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2.
自1980年首例报告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以来,该方法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吞咽困难、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食困难患者肠内营养置管喂养超过3~4周以上就应考虑PEG,但由于诸多原因该方法在国内使用尚不普遍。本文介绍了PEG的适应证和益处,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局限性、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是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n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应用于临床30多年,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少、安全性好、患者耐受性好;该项技术已替代外科胃造瘘,目前PEG已经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首选方法,本文介绍了PEG操作新技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邦素  张亚儿 《当代医学》2006,12(11):28-29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狭窄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的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对临床12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采用PEG并使用能全力实行肠内营养,从中观察患者营养指标变化。结果12例患者均能安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无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2周后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淋巴细胞计数等均有显著提高,体重较肠内营养前也有所增加。结论PEG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且并发症少,且能迅速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因此PEG术可成为长期非经口肠内营养支持的首选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家庭肠内营养(HEN)患者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36例患者接受PEG/J行HEN,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疗效。结果:PEG操作时间平均(6.4±2.1)min,PEJ平均(15.7±4.2)min。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置管操作时未发生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患者在接受HEN2个月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血浆蛋白较支持前均明显提高,而Karnof-sky行为状态分级评分较支持前也有显著改善。结论:经PEG/J行HEN操作简便、安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胃管(NGT)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分为NGT组25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PEG组2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肠内营养,比较分析治疗前后2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患者营养指标高于NGT组(P<0.01),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PEG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NGT组(P<0.01).结论 PEG的肠内营养可改善鼻咽癌患者的营养不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18例患者进行胃造瘘术(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有3例因原发病加重在1个月内死亡,15例在原发病控制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下带造瘘管转出重症监护室。患者术中血压稳定,手术操作时间20.5±2.5min,经再次胃镜检查造瘘管位置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5个月,穿刺部位术后无出血。2例患者术后切口发红,经局部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未观察到出血、意外拔管、腹膜炎、胃结肠瘘、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结论PEG是一种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治疗技术,通过高质量的护理,能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方法将56例因危重疾病致进食困难、咽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鼻饲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26例实施PEG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14 d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白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14 d后体质量指数(BMI)为(18.98±1.31)kg/m^2、(19.32±1.64)kg/m^2,大于对照组的(18.36±1.22)kg/m^2、(18.63±1.67)kg/m^2(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为(2.76±0.28)d,短于对照组的(3.16±0.43)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 PEG操作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54岁,因"反复黑便半年,伴头昏、乏力2天",以"贫血待诊"入院.检查:贫血貌,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平坦、柔软,全腹部未扪及包块,剑突下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血常规:RBC 2.23×1012/L,Hb 52 g/L,HCT 15.8%.胃镜见胃窦小弯侧巨大新生物,表面破溃、覆污苔,胃腔狭小,伴胃潴留,活检易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灌注喂养护理技术.方法:认真细致做好准备和灌注,注意造口的清洗护理,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能长期坚持.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适用于因吞咽障碍而需长期进行非经口喂养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合并吞咽困难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收集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ICU收治的23例合并吞咽困难并行PEG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均在10~25 min,其中22例一次成功,1例因心血管反应中止手术,出血量15~25 ml,术后并发返流性/吸入性肺炎2例,造瘘口旁皮肤感染5例,胃内容物漏出1例;导管堵塞/脱落2例。9例因原发病加重死亡,造瘘口管最长留置时间10个月,最短留置时间2个月。结论合并吞咽困难的危重患者,PEG提供了一个可靠,经济的胃肠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的方法。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Pull法经皮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另3例小肠造瘘术(PEJ)在胃造瘘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ize韧带阶下。结果: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3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3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局部稍拉紧外固定片后,出血停止;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经碘伏消毒、应用抗生素而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EG简单、安全、可行,PEJ的改良方法可一次使小肠造瘘管到达空肠,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肠道营养患者的微创手术.麻醉下行PEG不仅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更重要的是在麻醉监护下保证患者安全.本文总结了PEG术中麻醉用药、方法 和监测等麻醉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在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患者家庭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无法经口进食、在我院实施PEG的脑卒中或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塞9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外伤1例。结果出院后第30、60和120天,患者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0.05或P<0.01)。出院后第30、60和120天的NHISS评分分别为14.0±1.3、14.0±1.1和3.0±1.2,均明显低于出院时的16.0±1.2(P均<0.05)。1例患者发生胃内容物潴留,1例发生反流,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发生内垫综合征。结论PEG人工家庭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或脑外伤后吞咽困难、长期昏迷和营养不良患者有显著治疗作用,可避免患者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18例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成功实施PEG18例,平均耗时15 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2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l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此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EG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廖利春  骆国才  黎慧霞 《海南医学》2016,(15):2460-2462
目的:观察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接受治疗的160例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81例,分别接受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支持和鼻胃管鼻饲胃肠内营养支持,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MI、血红细胞、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19.33±1.84) kg/m2 vs (18.67±1.56) kg/m2;(99.5±12.4)个/L vs (92.4±12.7)个/L;(246.2±26.3) g/L vs (225.7±29.9) g/L;(38.7±4.1) g/L vs (36.1±3.8)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CD8+明显低于对照组[(7.32±1.32)个/L vs (8.45±1.84)个/L;(24.84±4.08)个/μL vs (28.44±4.07)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CD3+、CD4+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92±0.57)个/L vs (2.32±0.62)个/L;(67.84±8.33)个/μL vs (62.17±5.48)个/μL;(42.36±6.11)个/μL vs (36.18±4.92)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6/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6%(4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鼻饲管胃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相比,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