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景委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7,(1)
利福平是一种有效的杀麻风杆菌的药物,可在6周左右使细菌形态指数降低到0,而其他抗麻风药物则至少要6个月。因而期望利福平:(1)可有抗原释放量的减少;(2)由于迅速杀死麻风菌,反应期限可以缩短;(3)如果利福平在使用类固醇时有效,治疗过程中能抑制反应当可减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段辉全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1)
面部反复外用高效类固醇激素后,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类固醇酒渣鼻。作者报告5例因反复外用氟化类固醇激素而发病的患者,这些药物均是患者未经医师处方私自购买使用的。例1.女性,76岁,可能是由于轻度脂溢性皮炎面部外用氟化类固醇激素已5年。面部呈明显红斑,大的丘疹和结节。经服用四环素、外用氢化可的松皮疹消失。例2.女性,72岁,鼻部因瘙痒外用倍他米松2年。局部发红、小脓疱。服用四环素、外用氢化可的松后皮疹迅速消退。例3.女性,46岁,外用氟化类固醇激素约8年出现类固醇酒渣鼻。经四环素内服、外用氢化可的松1月后消退,但残留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例4.男性,20岁,由于轻发的非特异性皮炎外用倍他米松1年,出现红斑、丘疹和结节,亦经同样治疗得到显著好转。例5.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5岁,多数在20至30岁.除5岁女孩患者的传染方式不明外,男患者都有冶游史,女病人由其性伴检查发现.潜伏期多数3~7天. 相似文献
4.
季拜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8,(3)
本文报道一例在用利福平治疗期间患天疱疮,停用该药后病损完全消退。患者女,65岁,1973年10月肾脏切除术后,组织学检查患结核病,采用利福平、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1974年7月在患者躯干、四肢出现大疱性损害、口部有浸渍区。大疱有的破裂,有的未破,周围绕以红晕。早期损害活检显示基底层上大疱形成和棘层松解,直接法免疫荧光检查在整个表皮层有细胞间IgG沉积,在血清中呈现抗细胞间质抗体,滴度为1:5120。肝功检查转氨酶和硷性磷酸酶增高, 相似文献
5.
6.
前言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口服)应用于皮肤科临床约有3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治疗许多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不可缺少的有效药物。但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和撤药时常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多年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较理想的投药方式,以图充分发挥激素的治疗效力,避免或至少大大减轻常规的每日分次服法的各种弊病。目前普遍采用的每日(早上)1次服法和隔日(早上)1次服法已是众所熟习的改良给药法。在短时间内静脉输注巨量激素——冲击疗法(pulse therapy)是另一种新的给药方式,据初步评价,其主要优点是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降低维持量和延长症状缓解期。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UV)对皮肤的作用和影响因皮肤类型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中波紫外线(UVB)对皮肤所产生的反应则更明显,它是皮肤日光型分类中的主要依据,也是预防UV对皮肤损害的重要波段。研究在同一皮肤类型(或东方人种)皮肤对UVB的反应情况和部分皮肤生理参数对UVB反应的影响是预防UVB对东方人皮肤损害的基础。笔者通过黑素指数(melaninindex,MI)、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I)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等不同皮肤生理参数对UVB反应的影响和他们在UVB反应后的改变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1978年Shapiro等发现胎盘中缺乏类固醇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S)的孕妇所生男孩,以后都发生了性联隐性鱼鳞病(RXLI)。同年作者对25例RXLI病人及其母亲(基因携带者)与健康人、其他类型鱼鳞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RXLI患者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SS的活性完全缺乏,患者母亲的SS活性明显下降,而正常人及其他类型鱼鳞病患者的SS活性正常,且RXLI病人的其他组织中也有此酶缺乏。因此认为,SS的缺乏与RXL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富和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6,(2)
近年来关于皮质类固醇软膏外用引起的皮肤损害的副作用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副作用可分为三类:1.皮质类固醇本身引起者(包括过敏机转引起的及药理学作用引起的)。2.软膏基质引起的(包括基质抗原及基质刺激原)。3.软膏中含有的配伍药物(如各种抗菌索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本篇主要讨论非过敏性反应的副作用,因此应认识皮质类固醇的生物学作用及药理学作用。其主要作用为:1.血管收缩作用,2.抑制表皮细胞的更替(Turn over),3.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形成,其中包括胶原及酸性粘多糖的抑制,4.稳定溶酶体,5.抑制黑色索的形成。一、主要非过敏性皮肤损害的表现:1.萎缩,长期的皮质类固醇软膏局部涂抹或封包疗法,可引 相似文献
11.
王荷英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8,(4)
本文报告3例患者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致使皮肤细菌感染恶化.这类病例虽然发生率很低,使病情恶化者尤少,但作者将此作为慎重外用此类药的经验.病例1.11个月女婴,反复发生尿布性斑疹一个月,停用龙胆紫后改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外用,结果病情恶化,两侧腹股沟和大阴唇皮疹发展成深在溃疡,检出绿脓杆菌,诊断为重症溃疡.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李文忠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8,(1)
近年来利福平已用于治疗麻风。此药对人麻风杆菌具有快速的杀菌作用,但也曾有人担心可能会发生耐利福平的菌株。作者报告一例耐砜类药的瘤型麻风在单用利福平治疗43个月以后发生了临床和细菌学复发,经鼠足垫研究证实为耐利福平的病例。患者男性,49岁,自18岁起即患瘤型麻风。于1946~1968年间曾用砜类药物不规则治疗(开始时为普罗明,后来为达艾松)。于1968年尽管仍在进行达艾松治疗,但出现了临床复发。小鼠足垫研究显示对砜类药物中度耐药,即小鼠以0.0001~0.001%的氨苯砜喂食时显示麻风杆菌繁殖,而以0.01%喂食时则无生长。于1968~1970年间给予大剂量氨苯砜(每天达200毫克)进行治疗。由于其病情继续发展,于是在1970~1972年间改用链霉素治疗曾获疗 相似文献
13.
