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以出生早期(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40%~65%的新生儿可出现肉眼黄疸[1].随着近年来母乳喂养率上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提高[2].新生儿高胆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故利用早期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黄疸十分必要,本院产科采用四磨汤联合开塞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时期多见的一种临床征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某些特点,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的病因又较复杂,因此新生儿黄疸应作为新生儿时期一个特殊的临床课题认真对待。新生儿黄疸系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在体内滞留的结果,两者在形成原因、临床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时期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有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采取合理治疗与积极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儿科收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游离间接胆红素通过新生儿未成熟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组织,沉着在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仍存在高胆红素血症,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减轻患儿的脑损伤。新生儿换血技术是降低胆红素水平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换血前患儿已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如嗜睡、昏迷或抽搐,换血过程中患儿存在血压波动、栓塞、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加强对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换血的临床护理极为重要。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4例早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换血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我国报道高达50%,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由于未结合胆红素的神经毒性,易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故及时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必要的。我院根据胆红素的代谢机制,在常规治疗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 d胆红素降至正常58例,5 d胆红素降至正常26例,由于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结论]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时期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有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采取合理治疗与积极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重要作用。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儿科收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英伟  李淑敏  王俊兰 《临床荟萃》2011,26(13):1142-1143
近年来,我国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由于诊疗不及时,并发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者也不少见.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关键.本研究选择脐血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作为检测指标,探讨脐血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危险因素是否有关.  相似文献   

9.
花响岭 《全科护理》2009,7(34):3130-3131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d胆红素降至正常58例,5d胆红素降至正常26例,由于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结论]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短期和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还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相似文献   

11.
汪晓 《临床荟萃》1997,12(19):893-894
新生儿黄疽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疽),听力障碍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之一。 作者1996年对30例新生儿黄疽患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芝平 《全科护理》2011,9(22):2021-2021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85μmol/L~119μmol/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19μmol/L,早产儿>255μmol/L时,称为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够成熟,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于通过,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1]。临床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3]。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可导致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其发生率约为  相似文献   

14.
乔霜  孙秀春  刘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29-4129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对血液内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胆红素的形成、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泄入胆道,这是三个互相衔接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都可使胆红素积聚于血液内而出现黄疸[1].新生儿黄疸正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聚而引起.新生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效的进行胆红素代谢,而结合胆红素的脂溶性弱,水溶性强,易经肝肠循环形成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氧化形成尿胆素随粪便排除体外.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莉 《临床荟萃》2009,24(12):1101-1102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新生儿由于其肝脏胆红素负荷大,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羞等原因,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中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最多见,严重者可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手段,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明显的远期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生理性黄疸,是指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致的胆红素血症,并应除外任何共存的致病因子。上节已提及,若经仔细的观察,90%以上的新生儿早期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由于很多致病因子目前尚难发现;而且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胆红素水  相似文献   

18.
重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华 《新医学》2001,32(5):261-261,300
1 引 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是指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消退迟。高胆红素血症指胆红素超过205 μmol/L,严重者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存活儿也可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我国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50%至55%。本病可早防早治。在发达国家,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发病率已很低。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但对此仍未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19.
正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由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而导致智力低下、眼球活动障碍、手足不自主转动、听力减退等后遗症。蓝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d),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50%~80%的新生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生理性黄疸。我科采用钩藤茶口服液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