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1], 年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作初步探讨,为筛选高危人群,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1], 年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作初步探讨,为筛选高危人群,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1],年龄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2],本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作初步探讨,为筛选高危人群,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4.
声学密度测定评价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塞的重要病因[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研究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在早期发现和预防治疗方面更有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106例经CDFI确定颈总、颈内动脉颅外段有斑块的病人,行头部CT和/或MRI检查后,根据有无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等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域的脑梗塞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为有脑梗塞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1~73岁(57±16.9岁),Ⅱ组无脑梗塞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9~70岁(55±15.5岁)。所有病人无其他心血管疾病。1.2 研究方法应用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对86例脑梗塞患者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86例脑梗塞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61例,发生率为70.93%。CAS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左侧略高于右侧(P〉0.05)。软斑、溃疡斑是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CAS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观察,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检查分析。结果:(1)老年人高血压病组颈动脉阳性检出率为84%,斑块检出率为67%,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老年高血压病组SPV、EDV较健康老年人组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血流减慢为主;(3)颈动脉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多有相应特征性改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多以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慢、血管阻力指数增高和顺应性降低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观、动态地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粥样斑块性质,有助于临床的诊治,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脉压、大动脉内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诊所血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计算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左室重量指数,主动脉根部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分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脉压、主动脉根部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斑块形成、阻力指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和大动脉内径增宽提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而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左室肥厚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特点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在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它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我们采用彩色超声对100例经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发生关系的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回声强度进行观测。测量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宽度,是否狭窄及其程度,运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黏度与颈动脉块形成的关系。方式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黏血症患者及血液黏稠度正常患者进行颈动脉扫查。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与高黏血症无直接关系。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和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5个月后,观察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12±0.13)cm,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2±0.12)cm;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还能缩小颈动脉硬化斑块,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厚度、IMT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还可延缓病变血管进展,改善血管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超声方法对近3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18-4719
采用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部动脉扫描,查看血流束是否正常,诊断患者血管情况。50~59岁年龄组患病率为72%,60~69年龄组患病率为89.5%,70~79年龄组患病率为93.4%,80~85岁年龄组患病率为94.1%。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年龄越大的患者出现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改变及并发症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早期诊断与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54例老年非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老年高血压病主要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多支血管病变(即两条以上)检出率高血压病组亦高于非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组具有两组以上心、脑血管并发症者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在合并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血症方面,高血压病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地定性评价颈动脉血管壁及管径的变化;对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在预后评估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糖尿病患及30例正常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72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2例,发生率为58.3%,与正常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对糖尿病患脑梗塞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我科近二年来65例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62-1263
目的分析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IMT)、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各8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IMT、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重度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IMT厚度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斑块数量共有243块,轻度组的斑块数量共有176块,而两组颈内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狭窄程度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可以检测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斑块位置、颈动脉狭窄程度,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具有客观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本院住院患者1 50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监测及问卷调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归为斑块组(n=809),未发现斑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691),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酗酒、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的变量进入回归统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酗酒差异不明显(P均>0.05)。将上述变量进入回归统计,显示年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邓余杰  范林清  张涛 《临床荟萃》2021,36(2):112-116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活性水平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02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超声影像、斑块形态和回声特征综合评价分为两组:稳定斑块组50例、不稳定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