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周围静脉血中FT3、FT4、TSH、GH、ACTH、Cor、PRL、T、E2、FSH、LH、P的浓度.分析内分泌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内分泌激素异常在发病后3个月时发生率11.1%,6个月时发生率8.9%,12个月时发生率7.8%.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出血量越大分泌异常发生率越高,发病当时有并发症者恢复期内分泌激素异常发病率高.结论 脑出血恢复期内分泌异常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对恢复期患者进行常规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查,并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8%(39/42),高于对照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4.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05例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在伤后72 h、2周、1个月和6个月检测相应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颅脑损伤后病人的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大多数在72 h内有显著性差异,2周后逐渐恢复,1个月后基本趋于正常。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激素水平比中度颅脑损伤病人变化更明显。泌乳素、LH和FSH在男女性病人中差别很大,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内分泌变化水平对伤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情况并分析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72例卒中患者,并以982例其他检查者作对照,比较低血钾发生几率,并依卒中严重程度、性质,呕吐、年龄分组,比较每种可能原因组中低钾血症情况.结果 重度脑损伤组和轻、中度脑损伤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是40%和24.3%,2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1或<0.05),呕吐组和无呕吐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60岁和>60岁组低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程度越重,低钾血症发生率越高,低钾血症与卒中严重程度、呕吐、卒中性质和患者年龄有密切关系,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1周内头颅超声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0例早产儿中53例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为53%(53/100),不同胎龄与不同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出血程度在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与胎龄、体重的因素密切相关,头颅超声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方式较可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尤其是FT3、FT4及TSH变化异常)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对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及对照组患儿于入院48h内、2周后、出院前用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BeckmaIl-Coulter公司提供的甲状腺素试剂盒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甲状腺素水平异常率约50%,其中重度脑炎异常程度最显著,异常率高达61%,与轻度病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与病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各组异常病例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皆有不同程度恢复,遗留后遗症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FT3、FT4、TSH水平虽皆明显升高,但至出院前仍未达到到正常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出院前差异皆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其异常程度与日后遗留后遗症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可敏感反应疾病的预后,并有助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改善HIE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神经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05—2014-10来我院接受诊治的HIE新生儿200例,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100mg胞二磷胆碱+2mL静滴,1次/d,疗程为2周;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NGF 20μg肌内注射,1次/d,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碱性蛋白和血清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及神经行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发现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及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100和M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用于HIE新生儿中能有效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的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早期干预用于HIE新生儿中能有效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室出血对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脑室出血组)出血后1、14、30 d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进行测定,并与21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相应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对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激素异常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中激素分泌异常发生率为40.6%,出血后1 d脑室出血组的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后14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室出血组IGF-1水平明显降低(P<0.05),泌乳素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均持续到第30天;ACTH水平在出血后30 d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出血对下丘脑-垂体轴神经内分泌功能有明显影响。动态监测这类病人神经内分泌变化,必要时采取激素替代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病人血清S-100B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不同时间点(伤后1 d、2 d、3 d、5 d、7 d)血清S-100B蛋白和TNF-α表达水平,分析S-100B蛋白和TNF-α表达水平与GCS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各组S-100B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伤后3 d达到高峰,5 d以后逐渐下降,持续至伤后7 d。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组S-100B在同一个伤后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S-100B蛋白表达水平越高。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组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各组血清S-100B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827、0.831、0.815、0.821,均P0.05)。颅脑损伤病人的S-100B蛋白含量和TNF-α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GOS和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S-100B蛋白和TNF-α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且可区分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 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 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1-2012-03来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186例为实验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PT、Fb、D-D、Plt含量.实验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3 d、7 d、14 d时检测凝血指标,对照组晨起抽取空腹血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24 h内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42.47%(79/186),入院3 d发生率24.19%(45/186),入院7 d发生率4.79%(8/167),入院14 d发生率3.27%(5/153).