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血管内治疗(神经介入)的导管操作技巧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X刀、γ刀的广泛应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方法不断增多,但对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争论也不少。尽管显微外科手术后有许多并发症,但许多学者认为显微外科手术能立即根治AVM,故它在治疗AVM中居重要地位。血管内单一治疗法的治愈率并不理想,但可作为手术全切AVM的重要术前步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成为手术或栓塞后治疗AVM的一个重要补充方法。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对AVM(特别对大中型)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s)中的作用,作者从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对27例巨大AVMs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每个患者于术前均行AVMs血管内栓塞。结果显示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大大降低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可有效地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本研究提示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s)中的作用,作者从1996年8月至1998年4月对27例巨大AVMs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每个患者于术前均行AVMs血管内栓塞。结果显示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大大降低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可有效地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本研究提示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治疗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微侵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治疗脑动静脉畸开(AVM)的方法不断增多,但大中型AVM和位于脑深部、重要功能区或复杂的AVM采用单一疗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两种或三种技术结合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AVM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文章就综合疗法的适应证、优点和治疗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部分容积分期放射外科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成功地治愈1例症状性巨大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男性,52岁,因脑室内和左顶叶出血致右侧肢体轻偏瘫而住院。血管造影示左额顶枕部巨大AVM(5cm×9cm×6cm),两年内先后行6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用明胶海绵和聚乙烯醇颗粒),但仅获部分闭塞。此后又2次用颗粒行血管内栓塞治疗,AVM病变又有减轻。病人一直表现有头痛、癫痫发作、间断性右侧肢体感觉障碍和轻偏瘫。为改善症状并防止再出血,又行开颅手术,结扎并直接栓塞主要供应血管,术后遗有右侧肢体偏瘫和中…  相似文献   

6.
李国新 《山东医药》1999,39(7):44-45
脑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中较难的课题。目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及神经放射学的进步,其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但对复杂型脑AVM(大型、深部、重要功能区、高流量)的治疗仍较困难。近十几年来,栓塞治疗的广泛开展,为脑...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唐军 《山东医药》1998,38(10):19-20
对5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采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解剖治愈16例,畸形闭减少80%以上9例,50% ̄80%19例,少于50%8例,4例栓塞后又行手术切术,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误栓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NPPB)3例,认为血管内栓塞治疗AVM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位于功能区,巨大和深部的AVM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作勤  李玉亮 《山东医药》1998,38(11):38-38
目前治疗AVM主要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手术疗法和放射疗法。三者各有其适应症,并且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单纯依靠一种方法很难达到治愈标准。影响AVM疗效的因素很多,如AVM的大小和部位、AVM的供血动脉情况(多支供血的AVM在畸形血管团的构筑上多为间隔或构...  相似文献   

9.
AVM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军 《山东医药》1998,38(11):38-40
自60年代Luessenhop和Spence首先报道经股动脉插管,将3mm直径的塑料或钢球注入颈内动脉,利用血流的趋向性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AVM以来,栓塞疗法进展较快,并成为治疗AVM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5年,在AVM的基础性研究、导管选择、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应用(正)丁基氰丙烯酸酯(nbutyl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动静脉畸形(AVM)能够闭塞AVM瘘口和相应的供血动脉,尤其是手术难以控制的深部供血动脉。但高流量型AVM由于病灶内血流量大,限制了聚合物栓塞A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者?..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栓塞剂中,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因其具有质软、无粘附性、良好的射线不透性及长时间稳定性的特点,可用于脑AVM的栓塞。本研究从临床、放射学和组织学三方面验证了用CAP溶液栓塞治疗脑AVM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病,AVM模型大体分为动静脉瘘、含畸形血管团的动物模型、体外AVM模型及计算机数学模型等。动静脉瘘模型适用于AVM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血管团的模型、体外AVM模型可 用于AVM栓塞治疗的训练、教学及 塞检验;计算机数学模型可用于模拟AVM遥病理生理特点及治疗过程。文章综述了以上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塞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急性脑梗塞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89例脑梗塞患者血清sVCAM-1,并与43例脑出血和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24小时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塞灶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塞灶组和小梗塞灶组。脑梗塞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在脑梗塞发生24小时至7天呈上升趋势,7~14天呈下降趋势,但第14天sVICAM-1水平仍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后并发感染者在14天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感染者。研究结果提示,sVCAM-1与急性脑梗塞密切相关,在脑梗塞中深入研究sVCAM-1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血管内神经外科开始于1983年,主要由神经外科医师,少数为放射科和神经内科医师来完成。据调查,1979~1999年期间,我国有108名医师从事血管内神经外科工作,共进行介入治疗9,739例。我院于1991年开展血管内神经外科工作,至今治疗脑血管病达200余例。1 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脑AVM,是将栓塞材料经导管注入畸形团,形成血栓性闭塞,以防止破裂出血和盗血引起的缺血。其意义除使部分病例达到解剖治愈外,也为脑深部、功能区、高血流量手术无法完成的病灶,在治疗上开辟了新的途…  相似文献   

