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脑静脉窦血栓的局部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其致病原因众多,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重症患者常会有急剧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高热、局部或全身抽搐,甚至颅内出血,最初就诊时往往难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少见 ,但预后凶险。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研究的深入 ,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CVST的临床研究现状 ,重点讨论了溶栓疗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赵卫东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1):1273-1275
目的 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2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早期多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3)影像学表现为非动脉分布区多发性脑梗死,有的伴有出血。(4)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5)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佳。结论 CVS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考虑到CVST,及时行头颅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依据病因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少见,但预后凶险,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研究的深入,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文章简要介绍了CVST的临床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溶栓疗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9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其规律性。结果:发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多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局限性梗死灶及伴有渗血或血肿,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应用脱水、间断穿刺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并辅以口服华法令抗凝及病因治疗等,本组9例病人中,4例基本痊愈,4例症状好转,1例自行出院。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MRA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EFNS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Einh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10):721-726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药,如剂量调整的静脉肝素或体质量调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溶栓治疗;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痫性发作和降低颅内压。我们通过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资料库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检索,对支持这些治疗措施的证据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在现有最佳证据基础上制定了CVST治疗的推荐意见。综述性文献和书籍章节内容亦被包括在内。通过共识达成推荐意见。当缺乏证据但能达成明确的共识时,我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述为良好临床实践要点(GPP)。无抗凝禁忌证的CVST患者应接受体质量调整皮下注射LMWH或剂量调整静脉肝素治疗(GPP)。伴发CVST相关性颅内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证。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的最佳疗程尚不清楚。如果CVST继发于可迅速消退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治疗可持续3个月;对于原发性CVST和存在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则需要治疗6~12个月;对于有过≥2次CVST以及有过1次CVST但存在严重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考虑永久性抗凝治疗(GPP)。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对CVST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如果充分抗凝治疗后患者仍然出现病情恶化并且排除了其他导致恶化的因素,溶栓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无颅内出血的病例(GPP)。在重症CVST患者中,关于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伴脑组织移位)的某些治疗措施的风险和益处尚无对照资料。抗水肿治疗应作为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包括过度通气、渗透性利尿药和颅骨切除术(GPP)。 相似文献
10.
1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而又特殊的类型 ,仅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 3 5 % [1 ] 。由于其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临床诊断较困难 ,误诊率可达 5 0 % [2 ] ,且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如未经积极适当的治疗 ,预后极差 ,死亡率可达 1 0 %~ 2 0 % [3]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及治疗CVT ,是关系到患者预后的关键。现报告我院 3例CVT ,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例 1女性 ,2 6岁 ,工人。因剖腹产后 3天头痛、呕吐、视物不清 2天于 1 988年 8月 2 9日由我院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扩张球囊在介入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机械碎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35例患者,在介入溶栓治疗中使用扩张球囊进行碎栓,观察其疗效、可行性及并发症,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 35例患者球囊均顺利到位并成功碎栓,术中即刻病变静脉窦开通良好.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腰椎穿刺压力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出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GCS)由术前平均11分提高到14分.术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球囊破裂1例,浅静脉栓塞1例.随访半年仅1例患者因未规范服华法林而复发.结论 扩张球囊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并发症主要与操作和球囊选择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静脉窦血栓(CV ST)是一种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以单纯颅内压增高为表现,也可以突发、罕见的致死性卒中为表现,病情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迅速变化,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1]。临床上治疗CV ST的方法主要为抗凝和溶栓。抗凝方法已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2]。现对CV 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 50万 U尿激酶加入 2 5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 0 .5 h内注入 ,同时用血压袖带包扎加压在患肢大腿处。结果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率达 90 %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对2002年4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14例CV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VST的急诊识别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受累的静脉窦有上矢状窦4例,横窦1例。常规MRI可见受累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高低不一,2例脑实质内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1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3例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及静脉窦壁强化表现,1例脑实质内出现脑回样强化。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发病年龄早 ,进展快 ,病死率高。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现对我院 1 986年以来收治的 1 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 5例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 31 .5岁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1 3例 (诱发因素为产后 1 0例、口服避孕药 1例、贫血 2例 ) ,横窦血栓形成 2例(产褥热、化脓性中耳炎各 1例 ) ,海绵窦血栓形成 2例 (面部疖肿、化脓性上颌窦炎各 1例 ) ,上矢状窦合并其它静脉窦血栓形成 1例 (肺… 相似文献
18.
田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0例经住院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CVST患者发病年龄在18岁~46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多见;女性尤其以孕产妇最多见;多以头痛伴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肢体无力,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表现;神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水肿、梗死、梗死后出血、静脉窦不同程度梗阻,MR+MRV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压颈试验阳性率为71.8%(28/39)。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阳性34例,D-二聚体阳性26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后,治愈39例,好转13例,转院和自动出院7例,死亡1例。结论 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以头痛、呕吐等为临床首发症状的围产期女性或中青年人,应及早采取MR+MRV检查,及早诊断,并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病因及对症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CVT早期诊断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74-874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局部溶栓治疗。结果165例病人经治疗1周后治愈58例,好转102例,治愈好转率97%。其中病程超过7d者23例,治愈好转率83%。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1周者,也可考虑溶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