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872-2872
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护理准备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45(平均22.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3年间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1例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7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过移植前、移植中和移植后的精心护理之后,显效50例(70.42%),有效18例(25.35%),无效3例(4.23%),总有效率95.77%。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作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恩勋  张国材  郑冬 《新医学》2002,33(4):248-249
1引言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有很多准备工作,移植后并发症的防治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措施.本文介绍我们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主要和大剂量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毒性作用有关,也和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早期(1个月内)、中期(2个月~3个月)的并发症主要有腮腺炎、口腔黏膜溃疡、胃肠炎及腹泻、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闭塞病、间质性肺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出血等.后期(3个月以后)有白内障、不孕、内分泌障碍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恶性血液病及骨髓衰竭性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移植治疗是一个较长期、复杂且具有很大风险的系统过程,HSCT的成功除了需要医务人员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精心的护理外,还需要患者良好的自我保健。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对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身免疫疾病约累及5%的人群。常规的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治疗已使多数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基于对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恶性血液病的疗效,HSCT将成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非血缘关系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自1999年12月至今,已冻存脐血8000份,并为临床移植提供脐血110份。现将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为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脐血进行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的长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述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腹部超声改变,探讨其在aGVH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HSCT患者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比较分析aGVHD患者(43例)及无aGVHD患者(30例)的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及肠道声像图变化特征。结果aGVHD患者出现弥漫性肝实质损害、胆囊壁增厚、胆汁淤积、脾脏体积增大及肠蠕动异常等一系列超声变化,与无aGVHD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HSCT治疗后并发aGVHD患者的腹部超声改变有特异性,能够为aGVHD的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大多数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移植治疗,心理很复杂他(她)们一方面渴望通过这一治疗能治愈疾病,另一方面对移植又有一定的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均应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心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介绍移植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熟悉空气层流病房的环境,掌握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尤其在发生并发症时,调节心理平衡,使患者充满信心地配合治疗的护理。近年来,我院为血液病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171例,摸索了一些心理方面的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最近研究表明,使用大剂量正规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仍有50%的患者会出现血管、眼神经及肾脏的并发症。而作者在利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过程中发现患者合并的糖尿病症状消失,这是否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呢?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
  方法:回顾分析既往做过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4例。4例患者基础疾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均为环磷酰胺/全身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均采用环孢菌素A+短程氨甲喋呤,移植前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
  结果与结论:4例患者均造血恢复,移植物证据检测为供者植入,在移植后4-6个月患者血糖均恢复了正常(脱离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1例患者1年后死于白血病复发,其余3例患者随访至今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由于免疫功能的抑制,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发生率50%~80%。白细胞计数在骨髓空虚期几乎为0,极易并发全身严重感染,而口腔溃疡是导致全身感染的主要诱因之一。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由于患者在骨髓空虚期机体抵抗力极差,细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口臭、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口腔护理可预防或减轻患者的并发症,从而达到预防感染、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供、受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HBV血清学标志变化及对临床结果 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79例alloHSCT治疗前供、受者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移植前供、受者HBV感染对受者预后无明显影响.②HBsAg阳性组患者20例,13例(65.0%)出现HBV激活,时间为移植后1(0.5~10)个月,9例(45.0%)并发乙肝相关肝炎.③HBsAg阴性组患者35例,4例(11.4%)移植后HBsAg转为阳性,即出现乙肝血清学转换.其中1例伴随严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④HBsAg阳性组患者移植后出现HBV激活及移植后100 d内肝功能损害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患者(P<0.05).⑤2例(10.0%)HBsAg阳性患者在移植后清除体内HBV,其供者乙肝血清学标志均为HBsAb阳性.结论 供、受者HBV感染不是allo-HSCT的禁忌证;HBsAg阳性是移植后发生HBV激活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应进行规范性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HBcAb/HBeAb阳性患者移植后可能出现乙肝血清学转换,在免疫抑制剂减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其乙肝血清学标志变化;alloHSCT可以通过过继免疫治疗清除患者体内HBV.  相似文献   

12.