15.
PTMV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的观察张维东,张金荣,杨燕斐,刘晓惠,朱小玲,陈 湛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PTMV)研究显示PTMV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及心钠素(ANP)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不能发现的脑干、丘脑或基底核的血管畸形(AOVM)再出血率很高 ,且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以往许多神经外科医生都不太提倡直接手术切除 ,但近年来已有成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这些深部AOVM的报道。研究人员旨在评价显微手术切除脑干、丘脑或基底核AOVM的临床效果。自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5月间共对 5 6例 5 7个深部AOVM进行了 6 3例次显微外科手术。所有病人均经MRI证实 ,约 2 /3血管造影为阴性。所有病人至少有 1次出血性发作 ,平均为 2 1次 (1次 17例、2次 2 0例、3次 16例、4次 2例、6次 1例 ) ,入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VCAM-1在新月体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估诊断与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肾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CAM-1、CD4^+、CD8^+和CD68^+细胞在不同患者中的分布及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肾小球新月体处VCAM-1均呈强阳性表达。VCAM-1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内皮素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田昌  田青 《高血压杂志》1996,4(3):171-178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odulin,AM)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活性和VSMC增殖的作用。方法测定培养的VSMC内MAPK活性和3H-TdR参入。结果10-8ET-1可明显增加培养的VSMCs内3H-TdR参入(增加67%,P<0.01)和APK激活(活性增高11倍,P<0.01),而10-10~10-7mol/L肾上腺髓质素(13-52)[AM(13-52)]与ET-1(10-8mol/L)同时孵育,则可显著抑制ET-1的上述作用,与10-8mol/LET-1单独应用时相比,3H-TdR参入和MAPK活性分别减低22%~52%(P值均<0.01)和8.1~29.4%(P值分别<0.05或0.01)。而单用AM(13-52)对培养的VSMC3H-TdR参入和MAPK活性无明显影响(P值>0.05)。结论AM(13-52)具有抑制ET所致的MAPK激活和VSMC增殖的作用。AM与ET相互作用,参与内皮源的细胞旁分泌调节体系的构成,共同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分析VCAM-1在新月体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肾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CAM-1、CD4+、CD8+和CD68+细胞在不同患者中的分布及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肾小球新月体处VCAM-1均呈强阳性表达。VCAM-1表达增加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新月体肾炎患者肾小管及间质细胞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其表达程度与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且不同类型患者间差异不明显。MP冲击治疗能明显减少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但对VCAM-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VCAM-1是介导新月体肾炎新月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月体肾炎存在肾小管上皮及间质细胞VCAM-1的异常表达,MP冲击治疗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转归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8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40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手术夹闭组),45例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组)。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栓塞组男性(37.5%对40.0%;χ2=0.056, P=0.813)、高血压(30.0%对33.3%;χ2=0.109, P=0.742)、吸烟(50.0%对48.9%;χ2=0.010,P=0.918)、饮酒(45.0%对46.7%;χ2=0.024,P=0.878)、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50.0%对48.9%;后交通动脉:35.0%对33.3%;大脑中动脉:10.0%对11.1%;椎动脉:5.0%对6.7%;P均>0.05)、动脉瘤最大直径<10 mm(80.0%对77.8%;χ2=0.063,P=0.802)、Hunt-Hess分级1~2级(55.0%对57.8%;χ2=0.066,P=0.797)、Fisher分级1~2级(60.0%对57.8%;χ2=0.043, P=0.835)和发病至治疗时间<72 h(62.5%对64.4%;χ2=0.035,P=0.853)患者的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7.5%对91.1%;P=0.364)和转归良好率(65.0%对68.9%;χ2=0.145, P=0.703)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夹闭组无死亡病例,血管内栓塞组死亡1例(2.2%),但无显著性差异(P=1.000);手术夹闭组有1例(2.5%)发生脑梗死,血管内栓塞组未发生脑梗死,亦无显著差异( P=0.471)。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在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