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D一半乳糖诱发白内障,从实验开始第4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结膜下注射,双眼点重组水蛭素.在实验开始第8,14天用检眼仪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晶状体,测定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重组水蛭素可显著推迟白内障发生时间,减轻混浊程度,降低MDA含量及增大SOD活力.结论:重组水蛭素对半乳糖诱导的大鼠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3.
茶色素对大鼠D—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观察茶色素胶囊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和饮用D-半乳糖水溶液,制作D-半乳糖性糖尿病白内障模型,以茶色素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茶色素不仅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明显的延缓作用,保持实验大鼠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达30%,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经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P 相似文献
4.
半乳糖诱导白内障大鼠异常晶状体蛋白X36与白内障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乳糖诱导白内障大鼠异常晶状体蛋白X36的出现及其与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半乳糖饲养SD大鼠,诱导白内障;选不同年龄大鼠(出生后1天、2周、8周、8个月及1.5年)作老化进程对照组;提取水溶性晶状体蛋白,双向电泳(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SDS-PAGE)得到大鼠晶状体蛋白电泳图形,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扫描蛋白图形并确认各主要晶状体蛋白组分及异常晶状体蛋白X36.结果:(1)异常晶状体蛋白X36相对分子质量约27 000、等电点约4.5.(2)X36蛋白在对照组不同年龄大鼠的水溶性晶状体蛋白中均未出现.(3)X36蛋白在Ⅲ期及以后各期糖性白内障大鼠的眼晶状体水溶性蛋白中均有出现,且含量逐期增加.结论:半乳糖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晶状体蛋白X36,该蛋白含量随白内障程度加重而增加,与大鼠生理性老化无关. 相似文献
5.
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动态观察和定量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白内障的发生机理和药物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白内障研究的动物模型有很多种[1],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是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但对其进行详细的眼科动态观察和客观定量分级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自行研制的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60例老年前期白内障和77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全血半乳糖激酶(GK)活性。此二组的GK活性水平均与对照组一致(P>0.05),但老年前期白内障组中GK杂合子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GK活性部分降低者发生白内障的危险也比正常人大。因此,不论是GK缺乏的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均应限制乳品的摄取。 相似文献
7.
肌注雄蚕蛾精液乙醇提取物对半乳糖所致豚鼠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蚕蛾精液乙醇提取物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有明显的防治作用(P<0.01,P<0.001),且雄蚕蛾精液乙醇提取物的大剂量组对半乳糖所致白内障的防治作用与白内停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观察了经筛选出的黄芩、石斛、菟丝子及玉蝴蝶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四种中草药对半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其保持透明晶状体的百分率分别为:50%、36.8%、33.3%及28.6%,而且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效果依次为黄芩>石斛>菟丝子>玉蝴蝶。 相似文献
11.
苦荞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苦荞粉预防高脂肪所致大鼠高旨血症进行初步研究。将体重160-180g的2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实验组,每组9只,30d后宰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Sak衍生体对高血脂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制备高脂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高脂组及正常对照组。药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Sak衍生体进行干预,剂量为0.5 mg?kg-1,隔天注射,共15次;其他两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的血小板黏附率和二磷酸腺苷二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放免法检测血小板中钙调蛋白(CaM)含量以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血栓素(TXA2)的释放量。结果:与高脂组大鼠比较,药物组高脂大鼠血小板黏附功能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分别是63.5%±6.71%与44.7%±8.13%,P<0.05;91.56%±9.01%与81.22%±3.45%,P<0.05),血小板中CaM含量与TXA2的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Sak衍生体通过对引起血小板活化途径的干预,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及聚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SODN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LEC)中抗氧化系统活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以半乳糖诱发兔晶状体形成白内障,以不同浓度c-myc ASODN导入LEC后检测LEC中GSH-Px、SOD活性。结果 在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LEC中GSH-Px、SOD活性明显降低,导入不同浓度c-myc ASODN后,LEC中GSH-Px、SOD活性明显增加。结论在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导入c-myc ASODN后能改善LEC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益气活血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的观察益气活血对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清中TC、TG、LDL—CxHDL—c、ApoAI、ApoB100的含量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法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作用及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六组,造高脂血症模型后,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高、中、低剂量及非诺贝特治疗,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TC、TG、LDL—c、HDL—c、ApoAI、ApoB100的含量。结果益气活血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G、TC、LDL—c、APOB100水平,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HDL—C和APOAI水平,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云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24(3):8-10
目的 探讨参七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sD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单纯模型组、维生素E组、参七汤组.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后,测定其脑组织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含量显著降低,MDA、NO、NOS的含量显著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七汤组、维生素E组大鼠脑组织中SOD的含量明显增高,MDA的含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七汤组、维生素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参七汤组NO、NOS的含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维生素E组大鼠脑组织中No、NOS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参七汤能减轻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NC)和高脂血症组 ( HL,喂饲高脂饲料 )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并计数分类。结果 :与 NC组比较 ,HL组的正常红细胞百分比由 76.4 %减少到 4 5.7%、棘型红细胞、球口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分别由4 %、2 .2 %、1.5%增加到 17.3%、10 .4 %、5.8% ,嵴型和其它异型红细胞也略有增加。结论 :高脂血症的异型红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高脂组 (HL ,n =8)、核黄素组 (RF ,n =8) ,均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 ,后两组加喂胆固醇和猪油 ,其中RF组增喂核黄素 2 0mg/天。饲前取血测血脂 ,尔后每周在HL组及RF组随机抽样复查。饲 5周后 ,取血样测血脂、vWF、NO、MDA水平 ;取主动脉弓制作光镜标本 ,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胸主动脉制作 3~ 4mm长的血管环 ,用于血管张力的测定。结果 饲前各组血脂水平无差异 ,2周后 ,NC组血脂水平无变化 ,HL组与RF组血脂水平升高 ,以LDL C和TC为甚。 5周后 ,HL组、RF组血清TC、TG、LDL C水平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RF组明显低于HL组 (P <0 .0 5 ) ;HL组血浆vWF、MDA水平高于NC组 ,NO水平低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RF组除MDA显著高于NC组 (P <0 .0 5 )外 ,其他指标与NC组无明显差异 ;HL组、RF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对ACh舒张反应、对NE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小于NC组 (P <0 .0 5 ,或P <0 .0 1) ,但RF组显著大于HL组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下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结论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比较血脂康与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0例与辛伐他汀组30例,血脂康0.6 g,2次/d;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10mg,1次/d.疗效为8周.结果 (1)血脂康组降低血清TC、TG和LDL-C分别为25%、34%和32%,升高HDL-C为18%;辛伐他汀组降低血清TC、TG和LDL-C分别为22%、26%和27%,升高HDL-C为6%.血脂康组降TG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而且血脂康组改善血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治疗2型糖尿病型高血脂症中,血脂康与辛伐他汀临床疗效相似,调脂效果相当,但血脂康降TG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