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评价其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先导物,经过酯化等反应得到薯蓣皂苷元酯类衍生物,选择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评价体内抗血栓形成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确证.抗血栓形成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β-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活性.结论 C-3位适当亲水性基团的引入,有助于增强薯蓣皂苷元的抗血栓形成活性. 相似文献
2.
3.
薯蓣皂苷元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 ,Dio)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体内试验采用 4种小鼠移植性肿瘤 (S 180 ,HepA ,U14和EAC)腋部皮下接种 ,于接种后次日开始给药 ,10日内每天给药 1次 ,计算各给药组瘤肿抑制率。体外试验采用 4种肿瘤细胞株 (MCF ,L92 9,A375 S2 ,HeLa) ,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药物共同培养 ,染色后计算其抑瘤率。结果 :①两种给药途径 (ig ,ip)下 ,Dio对S-180 ,HepA ,U14小鼠移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在30 %~50% ,而对EAC没有抑制作用 ;②体外Dio对L929,HeLa,MCF肿瘤细胞株具有抑瘤作用 ,IC50 分别为 1.2 ,18.2 ,19.8μg·mL-1,而对A375-S2细胞则效果不明显。结论 :Dio对S180 ,HepA ,U14等小鼠移植肿瘤和L929,HeLa ,MCF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从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薯蓣皂苷元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指出薯蓣皂苷元是一种天然的甾体皂苷,其来源广泛,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用机制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同时指出Dio对不同类型的肿瘤作用机制各有不同,研究深度各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对Dio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Dio的抗肿瘤作用特点,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将能更充分发挥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合成天然产物绿原酸的酰胺类衍生物,并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绿原酸为起始原料,经保护、缩合、脱保护3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盲肠腺癌HCT-8细胞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0个绿原酸取代的苯甲酰胺及苯乙酰胺类衍生物B1~B5、C1~C5,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及HR-ESI-MS确定。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0个绿原酸衍生物对3株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衍生物B2对HeLa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所有的衍生物均对HCT-8细胞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均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结论10个绿原酸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部分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盾叶薯蓣薯蓣皂苷元积累动态,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方法对不同采收期不同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及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种根在6月上旬到10月中上旬之间,薯蓣皂苷元含量呈缓慢的上升趋势,10月下旬以后就急剧下降。新生根茎在6月上旬到8月中下旬之间薯蓣皂苷元含量呈上升趋势,然后逐步下降,到10月下旬同样明显下降;生长期内种根与新生根茎含水量变化趋势不同,而且薯蓣皂苷元含量与含水量无相关关系。结论考虑到产量和薯蓣皂苷元含量两方面因素,10月中下旬采收盾叶薯蓣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9.
10.
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本文阐述了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各种工艺路线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生产工艺路线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Tian-xin Xie Fu-hao Chu Wen-qiang Yan Bing Xu Jing Chen Rui Zhao Yu-zhong Zhang Peng-long Wang Hai-min Lei a 《中草药(英文版)》2018,10(1):54-58
Objective: In order to find lead compound with anti-HBV activity from peroxo-bridged diosgenin derivatives obtained with Eosin Y as the photosensitizer.Method: Eosin Y was used as the photosensitizer to activate the oxygen in the air to synthesize novel diosgenin derivatives with peroxo-bridge.The structures of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NMR and HR-MS.Their cytotoxicity and antihepatitis B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via MTS assay and ELISA method,respectively.Results: Six diosgenin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three of which contained peroxo-bridge,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spectroscopy.It showed that 5 α,8 α-peroxo-6-alkenyl-diosgenin(7)could suppress the production of HBs Ag on transfected HepG2.2.15 cells at low-toxic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on HepG2.2.15 cells was 18.28% at 12.50 μg/mL,better than that of 3 TC(7.30% at 12.50 μg/mL)and others.Conclusion: Due to its lower cytotoxicity and potential anti-hepatitis B activity,compound 7 could be developed as the promising candidate of anti-hepatitis B drug.It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peroxo-bridged derivatives had potential biological values for developing clinical ag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槲皮素-3-O-酰基酯,探索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芦丁为原料,经苄基化保护、酸水解、酯化反应,再经钯/碳(Pd/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12种槲皮素-3-O-酰基酯,使用红外(IR)、氢谱(1H-NMR)、碳谱(13C-NMR)、液质联用(ESI-MS)测定结构,采用邻二氮菲法和1,1-二苯-2-苦基肼(DPPH)法考察了12种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 光谱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抗氧化性实验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清除率(SC50)小于槲皮素或与槲皮素相当,提示3-OH不是槲皮素抗氧化活性的必需基团,目标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人胃癌细胞MGC-803、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四株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与母体槲皮素比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小檗碱为原料合成新型衍生物,并研究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方法:运用药效团整合策略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小檗碱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药效团异羟肟酸、邻苯二胺、巯基进行拼合,通过有机合成手段得到了7个文献未见报道的小檗碱新型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和质谱(MS)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了7种小檗碱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CCRF-CEM)的增殖活性,采用Ellman法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丁酰胆碱酯酶(Bu Ch E)抑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含甲基酮的小檗碱衍生物同时具有较好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化合物5b对CCRF-CEM细胞株的版抑制浓度(IC_(50))达到了1.48μmol·L~(-1),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IC_(50)为(0.38±0.004)μmol·L~(-1),明显高于先导化合物小檗碱。结论: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为此类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中化合物5b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强,后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合成以救必应酸(rotundic acid)为母核,引入芳香酯类基团的系列救必应酸衍生物,测试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探讨救必应酸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构效关系,获得抗肿瘤活性更好的救必应酸衍生物。方法:以救必应酸为起始原料,通过28位酯化,3β位和23位二芳香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1~8。以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肝癌细胞(Hep G2)为靶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化合物2~8共7个救必应酸衍生物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熔点(MP),高分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均为目标化合物。MTT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5和8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化合物5对He La,A375,Hep G2,SPC-A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5.25±1.08),(5.99±0.88),(3.31±1.89),(5.74±1.78)μmol·L~(-1),救必应酸分别是其的1.92,3.22,3.79,3.72倍。结论:化合物5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抗肿瘤新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合成姜黄素的硒化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方法 用姜黄素和氯氧化硒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氢化物发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合成物中的硒含量,用 UV 、 IR 、 MS 、 1 H-NMR 和 13 C -NMR 表征其结构;用姜黄素和顺铂做对照,采用四氮唑盐( MTT )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胃癌( human gastric cancer BGC823 cells , BGC823 )细胞、鼻咽癌(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NE cells , CNE )、白血病( human leukemic HL-60 cells , HL-60 )、口腔上皮癌( human oral epithelial carcinoma KB cell s , KB )、结肠癌( human colon carcinoma LS174T cells , LS174T )、前列腺癌( human prostate cancer PC3 cells , PC3 )及宫颈癌(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 HELA cells , HELA )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 确认目标化合物为一种新化合物二姜黄素硒氧配合物;对上述细胞株的 IC50 分别为 45.71 , >100 , 30.09 , 3.18 , >100 , 21.76 , 2.54 mg·L-1 ,对 KB 和 HELA 均表现出比姜黄素强的抑制活性,对 HELA 的抑制活性比顺铂要高。 结论 合成出一个新化合物二姜黄素硒氧配合物;该化合物对部分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有关其硒化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发现氟喹诺酮由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方法基于药效团和骨架迁越药物设计原理,用均三唑杂环和α,β-不饱和酮分别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和稠合修饰基,设计合成了C-3噻二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1)。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3种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新结构的C-稠杂环不饱和酮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强于母体化合物1,其中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相当。结论噻二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