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44例SAH为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20~40 mg口服,每4~6小时1次,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治疗2周.选择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2例SAH为对照组,仅部分患者不规则口服尼莫地平.两组均给予常规控制出血、降颅压治疗.观察两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积水、CVS发生率、治愈率、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近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2组患者在给予SAH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CVS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45.2%)明显高于对照组(24.4%),CVS的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26.8%),不良事件发生率(9.5%)低于对照组(39.0%),Hunt-Hess分级为I级、II级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AH后CVS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AVm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H后CVS,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血管痉挛,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选择SAH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后再出血死亡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1%;对照组再出血死亡2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能够防治SAH DCVS,可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将6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于发病72h内接受脱水、止血等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结果尼莫地平组DCVS发生率和SAH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SAH后DCV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王永贵  李丹  孙峰  刘彬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75-775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氟桂利嗪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5mg,3次/d口服,共3~4周。结果1个月内,氟桂利嗪组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第14天时,氟桂利嗪组患者的病情级别及TCD检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桂利嗪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的头痛症状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可行性 ,以降低SAH病人的复发率及病死率。方法  3 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 ,明确血管痉挛狭窄部位后 ,缓慢灌注尼莫地平针剂 0 .3~ 0 .5mg ;对照组 2 0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 ,40mg/d。 结果 两组病人在缓解剧烈头痛 ,降低再发率、病死率、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应用动脉灌注尼莫地平治疗者明显优于不使用该方法者。结论 动脉内尼莫地平的灌注 ,对治疗严重的血管痉挛是有效的 ,使用超选择性灌注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对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ET-1、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14 d时ET-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帕伐他汀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难治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a SAH后SCV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n=20,给予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于入院后第1,3,5,7,10,12,14天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意识状态,于治疗2周及3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价预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MCA、GCS评分及GOS评分。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史、入院时VMCA、动脉瘤位置、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VMCA恢复正常值显著早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比较,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a SAH后SCVS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探究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因动脉瘤引起的SAH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栓塞组与联合组,各48例。栓塞组仅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栓塞组总有效率为62.5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58%,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栓塞组(P<0.05)。与栓塞组相比,联合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均较低(P<0.05)。2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SAH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42例SAH患者,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治疗组20例,尼莫地平组2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组为利多卡因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2次/d,25%硫酸镁1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d,连用14d。尼莫地平组为尼莫地平10mg静滴,2次/d,连用14d。应用TCD监测颅内血管情况。结果第15天时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在防治SAH后CVS的疗效相近。结论其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治疗中的作用及对SAH后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在神经科治疗的SAH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止血、降颅压、钙拈抗剂等),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SAH患者治疗前后、治疗20 d、治疗60d时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ca),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NOs水平及Vmca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20 d(除对照组NOs和Vmca外)、60d时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20 d、60d时,丁苯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丁苯酞组CVS发生率为2.6%,稍低于对照组的1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对SAH后CVS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重点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病死率为2.04%,低于对照组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80例SAH后C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组联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血清S100β蛋白、内皮素-1(ET-1)水平、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S100β蛋白、ET-1水平、M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BI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治疗SAH后CVS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减轻CVS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克拉生坦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搜集关于克拉生坦防治a SAH后CVS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所有文献,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 1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8,95%CI(0.48,0.71),P<0.000 01];治疗组血管痉挛相关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63,1.00),P=0.05];治疗组血管痉挛所致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系统缺损(DINDs)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62,0.91),P=0.004];治疗组因血管痉挛引起的补救性治疗的使用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63,1.00),P=0.05];(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9,95%CI(1.52,2.11),P<0.000 01];治疗组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17,1.78),P=0.000 7];治疗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42,95%CI(1.69,3.45),P<0.000 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克拉生坦能够有效防治a SAH后CVS及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会增加肺部并发症、贫血、低血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单纯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脑室引流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NIHSS、ADL评分、术后7、14d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室引流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d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组织压迫症状,保证脑脊液循环畅通,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5例应用国产替罗非班维持静脉滴注48 h,对照组25例仅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 d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NSTE-ACS患者临床症状、降低30 d MACE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消化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接受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比较两组初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手术前后炎症介质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白介素-2、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白介素-2、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