入院24 h内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7、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PT、Fb、D-D、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14 d,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不能仅依靠影像学手段,同时要参考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外伤性癫痫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外伤性癫痫与颅脑损伤类型,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的关系。结果 16岁以下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6.67%(9/54)和6.62%(20/302),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29.73%(11/37)和5.64%(18/319),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6.94%(21/124)、20.51%(8/39)和10.53%(4/38),明显高于CT检查未见颅内明显异常的9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1.02%(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颅骨骨折及年龄16岁以下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病人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素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病人垂体前叶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97例急性颅脑损伤得血清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T3、TT4、FT3、FT4)水平,60例正常人作对照,伤情及预后分别采用GCS和GOS评分评估,对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急性期PRL、FSH显增高,TT3、FT3显降低,损伤越严重,上述指标变化越明显,预后越差,上述指标变化亦越明显,结论:颅脑损伤病人PRL,FSH、TT3、FT3水平的变化可用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观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运用TCD连续监测脑血流变化。探讨病人GCS评分和改良Fisher分级与CVS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出现不同程度CVS 19例(29.7%),伤后24 h内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增加,伤后3-5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根据GCS评分,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CVS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3.3%和83.3%,其CV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Fisher分级3级病人发生CVS的比例显著高于2级和4级病人(P〈0.05)。结论 TCD连续监测可早期诊断CVS,并指导治疗,减少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局灶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脑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 30只大鼠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BMSCs移植组,每组10只大鼠。取供体鼠BMSCs,体外扩增,DAPI荧光标记。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将BMSCs移植到脑损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于3d、7d及14d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能力的变化,评价移植细胞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14d后取脑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存活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血管再生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损伤组和BMSCs移植组于移植后3d时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移植后7d、14d,BMSCs移植组与脑损伤组在神经行为学评分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移植组与脑损伤组比较,脑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VEGF和Flt-1、Flk-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VEGF和Flt-1、Flk-1表达促进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服用利培酮和奥氮平两组,其中利培酮组29例,给药初始剂量为4 mg/d,2周内逐渐加至6 mg/d,观察至8周末;奥氮平组25例,给药初始剂量为10 mg/d,2周内逐渐加至15mg/d,观察至8周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测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利培酮组治疗前后血清TT3、TT4、FT3、F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血清TT3、T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T3、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0.28)pg/mlvs.(2.81±0.26)pg/ml,(0.91±0.2)pg/mlvs.(0.77±0.14)pg/ml,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清TT3、FT3水平升高,较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无实质影响,奥氮平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FT3、FT4的水平,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前瞻性随访研究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住院患者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同时测评患者一般资料、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简明智力测验(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1)PSD 2周时首次发生率显著高于3个月和6个月(45.5% vs 6.4%,P <0.01;45.5% vs7.3%,P <0.01),PSD总体发生率在2周、3个月和6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 >0.05),PSD患者3个月内抑郁缓解率显著高于3~6个月期间(23.9% vs 3.1%,P =0.029),PSD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PSD患者(P <0.05);(2)2周时左侧半球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和双侧卒中患者(P =0.047),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PSD患者(P均<0.01),而mRS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均P <0.01);(3)2周时PSD的发生与NIHSS(P <0.01)、mRS(P <0.01)、左侧半球卒中相关;而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NIHSS和mRS相关(P均<0.05);2周、3个月和6个月时PSD的发生与MMSE无关(P >0.05)。(4)未发现PSD与性别、年龄、卒中性质、病灶数目、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相关(P >0.05)。结论 PSD可能多发于卒中后2周内,NIHSS、mRS评分及2周大脑半球病变与PSD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对患者短期、长期神经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重型颅脑外伤而进行去骨瓣减压术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27例,在去骨瓣减压后早期进行颅骨成形术(5~8 w),另随机选取常规时间进行颅骨成型术病例27例(术后3~6个月),均采用计算机三维塑性钛网为修补材料.早期结果于术后12 d、1个月进行评估,包括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8个月采用生活质量主观评分及GOS评分评估长期预后.结果 颅骨成形术后12 d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早期组评价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尤以Barthel评分显著(P=0.009).早期组患者颅骨成形后1个月、18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亦优于常规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及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并发症无差别;早期组长期预后评分高于常规组,各项并发症术后18个月无明显变化.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和修补材料,大面积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进行颅骨成形术是安全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既往有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7 d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全程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目标为4.4~11.1 mmol/L。结果伤后随访6月按(GOS)评分评价疗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较对照组组提高15%,死亡率下降17%(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降低ICU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