Sickle cell disease (SC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onogenic disorders worldwide and affects approximately 100,000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SCD can cause numer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anemia, pain, stroke, and organ failure, which can lead to death. Although there are a few 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s available to patients with SCD, the only current curative option is 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HSCT).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llogeneic HSCT in the treatment of SCD and the outcomes of these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相关参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系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巨核系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对28例HSCT患者的巨核系重建情况与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移植患者在移植后15d内骨髓处于空虚期,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显示均未发现巨核细胞,血小板计数与移植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HSCT后恢复期患者巨核系成功重建且骨髓造血功能恢复22例(22/28),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显示巨核细胞均超过5个/片,恢复的时间平均为63.7d,巨核细胞分类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与BPC无明显相关(r=0.364,P〉0.1)。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恢复期BPC较空虚期明显增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空虚期、血小板输注后及恢复期的MP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DW较空虚期、血小板输注后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DW增高早于BPC增高出现。结论HSCT后,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中,PDW变化最早且增高明显,这为停止输注血小板和骨髓穿刺证实HSCT后巨核系重建是否成功提供了一个早期的重要的实验搴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血凝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止血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江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后并发HC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93例接受血凝酶治疗患者,纳人研究组;80例未接受血凝酶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中Ⅰ、Ⅱ、Ⅲ及Ⅳ级HC患者分别为28、25、20及20例,而对照组中Ⅰ、Ⅱ、Ⅲ及Ⅳ级HC患者各为20例.对照组HC患者采用常规水化、碱化尿液,同时选用广谱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20例Ⅳ级HC患者经上述常规治疗后,出血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进一步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措施后,再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最终出血停止.研究组HC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血凝酶,第一阶段治疗剂量为1 U/次,1次/d,如初次治疗无变态反应发生,间隔1d后,则第二阶段治疗剂量可增加至1 U/次,1~2次/d,第二阶段连续用药3~7 d为1个治疗周期.研究组20例Ⅳ级HC患者经常规治疗联合血凝酶治疗后,出血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故进一步采取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措施后,再次静脉输注血凝酶,最终出血停止.本研究按照研究组第二阶段血凝酶治疗剂量,进一步将其分为1 U/d亚组(n=29)与2 U/d亚组(n=64),再按照第二阶段血凝酶治疗的总剂量分为血凝酶总剂量>6U亚组(n=62)与血凝酶总剂量≤6U亚组(n=31).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HC持续时间,研究组血凝酶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HC复发情况.统计学比较两组HC持续时间,以及研究组的4个亚组血凝酶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相关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HC分级、疾病类型及移植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研究组HC持续时间为(14.5±5.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5±7.7)d,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1,P=0.000).研究组Ⅰ、Ⅱ及Ⅲ级HC持续时间分别为(9.7±4.5)d、(14.2±5.8)d及(23.4±8.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3±8.6)d、(26.8±10.9)d及(36.5±17.8)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9、4.979、2.967,P=0.000、0.000、0.004).研究组与对照组Ⅳ级HC进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前,HC持续时间分别为(26.4±7.8)d与(28.0±10.9)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而经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再给予研究组患者血凝酶治疗,对照组再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直至出血停止时,两组HC时间分别为(6.7±1.6)d与(9.6±2.1)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2,P=0.000).②研究组中,1 U/d亚组经血凝酶治疗后,Fib水平为(2.3±0.6)g/L,低于血凝酶治疗前的(2.7±0.4)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4),而血凝酶治疗前、后PT、APTT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U/d亚组、血凝酶总剂量>6U亚组及≤6U亚组经血凝酶治疗后,Fib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较血凝酶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b水平比较:t=7.170、7.195、2.490,P=0.000、0.000、0.016;血小板计数比较:t=3.563、5.179、2.189,P=0.001、0.000、0.032),而血凝酶治疗前、后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中,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8例患者出现移值物抗宿主疾病(GVHD);对照组中,2例出现肾功能损害,4例出现GVHD,3例出现药源性肝功能损伤.经相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上述不良反应均得以改善.④研究组中,5例患者停用血凝酶后,HC复发,再次应用血凝酶治疗2~3个周期后得到控制;最终因肺部感染与肺泡出血死亡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1例.对照组中,3例HC复发,经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得以控制;最终因重度肺部感染、GVHD及颅内出血,各死亡1例.结论 血凝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用于治疗allo-HSCT术后并发HC,可有效缩短HC持续时间.