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工作者注视.据文献报道:透析人群中处于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可达30%~50%[1].这种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营养不良等相关[2].故及早发现处于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提早干预治疗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一项极其必要的举措.对微炎症治疗可使用他汀类、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维生素E等药物.但有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对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报道很少.作者通过观察缬沙坦对PD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1β和IL-6的变化,探讨ARB类药物对该类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据文献报道:透析人群中处于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可达30%~50%,严重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1],因此尽早发现处于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本次研究旨在比较使用非感染性导管和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治疗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那就是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透析可发生炎症、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后果。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可通过C反应蛋白来反映,本文旨在探讨两种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以及微炎症与其他因素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维持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患者51例,其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52.  相似文献   

4.
纳入42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检测患者透析充分性、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等各项指标,观察并评价患者长期生存率与各项检测指标间的关系。428例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与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微炎症状态指标(CRP、IL-6、TNF-α)呈现显著的相关回归关系,而与营养状态指标(MQ-SGA、ALB、TP)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关系。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况,并进行充分的血液透析,可有效提高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维持性透析怠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以及抗HP治疗在HP阳性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HP感染率,比较HP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血液血红蛋白浓度差别,以及HP阳性患者经正规抗HP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透析患者HP感染率为44.2%,与正常人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患者血清CRP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A、Hb水平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均<0.05);抗HP治疗后CRP显著回降(P<0.05),而血清PA、Hb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但Hb变化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部分维持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本类患者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抗HP治疗对纠正HP感染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已有研究表明,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其他人群,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30倍。近年来,人们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存在的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其微炎症状态与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低通量透析不能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脂质代谢紊乱,新型的高通量透析则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微炎症状态和脂质代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因此如何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脂质代谢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另选22例健康体健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高通量透析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FX60,低通量透析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F6,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 h;治疗1年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与正常对照组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治疗后高通量透析组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 < 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无明显变化(P > 0.05).结果提示采用高通量FX60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能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高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微炎症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劲  陈星  彭佑铭  刘虹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375-1377
目的 探讨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微炎症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方法 测定26例高龄及37例非高龄MHD患者BUN、CRP、ALB、Hb、TF等,并计算Kt/Ve及nPCR;以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结果 高龄患者Kt/Ve与nPCR正相关,与MQ—SGA呈负相关;CRP与MQ-SGA正相关。 结论 透析充分性及机体微炎症状态对高龄MHD患者营养状况有重要影响,同等透析剂量下高龄MHD患者更易并发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对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的临床评价和判断。方法对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进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和MIS,同时检测P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炎症指标,并分析MIS对营养不良-炎症状态的评价效能及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共98例。按照MQSGA标准,营养不良者96例,占97.96%,其中轻度64例,占65.31%,中度27例,占27.55%,重度5例,占7.10%。按照MIS标准,98例PD患者全部为营养不良,占100%,其中轻度52例,占53.06%,中度39例,占39.80%,重度7例,占7.14%。MIS分值越高,患者年龄越大,营养状况越差,微炎症状态越严重。MIS与PD患者贫血指标、营养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炎症指标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与各指标的相关系数高于MQSGA。结论 MIS可准确评估和判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随着MIS分值的增加,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亦愈加严重,且高龄患者具有较高的MIS分值。  相似文献   

10.
微炎症状态是指一种由非微生物感染引起,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症标志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轻度持续增高,导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低强度、慢性进展的非显性炎症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与炎症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营养不良、贫血是MHD患者高病死率和住院率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高通透量透析+灌流吸附,对炎性细胞因子只能部分清除;若操作不当,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状态,而且费用高昂,操作烦琐.目前微炎症状态影响血液透析质量及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对尿毒清颗粒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相关临床疗效观察情况[1]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微炎症状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皮肤瘙痒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不抗凝静脉血(维持性血液透析33例患者在血透前、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后C反应蛋白均高于透析前(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伴皮肤瘙痒者C反应蛋白高于不伴皮肤瘙痒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单次血液透析可能加重微炎症状态,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腹膜透析(PD)因其保护残余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PD患者普遍存在的微炎症状态,其发生率在70%以上~[1],持续的微炎症状态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蛋白质能量消耗等病理生理改变~[2-3]。故微炎症状态与P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密切相关,已成为影响P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5]。目前临床上干预微炎症状态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  相似文献   

13.
王怀庆 《临床荟萃》2012,27(21):1887-1888
近年来,人们发现微炎症状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肾衰竭患者体内积聚的毒素如糖基化终末产物、抗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的减弱、慢性心功能衰竭、高容量负荷、透析膜及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透析液污染、透析通路的慢性隐匿性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以诱发患者产生微炎性反应.微炎症状态与MHD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方法尚不理想[1].因此,如何防治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已经成为肾脏内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观察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emodialysis combined hemoperfusion,HD+ HP)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相关疾病是增加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死亡率的常见原因之一,由透析导致的慢性微炎症状态可以加速透析相关疾病的进展速度。高通量透析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清除溶质高等特点,现将本院行高通量透析与普通透析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1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2病情较稳定的患者;3改用高通量透析后完成6个月跟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透析疗效。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药在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中医药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延缓腹膜纤维化、改善胃肠道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防治与提高疗效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的透析方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血透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使用常规血液透析(HD)、高通量透析(HFHD)、血液灌流(HD+HP)三种不同的净化方法,观察并分析不同透析方法的影响.结果 HFHD及HD+HP组与HD组比较,CRP、HB、Alb、TNF-α、TC、TG均有显著变化(P<0.05);CRP、TNF-α、TC、TG有不同程度的降低,HB、Alb上升;HFHD组与HD+HP组比较CRP、TND-α、T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 HP组和HFHD组能有效的清除大中分子炎症因子,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且HD+ HP优于HFH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对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福田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94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新入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成血液透析组(n=48)及腹膜透析组(n=46),观察12个月,比较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治疗12个月后,腹膜透析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血液透析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透析可能较血液透析加重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及脂质代谢紊乱,治疗期间需关注并纠正代谢紊乱,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待肾移植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微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实验表明,心血管疾病、感染及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多发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实验发现,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与尿毒症本身及血液透析有关,并且患者存在的微炎症反应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均密切相关.因此,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改善微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话质量和存活率,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透析患者54例,分为醋酸纤维素膜(CA130)组、低通量聚砜膜(F6)组及高通量聚砜膜(F60)组,另选取30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作为非透析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及非透析组患者CRP、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F6组及F60组透析后CRP、IL-6水平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30组透析后CRP、IL-6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而采用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并不增加这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1,31(10):117-118
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方法定期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对透析状态进行综合性评估,及时科学的调整透析剂量、透析方案,对预测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干预。结果充分性地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小分子溶质,减少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结论重视血液透析的评价,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实现最佳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