类固醇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佛洲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4,(1)
为了减少外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作者提出下列治疗原则:1.短期应用高效制剂比长期用低效化合物更好,可以较快控制皮肤病,而且很少发生耐受.虽有全身吸收的危险,但只要不用过量,危险是不明显的.2.一般每日2次,薄涂于发疹处.一旦治愈,减为每日一次,然后隔日一次.3.如必要,可用一种弱的类固醇作为维持治疗,保留高效制剂用于加重及顽固病损.4.顽固的皮肤病可用一种高效制剂,如有必要,可整夜封闭.5.掌跖等部位的 相似文献
14.
金启祥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2,(1)
作者报道52例白癜风患者,其中泛发型43例、局限型9例。分别使用倍他米松(每片0.5mg)、甲基强的松龙(每片4mg)、帕拉米松(每片2mg)、强的松(每片5mg).服法成人开始量每天3~6片,未满10岁儿童0.5~1.5片,给1~2周后减量;成人每天1~2片,儿童0.25~0.5片作为维持量。52 相似文献
15.
皮质类固醇外用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皮肤萎缩:表皮和真皮变得菲薄,常透见树枝状的静脉。多见于患异位性皮炎的儿童的四肢关节屈面、成人银屑病患者及老年人。但发生的部位是从腹股沟扩展到阴囊、肛周和腋窝。阴囊和小腿等衣服摩擦部位多诉有痛感。由于长期持续外用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或应用封闭包扎法(ODT)而引起的。也可因持续性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而发生。多见于局部注射的部位,也有沿淋巴管呈索状萎缩,或者在淋巴管分布部位见到萎缩。此外当去炎松不当地肌内注射,药液进入脂肪组织内,可引起脂肪组织的萎缩,常可见在肩部及臀部形成凹陷斑。上述皮肤萎缩停止皮质类固醇外用,多 相似文献
16.
王荷英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6,(2)
作者共使用8株麻风菌(6株是由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在小鼠中的传代菌株,2株是直接从病人接种于小鼠者)。感染菌量为5.0×10~3和1.0×10~4。治疗组每个菌株接种15只小鼠,并用20只小鼠作为不治疗的对照组。利福平在饲料中的含量分别为0.01、0.003、0.001、0.0003%。测定最小抑菌剂量时,除SBL_(16282)菌株在接种后75天给药外,均从感染之日起连续给药。当对照组小鼠每足垫菌数 相似文献
17.
李文忠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7,(2)
Waters等(1974)证实,在长期用氨苯砜治疗的瘤型病人中,可能发现少量残存的麻风杆菌。利福平是一种快速杀灭麻风杆菌的药物,但不知道是否象氨苯砜治疗的病例一样,有些麻风杆菌不受其杀菌作用的影响。因此作者对上述治疗情况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病人分为3组。在治疗的头3个月,利福平每天450毫克(RMP 450)者13人;利福平900毫克(RMP 900)每周一次者8人;氨苯砜每天100毫克者10人。在头3个月结束以后,上述所有病人均予氨苯砜治疗。于每个病人的皮肤、皮下肌肉(三角肌或前臂肌或股四头肌)和腕部的挠浅神经采取3个活检标本。制备菌悬液并予以稀释,使每0.03毫升含10~3~5×10~3菌,进行小鼠足垫接种。每种悬液接种9只小鼠。在一年之后共检查了630只小鼠, 相似文献
18.
周展超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6)
银屑病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过去已有利福平与青霉素或红霉素合用治疗银屑病,尤其是儿童银屑病获得临床好转,并与消除链球菌携带情况相符的报告。本文作者试图单用利福平来治疗银屑病以期获得相同的结果。 10例重症银屑病患者(男6,女4),年龄24~60岁,他们或者对既往治疗抵抗,或者除抗生素外对其它系统治疗有禁忌,被选入本试验。其中7例为银屑病性红皮病,2例为脓疱性银屑病,1例受累面积超过体表面积60%的斑块型银屑病。其中8例患者最近有咽炎,鼻窦炎或呼吸道感染病史。 相似文献
19.
曾慧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4)
本文报导了一例59岁寻常性天疱疮患者用利福平治疗引起皮损加剧、血清天疱疮抗体滴度升高及血清倍他米松水平下降。患者男性,1978年7月因水疱性发疹遍及躯干和四肢,并累及口腔2月而入院。早期皮损活检显示基底膜上大疱形成和表皮棘层松解,直接免疫荧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类固醇类激素有抗炎作用,制成软膏治疗接触性皮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但它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加重感染、高血压、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故应高度重视其使用安全性。这就要求此类药物在穿透表皮的同时,必须在角质层有一定的滞留,从而降低其副作用。艾洛松是先灵葆雅公司最新的专利皮质类固醇产品,它含有0.1%的糠酸莫米松。其临床疗效强于某些强效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