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年来的急救工作让我们认识到,急救医疗的重点人群任社区,开展社区急救医疗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建立“城市中心医院一急救(120)一社区医院”的社会型急救网络,是提高全社会急救水平、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急救技术培训模式。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300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前考核,采取理论授课、操作练习和情景模拟的培训形式。培训后即刻和6个月后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与培训前加以比较,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两次考核成绩均优于考核前(p<0.05),培训达到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急救水平的目标。结论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亟待提高,实用急救技术在社区医院的培训推广是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社区医院的急诊急救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急救理论上讲,每一位居民都应在急救中心的保护之下生活,而每一个急救中心的服务半径以不大于2公里为好。经过建国以来近50年的努力,社区医院在我国的城市中已十分普遍,其服务半径大致也在2公里左右。仅从这一点看,社会医院就应该成为城市急诊急救体系的基本功能单位。但是急诊与急救恰恰是社区医院薄弱环节。加强社区医院的急诊与急救功能,就会在不增加资金、人员和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大大改进我国的急诊急救工作,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针。1 社区医院的劣势 急诊与急救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医院的薄弱环节,主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提供急救服务的功能,然而目前上海市社区急救能力还相当薄弱,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急救人员、急救设备等资源不足,公众缺乏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具体情况,提出提高上海市社区急救能力的措施,主要为:社区急救网络建设;社区急救网络与急救中心及医院的紧密衔接;社区急救设备配置,急救人员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急救网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一、急救网络建设的现状 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病人的处理结果。国际上先进国家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如何通过互联网对化疗期间肿瘤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综合管理,给予患者优质延续治疗,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方法基于互联网建立综合管理模式,将三级甲等医院医生、社区医院、患者及家属运用互联网平台联系在一起,针对患者化疗间期延续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诊疗。结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的肿瘤患者其社区诊疗意愿及化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互联网综合管理模式,可使肿瘤患者于化疗期间得到系统调护,确保肿瘤患者整体化疗周期完整,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逐步上升的生活质量需求也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急症属于猝死率较高的突发危重疾病,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急救体系和危险因素管理体系,从及时治疗和积极预防两个方面着手,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探讨对社区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537名社区护士问卷调查,了解社区护士急救技能最需要的项目,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培训项目,并进行培训。结果 537名社区护士急救技能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不定期地对社区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能提高护士应急处置能力,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社区急救能力,保障抢救成功率.方法:针对绍兴市越城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及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建立健全急救制度组织、规范急救物品管理、开展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急救模拟演练三位一体的知识培训等系列措施.结果: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规范了急救流程、保证了急救物品完好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评估-决定-执行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结论:建立健全急救制度组织、规范急救物品管理、开展理论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急救模拟演练三位一体的知识培训等系列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区急救综合能力,保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周伟梁  秦伟毅  苏磊  华黎电  彭雄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51-2852,285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源性猝死病例情况,探讨院前急救有效模式。[方法]对101例院前急救的心源性危重病例发病情况、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社区急救情况、医务人员到达时间和急救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疾病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猝死率为88.12%(89/101);院前社区急救率为35.64%(36/101),猝死率50.00%(18/36),未急救率为64.36%(65/101),猝死率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004);医务人员到达前猝死率为71.29%(72/101),到达后猝死率为58.62%(17/29);患者猝死与年龄无关(χ2=2.67,P=0.61);现场急救成功率为41.38%(12/29)。[结论]院前急救成功率与社区对患者是否及时急救和120到达时间密切相关;应大力普及居民急救常识,提高社区急救能力,建设以社区急救为基础、以120急救为载体、以医院急救为目的地的三位一体急救网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了远程监护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提出构建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的研究。方法:该系统由家庭部分、救护车部分、社区部分和医院中心站4部分组成,并以深圳宝安人民医院和其所辖的10个社康站作为研究基地,对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实行远程监护。结果:构成了功能强大的家庭急救监护网络系统,将急救监护功能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结论:能够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减少院前猝死率,提高急救水平,降低死亡率,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间的联系、合作,缓解了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医院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医院租赁中心的发展。方法:在该系统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急救设备的集中管理调用效率以及提高通用设备的利用率,再结合急救设备的模拟演练,提出医院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结果:通过医院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完善了急救设备的集中管理效率,提高设备的调用速度和通用设备的利用率。结论:该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将极大提高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管控水平,非常适合于采用"军卫一号"信息管理系统的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顾璇 《中国卫生资源》2009,12(3):142-143
近年来,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等已成为制约院前医疗急救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探索急救医务人员合理定位、提出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使用方式、试行建立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等,以达到调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急救医师队伍,推进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临床急救时的缺血情况,探讨了临床血液应急预案的建立及紧急情况下的异型血输注原则,旨在为临床急救缺血时的应急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突发事件和卫勤急救的特点,对做好保障准备提出了人员、装备、训练等要求,指出了急救卫生装备体系与目前应对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装备配置、增强急救车辆的防护、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办法,全面提升了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应急卫勤保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CONTEXT: Many small rural hospitals struggle to attract sufficient numbers of suitable patients. Inadequate patient throughput threatens the viability of these hospitals and, consequently, the financial, physical, and social well-being of the whole community.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any emergency ambulance patients are routinely taken past their local small rural hospital to the area's major receiving hospital. PURPOSE: To quantify the ambulance pass-by of local small rural hospitals and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s occurrence.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mbulance and hospital records of 3 small rural centers in central Victoria, Australia. RESULTS: Ambulances transpor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past their local small rural hospitals to the area's major receiving hospital. This takes less time for paramedics than bringing a patient to the local hospital first if the patient is then redirected by that hospital to the larger hospital.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ases in which the local hospital redirects ambulances to the regional hospital and the rate of ambulance crew decisions to use the local hospital. CONCLUSIONS: If some patients are being transported directly to the major receiving hospital because paramedics are considering their own time commitments when making patient transport decisions, this could have revenue implications for rural hospitals. Attracting appropriate local ambulance patients to the smaller hospitals may provide an income source that is currently lost to the crowded major receiving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培训对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效果。方法对急诊科在岗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专科培训。结果通过对急诊护士的专科培训,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系统有效的专科培训是提高急诊科护士整体素质和急救能力、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