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慢性、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终共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独立于肾小球损害决定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病病人预后的直接预测因子[1].尽管ACEI类和ARB类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蛋白尿、阻止肾脏结构包括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但都不能阻碍各种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的恶化,限制了它们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tase,ESRD)的共同途径.近年来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病理严重程度并不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在人类肾脏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几乎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通路[1],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理基础.TIF以肾小管萎缩及消失、肾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为特征[2].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中,肾间质纤维化都可作为肾功能恶化的一个十分准确的预测指标,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比肾小球硬化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故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4.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1990年,Bogenschutz等研究发现IgA肾病患者,若肾小球病变较重,但无明显间质损害者预后良好;而间质损害严重,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者预后不佳,并提出了肾脏间质纤维化是预测肾脏病情的重要指标。随后肾间质损害在肾脏病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继的一些研究表明,肾脏间质纤维化对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间质损害的机制,控制间质损害的发展对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流行病学临床上,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功能进展和预后有密切联系。近20年有关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对象集中于全世界发病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几种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在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10年肾脏存活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肾小球疾病本身。在FSGS中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肾小管间质病变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重要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在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中,肾间质纤维化可作为肾功能恶化的十分准确的预测指标。小管间质损伤已经成为肾小球肾炎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标志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192例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192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85.4%,其中轻度损害占46.9%,中度损害占20.8%,重度损害占17.7%,无损害占14.6%。临床上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二呈平行关系。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随着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的病情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疾病多伴有肾小管和肾间质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既是引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促进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肾间质纤维化(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Risdon[1]、Schainuck[2]、Striker[3]等对人类疾病中的肾脏病理性改变及试验动物肾小球损害模型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率与肾小管萎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Bohle[4]等分析了大量病人的肾活检标本,又一次发现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而非小球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肾小球疾病的GFR下降相关[5]。…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在我国高发,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0%~30%,是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进展是我们治疗IgA肾病的最终目标。众多研究表明肾衰竭、蛋白尿、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一间质纤维化(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RT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RTF特征是正常肾小管和肾间质结构被大量聚集的细胞外基质所代替而导致间质纤维化。大量研究表明,RTF的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动物实验证实,在不伴有RTF的肾脏疾病中,肾功能恶化的趋势较缓。因此,进一步探索防治RTF措施,对延缓终末期肾病的进程,延长患者寿命意义重大。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因其在抗RTF中的积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了目前防治RTF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