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振娟  林平  王蕊 《护理研究》2007,21(5):400-402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人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以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对112例不同起搏模式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3种起搏模式下病人的QOL水平。[结果]除机体疼痛、角色情绪2个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3种起搏模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AI型、DDD型起搏器的病人生存质量优于VVI型起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下病人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均能进行日常活动且植入全自动双腔起搏(DDD)型或全自动双腔起搏频率适应(DDDR)型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32例)和病窦综合征(心房、心室感知均≤10%)(51例)病人83例,进行前瞻性、随机、交叉、双盲对照研究,对起搏器随机程控为不同模式各1个月,在每种模式末,所有病人均填写Hacetepe生活质量问卷和Karolinska生活质量问卷中心血管症状学问题问卷。[结果]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的病人,与心室起搏感知频率适应(VVIR)模式相比,DDD起搏模式下,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病窦综合征病人,与DDD模式相比,DDDR、VVIR起搏模式时,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VVIR模式相比,DDDR起搏模式时,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改善,但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的病人,DDD模式是较佳的起搏模式;病窦综合征(心房、心室感知均≤10%)病人,DDDR模式是最佳的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明欢  喻红  董翠萍 《全科护理》2014,(25):2353-2355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对食管癌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围术期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肿瘤生存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 生存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病人负性情绪、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出院后的老年乳腺癌病人按照建档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需提供咨询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首次建档时及6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首次建档时两组 SAS、SDS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值较首次建档时明显降低(P〈0.05),QOL各维度评分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首次建档时(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社区老年乳腺癌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文护理对康复期肿瘤病人生存质量(QOL)改善的意义。[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118例肿瘤康复期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实施人文护理前后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肿瘤康复病人在住院期间QLQ—C30多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人文护理有助于改善康复期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两组病人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3个月时进行生存质量测评(QLQ-C30)。[结果]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总体生存质量、5个功能维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7个症状维度(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化疗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抑郁病人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对筛选出的社区老年抑郁病人62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再随访3个月,采作老年抑郁量表(GD6)、健康调查问卷(SF-36)第2版调查病人6个月时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6个月时,干预组病人GDS分数显著低于干预前,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个月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病人GDS分数与干预前3个月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GDS分数与对照组病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干预组病人在生活质量的情感职能(RE)、活力(VT)、心理功能(MH)、社会功能(SF)维度分数显著高于时照组病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8个维度分数均显著提高,与3个月时比较差异不明显;对照组病人6个月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活力(VT)、躯体疼痛(BP)及总体健康(GH)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干预前,与3个月时比较各维度分数差异较小。[结论]对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能长期地减轻病人的抑郁症状。提高其心理社会方面的生活质量,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QOL)的状况,探讨COPD病人社会支持与QOL的关系。[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病人60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生存质量测评表进行调查,分析COPD病人的社会支持与QOL的相关性。[结果]COPD病人的社会支持与QOL均低,社会支持与QOL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COPD病人的社会支持与QOL密切相关,社会支持高的COPD病人QOL也高;护理过程中要重视病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病人的QOL。  相似文献   

9.
周欢  钟玉杰  王秀芬  张贤  王芳洁 《护理研究》2008,22(7):1809-1810
[目的]研究社区空巢老人自我概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WHO生存质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长春市光机社区292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自我概念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38,P〈0.05)。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空巢老人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空巢老人自我概念对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教育,完善社区医疗保健系统,帮助他们适应角色改变,使其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概念水平,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许冬梅  郑延琳  齐国先 《护理研究》2007,21(13):1175-1178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下病人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均能进行日常活动且植入全自动双腔起搏(DDD)型或全自动双腔起搏频率适应(DDDR)型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32例)和病窦综合征(心房、心室感知均≤10%)(51例)病人83例,进行前瞻性、随机、交叉、双盲对照研究,对起搏器随机程控为不同模式各1个月,在每种模式末,所有病人均填写Hacetepe生活质量问卷和Karolins-ka生活质量问卷中心血管症状学问题问卷。[结果]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的病人,与心室起搏感知频率适应(VVIR)模式相比,DDD起搏模式下,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病窦综合征病人,与DDD模式相比,DDDR、VVIR起搏模式时,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VVIR模式相比,DDDR起搏模式时,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改善,但心血管症状和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的病人,DDD模式是较佳的起搏模式;病窦综合征(心房、心室感知均≤10%)病人,DDDR模式是最佳的起搏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骨折病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系统化、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统一发放问卷,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康复知识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折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部围针结合体针在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分为头部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实验组),焦氏头针体针结合康复组(对照组1),及康复组(对照组2)。判定标准为上田敏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头部围针组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实验组ADL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其他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部围针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结果疗效与常规治疗的28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5—12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新生儿出生时健康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睡眠质量、排泄情况、子宫复旧、产后抑郁程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59例。用药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心电图QTc、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60%,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效率为87.2%,总有效率78.0%。用药过程中仅有心率减慢、QTc延长及早期收缩压下降。索他洛尔治疗房、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剂量以160mg/d为宜。  相似文献   

18.
简要概述了大蒜素对实验糖尿病动物糖代谢、胰岛β细胞、糖尿病血糖干预的作用机理,以及大蒜素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复训练时间选择对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斌 《临床医学》2009,29(5):5-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在发病后1、3、5 d给予康复训练,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 d组较其他组吞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d组疗效最好,有效率为90.63%。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第3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贵明  张清  魏力 《全科护理》2009,7(24):2165-2167
[目的]调查腹部手术病人的焦虑水平及应对方式,对病人的应激反应进行心理干预并分析其对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对80例病人在术前进行问卷调查,监测并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率和血压,测定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问及排气时间等恢复相关指标。[结果]心理护理后两组病人术前焦虑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率、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也显著提前(P〈0.01)。[结论]病人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干预措施有助于病人缓解和控制住院及手术所引起的应激,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前的焦虑水平,协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及术后早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