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分水岭梗死(CWI),又称边缘带梗死、低血流梗死等,是指相邻脑动脉末梢交接区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本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主要病因是在颈内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全身性低血压、低血流量以及高凝状态等导致交界区脑组织低灌流,最终形成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与体征取决于损害部位及梗死程度。  相似文献   

2.
脑分水岭梗死(CWI), 又称边缘带梗死、低血流梗死等,是指相邻脑动脉末梢交接区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本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主要病因是在颈内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基础上, 发生全身性低血压、低血流量以及高凝状态等导致交界区脑组织低灌流, 最终形成脑梗死[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及MRA对小儿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1例小儿脑动脉炎MRI及MRA表现。结果:小儿脑动脉炎MRI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脑出血与脑梗死同时并存等。RMA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狭窄、管腔粗细不均无管壁变硬等。依据脑动脉病变部位可将小儿脑动脉炎作主干型和末梢型。结论:MRI与MRA相结合可对小儿脑动脉炎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存在争论,该研究通过对CWI的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CWI的病因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颅脑CT或MRI确诊73例CWI患者并进行分型。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内容包括:病史、体征、既往史、影像学(头CT、MRI)及临床特征、血液检验、颈动脉彩超、脑彩超、头颈部血管CTA或MRA检查,综合分析CW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果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皮质下型CWI组(15/45,33.33%)高于皮质型CWI组(3/28,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型CWI组(25/28,89.28%)与皮质下型CWI组(32/45,71.11%)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型CWI组(25/28,89.28%)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典型“串珠样”皮质下CWI组(20/32,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存在争论。皮质下型CWI可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关系更密切,但其中占据一定比例的皮质下前/后型CWI病例和微栓塞的关系可能更大。因此,对于皮质型CWI及整个皮质下型CWI来说微栓塞的出现并无明显差别,但相对典型“串珠样”皮质下型CWI,微栓塞机制对皮质型CWI的影响可能更大。不同类型CWI的病因是多元化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随机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及MRA对小儿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1例小儿脑动脉炎MRI及MRA表现。结果:小儿脑动脉炎MRI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脑出血与脑梗死同时并存等。MRA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狭窄、管腔粗细不均,管壁变硬等。依据脑动脉病变部位可将小儿脑动脉炎分作主干型和末梢型。结论:MRI与MRA相结合可对小儿脑动脉炎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2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予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结果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本组基本痊愈24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7例,无效2例。结论对卒中发作无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过分降压治疗及糖尿病并发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因,并有低血压或血灌注量不足起因者应考虑CWI,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2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予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结果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本组基本痊愈24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7例,无效2例.结论 对卒中发作无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过分降压治疗及糖尿病并发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因,并有低血压或血灌注量不足起因者应考虑CWI,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收集5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同期48例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对照组),对2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作比较分析.结果 狭窄组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比对照组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6%(18/52)与12.5%(6/48);x2=6.65,P<0.01);2组影像学均以基底节区腔隙性病灶为主,分水岭梗死狭窄组比率比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4%(8/52)与2.1%(1/48);x2=8.04,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慎重降压,避免病情加重,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预分别为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分水岭梗塞 (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 ,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CWI病因有全身低血压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微栓塞。临床类型有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层下型和小脑分水岭梗塞。CWI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及临床 ,还应积极寻找病因。  相似文献   

12.
魏文石  沈虹  常杰  左钢  李文贤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3):168-169,200
目的 利用MRI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梗死进行解剖性定位,探索缺生中风病灶分布特点及病理形成机制。方法 对51例无心源性栓子 的MCA区域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T1W、T2W、FLAIR扫描,同时进行MRA检查。结果 Ⅰ、皮质边缘带梗死(8例);Ⅱ、不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4例);Ⅲ、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17例);Ⅳ、皮质下大梗死(22例)。Ⅰ组中,5例伴随小的皮质或皮质下多发生梗死灶,且有MCA病变。Ⅱ组中2例发现多发的卵圆区病灶,都有MCA病变。Ⅲ组伴部分或全部岛叶病灶分别见12例、5例。其中5例还有多发民生皮质或皮质下病灶,13例有MCA病变。Ⅳ组中,15例有卵圆区梗死,5例既有基底节也有卵圆区梗死,11例还有小的皮质或皮质下梗死,7例有MCA病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MCA区域梗死分布形式多样,可能与血管变异,侧枝循环形成及梗死的病理机制有关。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与MCA区域梗死的不同分布形式相关,可能由栓子引起。  相似文献   

13.
刘文军  姜萍  张宗权  汪毅 《华西医学》2010,(8):1499-150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9月对48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分析不同时期脑梗死的DWI表现。结果在发病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DWI病灶显示率均为100.0%,T2WI病灶显示率分别为37.5%、73.7%、100.0%。结论低场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碧姬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6):1262-1263
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而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一部分,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8年5月开始,制定了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标准,并依照标准实施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脑分水岭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8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CTA、DSA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38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证实皮层前型13例,皮层后型17例,皮层下型8例。以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为丰因者33例,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CWI多有血液成分的异常(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结论CWI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病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CWI主要病理基础、血液成分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参与了CWI形成。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0选择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的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域(IP)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DWI、MRA扫描,根据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ASL异常灌注面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根据患者发病至首次MRI检查时间(T)将患者分为超急性期(T<6 h)和急性期(6 h≤T≤24 h)。记录患者中心梗死区、IP区与IP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MRA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灶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48例患者3D-ASL异常灌注面积明显大于DWI异常高信号面积,显示存在IP区;MRA显示颅内某支主干动脉节段性狭窄,远端血管明显变细甚至消失,部分显示血管无明显异常。患者不同区域CBF、ADC值比较:中心梗死区P<0.05);超急性期患者rCBF值、rADC值均大于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IP区的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0级为主,非IP区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3级为主;两组患者的MRA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ASL联合DWI、MRA检测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IP区的存在和血管狭窄程度,有利于梗死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施琪嘉  姜亚平  高琼 《中国康复》1999,14(3):135-135,137
采用非损伤性检查-经颅超声多普勒对用药物治疗〉1年的17例钩体脑动脉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同时用影象学检查,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颅内大血管的狭窄程度半未随患者症状的缓解而改善。提示症状的改善与侧枝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