但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血凝酶治疗HC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是否值得临床推广,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 non-Candida albicans Candida species is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who receive long-term prophylactic antifungal agents. Here we describe three cases of Candida fermentati (C. fermentati) candidemia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Case 1 is fluconazole-breakthrough C. fermentati fungemia, which was well controlled with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Case 2 and 3 were caspofungin-breakthrough C. fermentati fungemia. In case 2, blood culture turned negative for Candida responding to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Although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data for the isolated pathogen suggested the efficacy of both caspofungin and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in all three cases, clinically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seemed to have been more effective for eradication of the pathogen from blood stream. C. fermentati needs to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cause for breakthrough candidemia among post-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antifungal prophylaxis. Discrepancy between in vitro and in vivo susceptibility to antifungals, especially to echinocandins, might provide a clue for the optimal choice of antifungals for C. fermentati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造血干细胞来源体系的不断完善及支持治疗的不断改进,移植成功率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儿童从 HSCT 中获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的生存质量在近年来也逐渐被重视。针对 HSCT 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在国内仍为空白,而国外学者通过各种量表研究发现:(1)HSCT患儿远期总体的生存质量(QOL)良好;(2)移植前后患儿QOL变化规律:移植前患儿的QOL已经下降,且预处理后会立即进一步下降,但移植4~24个月后会提高;(3)与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儿相比,HSCT白血病患儿有更多的晚期不良事件,QOL低于非HSCT患儿及正常儿童;(4) HSCT患儿QOL较公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儿的家庭功能、患儿本身的能力(如社会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而多数研究显示移植时的年龄、性别、原发病、身高等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结论均是由国外研究得出,而我国HSCT治疗后患儿的QOL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移植后患者PRCA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对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 100例ABO血型主要及主次要均不合allo-HSCT患者中,12例发生PRCA。A供O者9例,A供B者1例,B供O者2例。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10例)较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2例)易发生PRCA(P〈0.05)。PRCA的发生不影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发生PRCA时血型转换的中位时问为150.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60.0d)(P〈0.05);红系恢复的中位时间为203.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76.0d)(P〈0.05)。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血型转换中位时间为90.0d,显著长于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55.0d)(P〈0.05);红系恢复中位时间为98.0d,长于有抗B凝集素者(80.0d)(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CA是ABO血型不合移植的合并症之一。A供O是主要ABO血型小合allo-HSCT后PRCA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杀伤(NK)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于移植物植入、抵抗感染,以及抗肿瘤效应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作为NK细胞上的重要受体家族,具有基因组成多样性、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特点.KIR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结合后,对移植后NK细胞增殖起重要调控作用.笔者从KIR家族基因系统,相应配体及对各类型HSCT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KIR配型对HSCT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 (AL) (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M3 型 )患者第 1次完全缓解 (CR1)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AL CR1期HSCT患者 14 0例 ,其中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 HSCT 4 6例 ,auto HSCT 94例 ,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TBICy)、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以及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MAC)方案。allo HSCT组予以环孢菌素A(CsA)或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FK5 0 6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auto HSCT组自体骨髓净化 39例 ,移植后免疫治疗和 (或 )维持化疗 38例。结果  14 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髓系造血重建 ,中位随访时间 70 0 (18~ 5 5 6 3)d ,auto HSCT组与allo HSCT组比较 :移植后 5年无白血病生存 (LFS)率 [分别为 (5 1.5± 5 .4 ) %和 (5 2 .8± 7.6 ) % ]相近 (P >0 .0 5 ) ;累积移植相关死亡率 [分别为 (14 .4± 4 .1) %和 (37.6± 7.8) % ]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累积复发率 [分别为 (5 2 .0± 5 .5 ) %和 (2 6 .3± 6 .9) % ]前者明显增加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uto HSCT组中自体骨髓净化和移植后治疗患者与未经相应处理患者比较 ,5年LFS率显著提高 ,分别为 (6 2 .8± 6 .8) %和 (38.4± 8.4 ) % ,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