<0.01);与C组相比,其它各组肝组织线粒体Ca2+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ilo组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Ca2+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T组(P<0.01);与C组相比,其它各组肝糖原含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ilo组显著低于C组(P<0.01),也显著低于8Hilo组(P<0.05);T组WBC比C组显著升高(P<0.01),与T组相比,Hilo组WBC显著下降(P<0.05),8Hilo与12Hilo组差别不大。结论:4周高住低练使大鼠白细胞数下降、胞浆Ca2+超载、肝糖原含量下降,这可能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10)
<正>在所有的运动类型中,间歇性运动(剧烈运动和恢复交替进行)被公认是一种提高心肺耐力的有效运动方式。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指一种以超过无氧阈强度或是接近于或大于最大摄氧量强度(如≥90%VO2max)进行重复多次的相对较短时间(如10 s~5 min)运动的方式。在HIIT中,运动组数被较短时间的低强度或是静坐所间隔,允许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