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CP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ACP骨水泥型假体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84例获均得随访,时间6~36(18±3.5)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发现髋内翻及脱位。早期感染2例,经彻底清创更换假体后恢复良好。术前下肢彩超发现肌间静脉丛血栓4例,术后下肢彩超发现肌间静脉丛血栓10例、胫后静脉血栓2例,肌间静脉丛血栓抗凝后复查无血栓加重,胫后静脉血栓治疗后复查血栓吸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63例,良16例,差5例。结论 ACP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恢复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围手术期积极的抗凝治疗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下床不负重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倾向。术后4周所有患者步态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36±9.67)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股骨假体远端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可避免出现骨水泥植入综合征,降低手术风险。非骨水泥型假体置入后依靠骨组织长入使骨与假体表面形成紧密的生物固定,进而实现良好的骨传导,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早期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70~98岁,平均78.3岁。左髋52例,右髋48例。手术均为同一术者操作,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术后随访5年。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平均57min,非骨水泥组平均47min,术中失血骨水泥组平均238ml,非水泥组230ml。视觉模拟评分及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非水泥组(28例)多于水泥组(21例)。两组均未见明显髋臼磨损。翻修非水泥组(2例)多于水泥组(1例)。随访各时间点的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在手术时间上,非水泥组占优,并发症方面,骨水泥组占优,术中失血,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髋臼磨损率,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下地时间存在差异,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两种假体都能很好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感染、髋内翻、假体松动下沉、关节脱位者。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17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86.67%。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风险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58-126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择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共151例。其中骨水泥型组65例,生物型组8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结果]1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有效随访。生物型假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要优于骨水泥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部分负重、术后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1、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1、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两组间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疗效,可根据假体不同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1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4±3)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好转。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7分±6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0分±2分,其中优9例,良10例,中2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单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A组(采用单髋关节置换治疗,n=23)和B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n=1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6、12、24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B组均多于A组(P 0. 05)。术后6、12、24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B组均高于A组(P 0. 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单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对2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8例,良14例,可3例。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2月,获取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非骨水泥组)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再手术率等.采用Rev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108例患者1115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研究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骨水泥组比较,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 =0.15,95% CI(0.09,0.26),P<0.001],但手术时间延长[MD=7.43,95% CI(5.37,9.49),P<0.001].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中出血量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未见明显增加,且具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假体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髋骨水泥及生物置换术,双极骨水泥及生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3月期间4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107例)、全髋生物型关节置换术(89例)、双极骨水泥型(115例)与双极生物型(14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时间1.5~9年,平均6.5年。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双极(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全髋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P<0.05),4组在术后功能评分和术后疼痛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全髋(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优于双极(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结论]对于相对年轻、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患者建议选择全髋(生物型)关节置换术;对于相对年轻的,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全髋(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的,或者身体条件较差的相对年轻的老年患者,建议选用双极生物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年龄较大且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选用双极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患者(54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骨水泥组20例(20髋),非骨水泥组32例(34髋)。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自主功能恢复Parker评分,并观察术后死亡率、假体翻修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骨水泥型组相比,非骨水泥型组术中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组1例患者住院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非骨水泥组有3例住院时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水泥组置换后3个月,14例患者可独立行走,5例需助步器辅助行走,1例仅能活动(卧床活动);非骨水泥组23例患者可独立行走,9例需助步器辅助行走。置换后1年,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患者自主功能恢复Parker评分方面,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置换后3年,骨水泥组有4例翻修(均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0%。而非骨水泥组仅有3例翻修(均为假体松动),翻修率9.37%,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随访期间骨水泥组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应用非骨水泥假体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随访期内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双动头假体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优14例,良19例(其中1例随访至第14个月死亡),中5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风险小、费用低、疗效满意,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37-2241
[目的]对比观察骨水泥型与生物加长柄型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采用股骨头置换治疗的36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水泥组16例,非水泥组20例。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大腿疼痛、患者满意度、死亡率、早期并发症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大腿疼痛、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进步,骨水泥组下地时间更早。非水泥组粗隆间骨折愈合良好,两组近期随访无假体移位、松动及下沉。[结论]两种假体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骨水泥型假体下床早,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非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新一代的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殴骨头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用长人式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1年~6年1个月)。临床随访根据改良式Harris评分方法来比较效果的好坏。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33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7分,优良率97%。94%的患者无需止痛治疗,70%的患者患髋功能良好。40%的患者术后患侧下肢有明显肿胀,并伴发热。无一例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 非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固定牢靠。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简便,组织损伤少,可能是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42-2247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时间为1990~2013年12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ourth Quarter 2013)、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数据库。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015例,其中骨水泥组496例,非骨水泥组5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组与非骨水泥组比较,前者术后5年内疼痛改善率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5%CI 1.62[0.41,2.83],P=0.009);术后翻修率、Harris评分、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两种假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0.68,0.53,0.94)。[结论]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疾病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总体生存率及翻修率无明显差异,骨水泥型假体早期患者疼痛改善方面优于非骨水泥型假体,两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达到满意效果,二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7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2例在本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折块钢丝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5 min,术中出血量120~400 ml。全部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完全负重站立、部分负重行走,平均(6.39±1.08)周可完全负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5±1.08)个月,无脱位、假体松动、骨折不愈合、术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9.31±4.53)分,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2.23±3.41)分。[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折块钢丝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精细管理及高水平手术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术后可早期下地负重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比较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3-04采用前外侧入路分别行骨水泥(70例70髋,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70例70髋,非骨水泥组)MIS-HA治疗1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并发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非骨水泥组7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14~28)个月;骨水泥组术中因肺栓塞死亡1例,6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14~28)个月。2组术中Sp O295%者、舒张压下降≥20 mm Hg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水泥组相比,非骨水泥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总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3、6、12个月比较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MIS-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MIS-HA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每组各56例。骨水泥组患者给予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男26例,女30例,年龄(72±4)岁。非骨水泥组给予非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男31例,女25例,年龄(73±4)岁。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对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1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3)d]、开始负重时间[(41±9)d]均低于非骨水泥组[(17±3)d、(46±10)d](t=4.353,2.856,P<0.05)。骨水泥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49/56),高于非骨水泥组71.43%(40/56)(χ2=4.432,P<0.05)。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1.43%(12/56)(χ2=4.667,P<0.05)。骨水泥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在术后6个月[(82±14)分]、12个月[(86±8)分]、24个月[(91±7)分]、36个月[(95±4)分]均优于非骨水泥组[(76±11、81±9、87±8、91±6)分]。骨水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3.21%(13/56)(χ2=4.236,P<0.05)。 结论相较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陈善斌  刘智 《中国骨伤》2016,29(11):977-981
目的:研究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和患者死亡率,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假体选择的问题。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30例(13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假体固定类型分两组:骨水泥组72例,男26例,女46例,平均年龄(82.0±6.5)岁,GardenⅢ型32例,Ⅳ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5±3.3)d;生物型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80.1±6.7)岁,GardenⅢ型21例,Ⅳ型3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4±2.1)d。所有患者出现患侧髋部肿胀、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入院后进行ASA等级评价、心功能评估、手术治疗以及有效的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残余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生物型组比骨水泥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组2例(2.7%)患者死亡,而生物型组无患者死亡。1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骨水泥组随访期间比生物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P0.05),Harris评分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固定效果比生物型假体较好。术前ASA等级高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酌情选择生物型假体以降低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