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AgilentDx型超声诊断仪对104例乳腺肿块的病人双侧乳腺多切面对比扫查。结果 104例乳腺肿块均行手术切除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恶性肿块64例,良性肿块40例:结论 超声可实现动态观察,根据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点,可大大提高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率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110例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初步探讨了乳腺肿块超声显像与病理间的联系,旨在更好地分析解释声像图特征,提高乳房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本组11例均为我院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间临床拟诊为乳房肿块的女性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39.4岁。所有病例均有超声、手术和病理结果。 使用仪器为PHILIPS SD 8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麦迪逊48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侧卧位,手臂上举以充分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188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肿块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期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出一个超声诊断的标准。方法 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5位乳腺肿块患者,手术切除肿块188枚,其中良性肿块107枚,恶性肿块81枚。使用仪器:Sequoia512,探头为8MHz-13MHz宽频线阵探头。鉴别良恶性肿块的参数为:形状、边缘、边界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侧后声影、纵横比例。结果 各类良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为97%(104/107)。各类恶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为85%(69/81)。结论 为了提高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必须考虑肿块的声像图特征,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5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以提高乳腺肿瘤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乳腺肿块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肿块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它是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关键。本文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或检出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乳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莫泽来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102):116-117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超声声像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缘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但肿块良恶性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在本组病例中,肿块的血流显像对肿块的囊实性具有明显意义,但对良恶性鉴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超声声像图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苟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4):282-283
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有较多报道。本组回顾性分析了40例乳腺实质性肿块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旨在为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晖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1):55-55
本文就我院1998~2000年临床诊断为乳腺肿块且有手术与病理对照的63例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本组63例均为住院患者,女性62例,年龄21~84岁,男性1例,年龄63岁。所有病例均由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使用美国HPSONOS 5500型彩色电脑超声仪,探头频率7.5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将探头置于乳房表面作常规多方位扫查,注意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各类声像图特点。方法:95例乳腺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按病理诊断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统计归纳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良性肿块的符合率为88.6%(62/70),诊断恶性肿块的符合率为88.0%(22/25)。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预测率为81.1%,超声诊断乳腺良性肿的预测率为95.6%。结论:典型的乳腺良、恶笥肿块不难诊断,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肿块的确认是有效的,可以做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将31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评价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TNBC和non-TNBC组,并分析比较其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 ①31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占16.35%(52/318)。②病理结果显示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0.05)。③超声显示,TNBC组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内部微钙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2~3级的病例数明显低于non-TNBC组(P<0.05)。 结论 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部分患者缺少典型的恶性肿块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及影像学医生对TNB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56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4例,周边高回声晕30例,内部微钙化36例,后方回声衰减35例;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例,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55例,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37例、34例、24例.45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17 cm/s,RI≥0.7).21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DC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1岁.1个月前自行发现右侧乳腺外下象限大小约2 cm×1 cm的皮肤紫斑,未予重视,后右侧乳腺逐渐增大,乳头凹陷,无明显疼痛感.患者自幼右侧乳腺较左侧大.体检:双侧乳腺明显不对称,右侧乳腺明显增大,大小约15 cm ×15 cm,质韧,表面张力大,外下象限可见大小分别约2 cm×2 cm、1 cm×1 cm紫斑.超声:右侧乳腺可见约8 cm×7 cm的混合回声区,其内见多个管状及片状无回声区(图1),边界尚清,略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肿物的周边和内部可见线状、分支状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5.
乳腺黏液癌的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对44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本组28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增强.病理黏液量多,部分边缘呈膨胀性生长.本组误诊率64%(18/28).混合型:本组16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理黏液量少,边缘均呈浸润表现.误诊率19%(3/16).结论单纯型黏液癌类似良性疾病,了解其声像图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淋巴瘤患者26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及X线、MRI的特点,并比较三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4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共检出32个病灶,平均最大径线30 mm,26个(81.3%)病灶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为主,8个(25.0%)呈卵圆形,7个(21.9%)呈小叶状,20个病灶(62.50%)边界清晰,6个(18.8%)周边见声晕,19个病灶(59.4%)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19例患者行乳腺X线检查,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者见点状钙化灶,5例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12例患者发现15个孤立性病灶。10例患者行MRI检查,发现病灶11个,10(90.9%)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所有病灶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超声、X线和MRI对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52%,100%。结论 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及MRI检查有利于乳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块的位置、最大径、内部微钙化、肿块内部血流丰富程度分级(0~Ⅲ级),以及腋窝淋巴结声像图特点,以术后病理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为金标准,应用ROC曲线评价肿物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92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43.5%(40/92),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0%(34/40);淋巴结阴性率56.5%(52/92),超声诊断符合为96.2%(50/52)。原发肿块的最大径、内部微钙化、肿块内血流分布类型及腋窝淋巴结纵横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发生,为临床TNM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原发乳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分析9例(共11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超声、临床及病理特征。 结果 9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4例肿块位于右侧乳房,3例位于左侧乳房,2例位于双侧;其中8个肿块发生于外上象限。肿块大小1.5~9.0 cm,平均(2.87±2.09)cm。9例均为低回声,其中5例为极低回声,4例内部回声不均匀;6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不清;3例后方回声增强,9例均未见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6例血流丰富。术后病理大体形态学均表现为实性肿物、颜色灰黄或灰粉,组织学分型7例为非霍奇金弥漫性B细胞型淋巴瘤,1例为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为T细胞型淋巴瘤。 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检查中,低回声、外上象限、肿物后方回声增强、肿物内有丰富血流信号为主要特征,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及术后病理,其预后与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0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患侧、病灶象限、病灶数目、病灶最大径、病灶纵横比、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分级、肿块内彩色像素百分比(color pixel density,CPD)、最高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腋窝淋巴结纵横比、腋窝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共15项指标,应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8例患者中病灶纵横比>1者75例(69.4%),微钙化57例(52.8%),病灶内血流分级Ⅱ~Ⅲ级57例(52.8%),CPD≥10%者48例(44.4%),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3 mm者51例(47.2%),淋巴结纵横比<1.5者59例(5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项参数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P<0.05),而患者年龄、病灶患侧、病灶象限、病灶数目、病灶最大径、边界、回声分布、最高血流速、阻力指数等9项参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D、淋巴结纵横比及微钙化为腋窝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337、3.754、3.033,95% CI分别为4.537 - 58.826、1.269- 11.108、1.040 - 8.840.结论 乳腺癌患者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部分参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